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本身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目的和内容。如何多渠道营造美的课堂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和尝试。一、精研教材挖掘美语文教材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包含着大量美的信息。从美的范畴看,有优美(如《荷塘月色》《绿》),有崇高(如《与妻书》《谭嗣同》),有滑稽(如《套中人》《守财奴》)……从美的风格看,《荷塘月色》淡雅,《忆江南》柔和,《小橘灯》隽永,《过秦论》华丽……在日常教学中,我运用以下办法使学生领会教材中的美:1.吟咏诵读。把文章的神情理…  相似文献   

2.
审美素质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美育语文教材中,可以说篇篇都渗透着美:写景中的绘画美,叙事中的含蓄美,童话中的想象美,诗歌中的音乐美、形象美,等等。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趵突泉》《春雨的色彩》《长城和运河》《春天在哪里》等都是典型的美文。帮助学生发现美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教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课文导入】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老"课文,却总是令人常读常新。《春》的魅力何在?《春》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技巧揭秘】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美文:情美、景美、辞美,美不胜收。意蕴的情感美。《春》读起来为什么那么生动感人?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崇高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的一种美的形态。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文论家一般称之为"阳刚之美"。 屈原的《离骚》和李白的《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崇高美构成了屈原、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关于《花未眠》的主旨,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如是说:“课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这就是说,本文的主旨包含了三层意思:一、自然美是无限的;二、美是邂逅和亲  相似文献   

6.
日美安保体制是日美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美日安全条约》、《美日共同防卸援助协定》以及《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其中《美日安全条约》是美日安保体制的核心,也是战后日本外交的基轴。因此,深入研究《美日安全条约》无疑对深刻认识日美关系,日、美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以及战后日本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当薄弱。即使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由于受政治气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亦未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日美安保体制。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现象才逐步改变。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发表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纷纷就日美安保体制发表看法,以期为决策者处理中、美、日三角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语文课文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济南的冬天》的秀美、《海滨仲夏夜》的幽美、《长江三峡》的壮美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驿路梨花》的公德美、《爱莲说》的人格美、《故乡》的哲理美、《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情感美则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社会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8.
庄子在《天道篇》里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刻意篇》里又说:“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可见,在庄子看来,朴素、澹然就是美,并且在一切美之上,是美的最高境界。虽然《天道篇》《刻意篇》所体现的审美观,主要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但庄子对文学艺术的评论也贯穿着这样的观点。他以朴素来要求文艺创作,评价文艺作品的高下,并由此而接触到了文艺的某些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辨别美与丑》(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教材)。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增强是非观念,提高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少年。四、教学要点: 1、分清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所谓美,就是处处为人着想,为四化建设尽力,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所谓丑,就是脱离人民群  相似文献   

1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11.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2.
《易传》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因为它不认为美是人心的产物,也不认为美是神的创造,它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来观察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美的现象的。它认为自然万物之美,是天地阴阳两气相交而生。《姤·彖》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它认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美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生活现象。《贲·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这就是说,自然美在于天地万物的刚柔交错,社会美在于人们的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礼仪制度。《易传》认为  相似文献   

13.
“孰与”和“孰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语言单位,其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词,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个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孰与徐公美?③吾与徐公孰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解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谁。这样的意思文言里可以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相似文献   

14.
<正>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是屈原《九章·橘颂》中的两句诗。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说法虽有小异,但多是依其文序以释其义的。例如:朱熹《楚辞集注》云:“淑,善也。离,如离立,言孤特也。梗,强也。”王夫之《楚辞通释》云:“离,丽也。”陆侃如、高亨、黄孝纾《楚辞选》云:“淑,是善,离,古通丽。淑是内美,丽是外美。”朱季海《楚辞解故》云:“(淑离不淫)当句正颂橘之美,……‘梗其有理’,言其木正直,有文理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则是美丽而不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春》是一篇美文。美在哪里?我将之概括为六美,即美景、美情、美在情景交融;美言、美喻、美在结构严谨。美景:即作者笔下的春景美;春草的嫩绿多软,春花的争奇斗妍,春风的和煦温暖,春雨的轻柔湿润,春天里人们的勤劳。美情:即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开卷     
<正>《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作者:[美]佩里,[美]迈亚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内容推荐:《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又译作《在狗笼里长大的男孩》。书里所有故事都是真实的,但为了保护隐私,作者修改了身份细节和儿童的名字。尽管做了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诗集《死水》是新格律诗在艺术上的典范之作,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以及音乐美。《死水》作为这本诗集的代表作,不仅体现了诗歌三美的创作原则,同时也是中西艺术合璧的结晶。这正好印证了闻一多在对郭沫若的《女神》的批判中所说的话:“中国新诗……不要做纯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的名篇。标题可作如下题解:邹忌,美人也;讽,美言也;齐王纳谏,美政也。全文以邹忌问美开篇,继以入朝美言进谏,最后使齐国战胜于朝庭美政收尾。一个"美"字贯穿全文,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