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界对可见性问题的讨论逐步增加,但分歧更为明显。他们理解的“可见性”既有媒体的议程设置比如“能见度”,也有受众的“关注度”,并从功能主义和权力批判两种不同的路径入手去讨论“可见性”问题。“可见性”的批判路径源自福柯,福柯有力地阐释了可见性与科学知识的直接关联。德波与鲍德里亚又从“景观”与“拟像”的视角对媒介技术组织起来的“可见性”及其背后的权力意志进行了揭露。面对这种认识论意义的“可见性”,以萨特和梅洛-庞蒂为代表的法国现象学派试图从本体论角度去回答主体感知的层面上可见性何以可能。然而这些观点的局限性在于无视媒介本体论的后果。媒介作为中介物,创造了在世存有。媒介的可见性既是对存在的表征,也对存在的形塑,因此它注定将表象意义上的正确取代存在本身。媒介的呈现意味着它用高度明晰的可视性掩盖了它组织和建构世界的本质,因此媒介的可见性恰恰意味着遮蔽和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2.
区别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不同之处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4.
网络环境下煽情性新闻日趋泛滥,从原来屈居页面底部到后来明目张胆的以大幅图片或者醒目标题来吸引观众眼球,网络新闻在经历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在满足了受众好奇心与猎奇欲望的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应对这种局面,不仅需要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坚持好把关人的职能,坚持网络新闻的客观性,还需要受众从自身出发,抵制恶俗趣味,培养高雅情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指示性通报并非新生事物。此类通报与情况通报的区别在所通报的事情性质、通报目的和写作重点上均有不同。此类通报与指示性通知在对事实的叙述及事实的时间性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王铭 《四川档案》2003,(2):36-36
该指出了在现行机关书工作实践中,存在阅批与阅知混淆的做法,并就二的差异和如何正确使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总要不断地刊发有价值的新闻才能吸引读者。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算是有价值呢?笔者认为,新闻的接近性与影响性决定着新闻价值,决定着读者的新闻取向。  相似文献   

8.
9.
俄罗斯政府对于21世纪媒介环境的总体设想反映在媒体国有公共服务体制的形成上。这个概念始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执政的后半时期,到普京总统继续执行并巩固这个设想计划。它体现在俄罗斯政府建构的一个完整架构的法制规范之下,由联邦中央扮演主导角色,强化行政政权的执行力、参与媒体营运、控制技术和整合有限的频道资源,以及亲总统的政府派政党投入结合通信产业经营有线电视频道等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媒体近期的揭露性报道为例分析,认为“新闻客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异化成的两种标准,可以理解为“新闻客观性”的“二元性”,而不是对“新闻客观性”理论本身的颠覆,两者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1.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5,(11):38-40
时间是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存在形式,更是新闻存在和新闻传播的一种基本元素。但是,在新闻界,人们对新闻时间规定性的认识通常集中体现在对时新性、时效性的关注上,强调新闻的新鲜品质和传播的快速、及时的实现方式,对新鲜性的内涵与如何实现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比较而言,对与时新性、时效性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时宜性范畴则缺少相应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时新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时宜性是宣传价值的要素之一,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如何统一于新闻报道实践?本文认为,时新性与时宜性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在我国新闻体制下,关键是寻求时新性与时宜性的平衡点,探索二者合一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媒介性的讨论已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媒介具有强大的行动力。这就需要讨论,媒介以何种方式达成这种行动力。对此,麦克卢汉暗示,人在被技术延伸的同时也将技术转化为媒介;西蒙东看到了技术系统使系统内的技术物互为媒介;基特勒则反转了麦克卢汉的命题,指出技术将人转化为媒介。这三个观点同时指向了媒介的生成性:媒介的生成性体现为媒介将一切人与物都转化为媒介。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介本身就是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揭示性、相对独立性、科学性、艰危性和显著性。在五个特性中,揭示性和相对独立性最重要,它们是调查性报道最基本的形象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可不可以用幽默手法来写?新闻能不能幽默?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结合新闻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有的新闻可以用幽默的笔法来写,新闻可以幽默。这是因为: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作为现实生活最新记录的新闻,为什么不能反映这种存在呢有位哲人说:“幽默是聪明人的财富”。而聪明人应该也经常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这个人讲话很幽默,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有趣的比喻之中,使人听了会心微笑或大笑,笑中受到启发。记者把它写进新闻,既能使新闻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产权变更频繁,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资产评估的热潮.企业资产评估作为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和热点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一直备受企业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企业档案也因此受到影响,引发了一系列企业档案资产性问题的争论和探究.作为企业的伴生物,企业档案是不是资产,能不能进行评估,该不该纳入资产管理的范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质疑“非请示性公文”概念,认为“非请示性公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较为模糊,且可能引起党政公文处理中不解或误解,提出应当将其改称为“非请求性公文”,其外延包括“请示”、上行“意见”、请批“函”、“议案”等四个公文文种,这样概念清楚,所指明确,便于操作,有利于达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梁景之 《历史档案》2003,71(4):62-67
一 吃斋的民俗性与生活基础 大概自宋代取缔所谓的“吃菜事魔”以来,吃斋似乎成了官方认定邪教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清代,对吃斋不仅明显加大了打击力度,而且有趋于扩大化的倾向,虽然雍正朝时曾一度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明确宣布“但应禁止邪教惑众,从未有禁人吃斋之理”。《大清律例》也有“至守业良民讽念佛经,茹素邀福,并无学习邪教”者不在查禁之内的规定,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期吃斋始终未能摆脱遭受打压、查禁的处境。尽管如此,民间私相吃斋之风还是屡禁不止,反倒形成了一种“禁者自禁,吃者自吃”的态势。如讷亲在关于老官斋  相似文献   

19.
调查性报道     
《新闻与写作》2006,(6):28-28
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