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发展得很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幸福人生,然而要成就学生的幸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下简称心育教师)首先要让自己幸福起来,只有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才能让学生幸福起来.因此,关注心育教师的幸福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生存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教育管理者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地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实现,实现自己的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3.
学生放假,教师却忙,他们利用这宝贵的休息时间培训、"充电"。我们常说,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但是,在各种培训、研修中,教师们似乎找不到幸福的感觉。笔者常常思考,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如何才能开启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之门。如果说,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那么做教师这个职业的目的,无疑也应该是获得教育职业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作为教师,同样享有幸福的权利,而且教师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幸福。然而,研究显示,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教师的幸福在逐步失落[1]。为此,笔者从教师角度研究、分析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职业幸福的教育思想,以期为我国教师职业幸福的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作为教师,同样享有幸福的权利.只有教师幸福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审视当下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却会发现教师的幸福在逐步失落.究其因,与社会对教师职业神圣化、学校对教师要求功利化、教师对职业认识物质化不无关系.因此,需要社会为教师的幸福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学校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的幸福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才能使教师真正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每个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职业幸福感是幸福的一部分。教师职业幸福感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高职院校财经类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信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多美誉,这里我不想一一列举。但是我觉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自己感受到职业幸福的阳光。也就是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这是个前提。只有教师沉浸于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教师以76%的比例高居不和谐的职业之首”,这是前不久中国人大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同新浪新闻频道联合启动“2006年上班族工作和谐指数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幸福是一种体认,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描述,是对职业生命意义的终极体认和关怀;而指数本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这里的幸福指数则是衡量教师这个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及和谐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测量的是教师的幸福感,是满意度、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不能告诉、复制和灌输,它只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认,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认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洗礼。值此第2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上来,旨在唤醒教师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拓展自己职业生命的思考空间和理性境域,在静心的品读和智慧的劳作中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要想让幼儿在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胸有成竹、悦纳学生、有情教育等多方面的素质。只有胸中有竹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悦纳学生才能和他们融为一体,只有有情教育才能为幼儿做榜样。总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我们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我们要明确幼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并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热爱幼儿与幼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美国安妮·弗兰克如是说。是啊,人生在世,就应该追求幸福!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该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做好奠基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热切祈求着拥有幸福人生,热切希望着能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而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这世间没有救世主,要帮助别人,我们得先学会帮助自己。只有自己内心充满阳光,才能把阳光洒向学生。  相似文献   

11.
刘洁 《甘肃教育》2014,(2):33-33
正所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感受到幸福、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12.
一、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指数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全国有500多万中学教师,其中80%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带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抱着极大的工作热情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学生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着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职业幸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工作的热情开始下降,职业的幸福感也逐渐消退。各地关于青年教师职业状况的调查显示,“不愿当教师”一项的统计数字在一些地方竟然接近七成;认为“教师职业是幸福的”比例只有12%,特别是青年教师中这一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3.
宗权 《安徽教育》2012,(5):33-33
<正>教育是心灵的事业,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只有教师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幸福,他们才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以幸福塑造幸福。作为校长,要有"教师第一"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智慧,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和前提条件。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来追求的,也就不可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可能耐心细致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也难以教出幸福的学生。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只把教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许韶歆 《教师》2012,(36):122-122
职业幸福是指一个人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在愉快的心境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关乎物质利益的多寡,它更深层次地依赖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怎样让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找到幸福感,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它更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那么,在漫长的教育人生中,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呢?  相似文献   

16.
鄂璠 《教师博览》2014,(5):18-19
<正>在中国公众眼中,教师是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而在《小康》访问的百位教师中,却有一半教师坦言"不幸福",八成教师甚至想到了"转行"。其实,教师本不需要"被崇高"与"被幸福"的教育人生,他们更希望贴着教育的地平线,寻找个体与职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拷问自己:我能为我的学生再做些什么,我们的教育如何才能激发他们心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是否让他们的人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又如何适应于学生的需要,如何让我们的教育缔造他们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任丽敏 《教师》2012,(11):117-118
一、何谓教师的幸福 《辞海》上解释:幸福,指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的生存状态。教师幸福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