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娟 《科学学研究》2019,37(3):436-449
本文通过构建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和包含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超越函数模型,实证考察中国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991~2015年中国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和能源要素,偏向资本和能源使用、劳动节约型;要素替代弹性,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节约偏向型;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自主创新R&D的经济增长效应最高,技术改进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远鸿 《预测》1992,11(1):36-41
生产函数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国起步很晚,大约发端于80年代初期。近几年,生产函数的研究成果往往集中在五大部门生产函数的研究与应用上,而缺少较为细致的部门生产函数的研究。为了满足宏观经济多部门价格模型整体设计的要求,我们开始了中国部门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2005年期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短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而在长期,除了资本增长外,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4.36%和14.92%;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是仅次于资本的第二生产要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6.98%和44.19%,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重要性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本、能源和劳动力。能源消费增长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在第五年达到最大;反过来,经济增长的冲击对能源消费增长也有稳定的正向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具有内生且相互联系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发现在前3年能源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而与资本是互补的。最后,指出了中国在能源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软科学》2016,(3):89-93
针对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缺陷,提出生态-博弈交叉数据包络分析(ECO-GCDEA)模型,对低碳约束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排序,并将离散结果函数化进行大数据视角下的区域性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低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得分增长趋势不显著,其中东部地区能源效率得分较高,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发展协调程度较差。聚类分析表明,我国低碳能源效率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且第三梯队的改善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5.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Kumbhakar模型,发现能源投入在1997—2011年中国工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到29.4%,反映出中国工业增长仍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作为代价。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进步主要受益于结构效应改善,且各指数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大规模国有企业改革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基于系统矩估计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轻工业技术前沿面上移主要得益于研发投入,而重工业技术前沿面上移主要得益于资本结构深化。  相似文献   

6.
考虑技术效率的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要素相对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该模型可以从13个方面来分析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实证研究表明,7个因素导致中国碳排放的减少,尤其是能源强度的降低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余6个因素导致中国碳排放增加,尤其是人均资本的变化和资本技术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张建斌 《未来与发展》2012,35(5):106-112
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而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同时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内蒙古能源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地区意义,而且具有全局意义。本文从能源约束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出发,阐述了能源消耗对长期经济持续平衡增长的阻碍作用,分析了内蒙古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现实论述了模型对内蒙古能源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津市1997-2011年的能源利用状况,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和C-D生产函数法,建立能源回弹效应模型,测算天津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而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天津市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应当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运用政府管制、能源价格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费来控制能源回弹效应,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选取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超效率SBM模型,在生产函数中加入非期望产出,测算出1995-2012年北京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的能源效率整体状况良好,波动较小,一直呈现出较高的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同能源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影响力则与能源效率负相关。因此,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够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TLPF为基础,通过引入能源要素对传统的生产函数进行扩展,之后基于1978-2009年期间能源、资本与劳动力各要素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RR方法,定量分析了各投入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79-2009年间,能源要素对经济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平均贡献率达到38.9%。文章认为应在发展低碳新能源的同时,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这对于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Logistic模型,利用1965—2010年度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历史统计数据,数值优化并建立世界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和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法国等国家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函数,绘制至2120年的相应能源年度消费总量预测曲线。模拟数据表明,在当前能源资源禀赋下,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法国和世界的能源年度消费总量极值分别为3200mtoe、2910mtoe、570mtoe、306mtoe、295mtoe、19300mtoe。面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中长期的能源消费紧迫形势,结合世界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能源消费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和具体国情,提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FONT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本武 《科研管理》2011,32(1):10-14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1996-2007年31个两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知识生产函数理论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现对中国工业行业知识生产函数的估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中存在无效率;各工业行业研发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时间提升的趋势。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复线列车运行调整的满意优化模型体系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如  蒲云  蒋阳升 《科技通报》2002,18(6):463-469
针对复线列车运行调整模型中各项性能指标,设计了适合各自特点的评价函数--满意度函数,并采用公正原则来完成 综合满意度的建立,从而构造出可靠反映列车运行调整过程及调整优化规律的复线列车运行调整满意优化模型并提供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4.
职务发明收益分配比例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职务发明收益分配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单位和职务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职务发明生产的投入产出,利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并选取我国大中型企业和高校两个领域对宏观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出各投入要素对职务发明收益的贡献率,从而确定收益分配比例,以期为立法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越  成力为 《科研管理》2019,40(4):125-134
完善的金融系统通过规模扩张,结构调整以及效率提升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省域数据,利用非期望方向性距离函数、协整检验、门限回归等方法,探讨全视角下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和阶段性特征,为把握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和制定阶段性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技术改进和资源配置两个渠道影响能源效率;由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同,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由于生存性生产、隐性累积效应和资源配置内在激励等问题的存在,金融发展对能源技术以及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金融发展对能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受产业结构大环境影响更为敏感,银行信贷与资本市场的扩张在促进能源效率方面存在阶段性替代效应,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调整能够更好的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钢铁工业能源-资本-劳动替代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能源要素纳入到超对数成本函数,建立了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要素的MES模型,选取中国钢铁工业1985-2006年的数据,对钢铁工业生产要素(包括能源、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工业能源、资本与劳动三要素的自价格弹性都小于0,能源与资本、能源与劳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能源价格变动对资本和劳动需求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资本价格与劳动价格的变化对能源需求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能源可被替代的程度较小。说明在给定钢铁工业总产出水平情况下,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和税收水平,会激发企业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加大技术节能投资,提高能源效率,进而实现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钻井生产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态C-D生产函数理论,确定钻井生产函数的各经济量,通过收集一钻井企业1985-2006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模型参数,建立了钻井企业钻井生产函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根据估计的生产函数模型,对钻井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文超  方兆本  吴遵 《预测》2015,(2):71-75
在生产函数框架下,本文将多维校准分解方法和完全结构分解方法结合,首先计算了2002~2007年各类能源使用的价格替代效应和实际技术进步,随后对期间中国碳排放增量进行了分解。本文发现,在观察期内能源之间的要素替代表现为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石油是主要的被替代类能源。2002~2007年经济规模增长和资本强度提高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使用实际技术进步则是帮助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同时,劳动力的实际技术进步和价格替代效应、能源的价格替代效应、以及终端需求结构的变化,都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值及节能减排潜力,并与非碳约束下能源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分析,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非期望产出会明显降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而各省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认为,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较强,能源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量E、劳动力投入量L和资本存量K的动态关系,建立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数量模型,发现C-D生产函数理论既可分析引起一个经济体产出变化的拉动因素,又可解释单个变量与总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表明,1980—2012年间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19%,最低为-23.8%,平均贡献率达到10.46%。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优化能源使用结构为辅,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