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孙子 《档案时空》2003,(5):41-43
萨达姆是一名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带领伊拉克人民卷入了多场战争,还发动了两场对中东格局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和1990年由于入侵科威特导致的海湾战争。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双方死亡人数达100多万人,经济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推迟20至30年,并促使美国军舰名正言顺地进驻了海湾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领土问题。由于中东历经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伊朗与伊拉克在帝国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国边界长期无法说…  相似文献   

2.
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首场,第75分钟,郝海东头球破门的时候,央视解说员肉麻地说:“让全中国人都松了一口气”,我却悲哀地认为:“让全体球迷都伤了一次心”面对无攻全守的科威特,这3分拿得如履薄冰。 中国科威特之战,本是毫无悬念之战,除了胜利,我们有理由要求更多。透过国足首战的表现,我们看到中国足球依然没走出误区,阿里·汉的处子作恶评如潮,2004年是阿里·汉突破的一年,还是梦魇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早成共识;并因此使记者在群众中享有颇高的威望。而记者还有另外一面,则尚少提及———那就是:记者还堪称“无枪之将”。如果记者的这一面得以宣扬,既能加强记者自身的激励,又可进一步光大记者的形象。为“无枪之将”提供佐证的,莫过于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了,因为那里同时进行了一场“新闻战”。阿富汗战争,已经被称为“新型战争”、“反恐怖战争”、“第四代战争”、“灰色战争”、“不对称战争”、“不对等战争”……令世人目眩。而同时进行的“新闻战”,则也不乏激烈壮观,其样式不仅带有自己的特色,而且…  相似文献   

4.
白牧川 《军事记者》2006,(11):38-39
如果我们把舆论战发展史和现代战争史作一个对照,可以发现如下主要对应关系:报纸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广播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电视战——越南战争,网络战——科索沃战争,媒体立体战——伊拉克战争。传媒科技的最新发展被不断应用于舆论战,为整个战争服务。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逐渐成为军事打击和舆论战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一、网络媒体在舆论战中的第一次运用科索沃战争是网络媒体参加的第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网络媒体有组织与自发相结合向全世界进行报道、发表评论的战争。战争一开始,北约就利用国…  相似文献   

5.
徐强 《青年记者》2006,(12):34-35
战争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热点。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常常不惜血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动最优秀的人员,运用最快速的机制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战争报道是现代新闻媒体争抢的一个“制高点”,被称之为“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可以说,战  相似文献   

6.
祁谦 《新闻界》2004,(4):72-73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一年多,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新闻战与战争的进程结合,用新闻战来实施心理战的战争形态已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7.
笔者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军旅经历。倘要说说军中往事,1958年的那场战役是难忘的,那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8·23炮击金门之战。这场战争,仅看表象似乎是一场民族内部的战争即“内战”,而其实只要稍稍深入一点了解,就可以明白其国际国内交叉的复杂因素,炮弹落在国民党军队占领的金门诸岛,而白宫和五角大楼的“震感”不会比蒋介石差多少,中东战火,台海风浪,正是这一些互有牵扯的“奥妙”,使战争主导方的正义性难撼。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0年8月2日海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伊拉克不仅在军事上形成两军对峙、剑拔弩张的危险态势,而且两国的新闻媒介也空前紧张、活跃起来,其报道数量之多、时效之快、连续性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美伊双方竭力宣传各自的主张和立场,形成一场来势迅猛的宣传威胁战。伊拉克宣传工具:严格按照萨达姆政权的决策发言,决不允许有异调出现伊拉克侵入科威特后不久,萨达姆宣布那里是伊的第19省。于是伊国各报都强调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这是不能改变的”。《革命报》发表社  相似文献   

