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10年,移居英格兰的德国后裔弗里德奇·贡尼格(Friedrich Konig 1744——1834)发明了滚筒式印刷机,效率相当于人力印刷机的10倍。 1816——1824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弗尔·聂埃普斯(Joseph Nicephorc Niepce 1765——1833)在涂满沥青溶剂的锌板上复制出了图象,从而发明了第一个凹板印刷术(hello-gravure)。  相似文献   

2.
1867年,美国设计人员克里斯朵夫·拉萨姆·叟兹(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 1819——1890)制成第一部可在实际中应用的打字机。并于1874年开始由雷明顿(Remington)进行大批生产。 1889年,美国人威廉·肯尼迪·洛瑞·狄克逊(William Kennedy Laurie Dickson)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时,着手设计有声电影,可是爱迪生已于1891年获得了专利权。 1889年,美国人赫尔曼·豪勒尔里斯  相似文献   

3.
传播技术是新闻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两千年来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本身就包括传播技术的发展史。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民主新闻工作者》(The Demo-cratic Journalist)编纂了两千年来传播技术发明的大事记。现译编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1904年,德国人亚特·科恩(Artur Korn1870—1945)发明了电报图片传真技术,他在慕尼黑和柏林之间做了第一次试验。1907年法国物理学家埃都阿德·莫林(Edouard Mou-lin 1876—1963)改进了电报传真技术。同年英国电气工程师约翰·安布罗斯·弗来明(John Ambrose Fleming 1849—1945)发明了二极管。 190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 1873—1961)发明了三极管,这对无线电放大技术发展来说是决定性的一步。几乎同时,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  相似文献   

5.
蒋正和 《新闻传播》2009,(6):111-111
传统的曹销理论认为.整个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决定了营销模式的变化。二战后由于各国受战争影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以生产为主导的4P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人们的需求,竞争迅速加剧,  相似文献   

6.
7.
吴文虎 《新闻窗》2006,(2):11-14
社会变革大多因先行者的前瞻理念而触发,在变革过程中,社会更进一步孕育、催生乃至形成一系列更为成熟的社会理念。这些社会理念既是社会变革的伴生物,又反过来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新的社会理念与原有的社会理念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重新整合的另一面。新闻传播理念是社会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变情况也大体如此。  相似文献   

8.
9.
新闻摄影者就是:用照片来报道人和事发生了什么变化的观察者;用相机来描绘事实和事变的解说者;通过印刷的版面形象地传达影象的有技能的传播者。新闻照片的观众包括全世界的报纸和杂志的读者。新闻摄影的被摄对象是地球上的一切方面。摄影的影象表意直接,能超越语言和国藉的障碍。对于采用这种传播形式的人来说,照片不是最终的传播手段,最终的传播手段是出版物。要想使  相似文献   

10.
谢兰玉 《兰台世界》2012,(23):16-17
人类传播历经了前语言传播、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以及电子传播,媒介的演变促使传播方式逐渐多维便利,拓展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媒介演变中档案文化得到积淀并世代相承,档案文化传播将最终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演变的过程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提出新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策略。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过程,指出科技期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多种传播媒介简单相加、内容生产与表达形式不匹配、多媒介传播互动性差等问题。提出进入智能互联及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应直面变革与挑战,转变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全媒体融合传播,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推进增强出版、智慧出版模式,构建智能、立体、交融的学术期刊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福特纳、达雅·屠苏、关世杰、程曼丽等人对国际传播阶段的划分,要么采用纯粹的传播技术的标准,要么采用将传播技术和世界格局发展结合起来的标准,导致国际传播研究对传播技术或者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过分关注,而忽略了国际传播本身的特性。以国际传播功能演变的视角看待国际传播,会发现国际传播经历了知识和文化的复兴、传播革命思想、战争动员与宣传、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斗争、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斗争与发展等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14.
史平 《今传媒》2011,(9):147-14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对外战略经过了四次调整。即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条线",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外交。其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因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对新中国60年的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加以总结,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界定的隐秘传播,主要宣传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非主流的价值观。在传播媒介上,选择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以无秘为代表的匿名社交媒体为主;传播内容上,以不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支持的敏感信息为主;在传播范围上,相对小众和局部,是对特定受众具有一定影响的传播方式。隐秘传播,作为古老的传播方式之一,对于文化的传承、真理的探寻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如今,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趋势下,许多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隐秘传播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将阐述新媒体时代下隐秘传播新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入,科学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这为电视科学传播节目创造了新的机遇。纵向的梳理显示我国电视科学传播节目,经历了科教电影的电视移植与电视化、娱乐模式下的多元呈现的形态演变过程,其深嵌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4,(5):23-23
导致新闻体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传播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报的发明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使用,促成了新闻本的倒金字塔结构,但其形态还比较粗糙;广播的产生,完善了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本篇幅更短小精悍、导语更精练突出,并促进了新闻独有的简洁、准确、通俗的语言风格,出现了对话式报道、现场报道、专访等报道品种;电视的出现,其多维性促使专访、对话式报道以及报纸图片新闻的更加成熟和繁荣,其逼真的现场感,促成字中的现场新闻、视觉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体的演变与传播科技有着深层的密切联系。可以这么说 ,新闻文体的每一次重大的演变都是由传播科技发展导致的。因此 ,传播科技发展史是一部新闻文体演变史。同时 ,传播科技和新闻文体的发展演变不是无序的 ,它们总是朝着一个目标进行的。这个目标是 :不断地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9.
传播环境的演变影响到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对传播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运行体制、传播技术、受众四个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对我国传媒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同时提出要特别注意在商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部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只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我国传媒业才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李曦珍  楚雪  胡辰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3-33,108,109
随媒介技术的进化演进而来的传播信道,始终处于人类传播活动的核心地位。从不断演进的传播信道角度可将人类社会先后出现的传播形式大体归纳为道路传播、纸路传播和电路传播,与此相对应的媒介形态就有实物媒介、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同时,在媒介技术进化的过程中既暗含着不断演变的媒介时空辩证关系,又意味着传播和媒介的含义逐渐被狭义化的必然之势。因此,本文将以传播信道演进的历史轨迹为主线,并批判地运用麦克卢汉主义的唯技术史观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时空辩证关系、梳理三种传播形式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