9.
孙磊  王晓冬 《军事记者》2004,(11):40-42
舆论战已成为信息化战争时期一种倍受关注的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的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综合集成、精确打击这些作战理念同样适合于指导舆论战。本借鉴信息化战争的“精确打击”思维,来剖析舆论战中的“精确打击”。“精确打击”与其说是一种战法,不如说是一种思维。在军事行动中,精确打击的含义是:综合运用信息优势和各种精确作战能力,对作战力量实施精确的投放,对打击效果进行精确的评估,对作战部队实施灵敏的指挥与控制,从而以最低的风险和最小的代价达成理想的作战效果。舆论战中“精确打击”(以下简称“精确打击”)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精选少数个体进行“点对点”的打击,二是针对目标群体精选内容进行有效打击。最近几次信息化战争已显示舆论战正在向“精确打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健  龚奕 《军事记者》2004,(6):43-44
如果说“硬杀伤”的武力战是一种有形的战争的话,那么媒体宣传战就是一种“软杀伤”的无形的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战争形态,不用枪弹、没有硝烟,它是在无形的战场上进行的生死搏斗,它是在广阔的领域里进行的心理交锋。《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正是这种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20日随着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掀起巨大的火团,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同时也引发了全球媒体间一场激烈的新闻战。在华人世界颇有影响的凤凰卫视一向善于报道突发新闻事件,以快速应变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报道著名,然而这一次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却成为该台战争报道中最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舆论战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特点及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绿 《新闻界》2005,(3):5-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先后打响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四场现代局部战争。在这四场战争中,舆论战作为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一种作战模式,与军事战紧密配合舆论战,主要以敌方意识形态为目标,通过各种媒介或渠道,运用意识渗透、政治进攻、舆论诱导等策略鼓舞士气,凝聚民心,分化瓦解敌对势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令其发生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变化,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它是达成国家战略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田源 《军事记者》2007,(4):44-45
随着伊拉克战争渐行渐远,当年隐藏在这次战争中有关美国的种种军事秘史,开始慢慢撩开了神秘的面纱。最近解密的美国在伊拉克战争舆论宣传战中的“宣传单”史料,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五彩斑斓、新颖独特的各式各样“宣传单”,更让世人窥视到了舆论战中小小“宣传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舆论战是“战”又是舆论传播,它一方面具有战争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舆论传播特别是新闻传播的特性。这种内在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舆论战的运行不仅要受到战争规律的制约,也要受到舆论传播规律特别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制约。这就要求传播者在谋求舆论战效能优化的过程中,要将其双重特性统一起来,使两者相互兼顾而非互相对立。舆论战内在规范的几对矛盾战争诡道性与新闻真实性的悖反。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在军事领域,宏观到战略层面,微观到战术范围,无处不用诡诈之术。列宁说得好:“没有不用军事计谋的战争。”丘吉尔的一段话更是被反复引用…  相似文献   

16.
郑健 《军事记者》2002,(1):32-33
现代战争机器的一只轮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传媒在战争状态下所受时空的限制相对减少,成本相对降低,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心理战越来越“新闻化”,充分发挥出“硬打击”无法替代的作用。进行战争动员的号角。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8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通过广播向全国声明:“科威特的完整和自由对美国非常重要……我将倾向于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予以帮助。所有的选择都不能排除,无论是经济的还是其他的。”为战争进行动员。8月7日,美国决定出兵海湾。第二天,布什又向全国发表讲话:美国出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中的传媒战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和平 《军事记者》2003,(7):11-12,25
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围绕伊拉克战争的传媒战留给人们的思索却是深刻而长久的。这场战争,既向人们展现了信息化战争的新景观,又创造了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历史的多个第一:它是人类有战争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的战争;它是参与战争报道的新闻媒体数量和记者数量最多的战争;同时,它也是全世界由于新闻媒体传播而受众最多的战争。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战争的进程,坐在家里就能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新闻媒体使人们与战争形成“零距离”。这些现象说明一个事实,在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大大超过以往的机械化战争…  相似文献   

18.
在2009年惶恐不安的“猪流感”之春,有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电影《南京!南京!》也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骚动和冲突:一方照例是高深的抽象派,对其“人性高度”或艺术深度大加赞赏;另一方则简单直接地贬斥这种编造屠杀者的“人性”故事乃中国人的二次耻辱,甚至谩骂为“汉奸电影”。  相似文献   

19.
路透社电讯《科威特沙漠:炸弹带来生机》,是一篇关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报道,其题材和角度的选择都很巧妙。战争武器与生态环境,是两个对比鲜明的概念,按照常理,战争应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但是在科威特沙漠,大量的未爆炸弹和地雷,反倒成了生态环境的卫士。这两点就构成了一种戏剧性。这篇报道,明写经过战争浩劫的科威特沙漠重新焕发生机这一事实,暗喻人类本身才是破环自然环境的最大威胁。战争“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主要灾难”,在这里,和平比战争更破坏生态平衡。这篇报道在写作上同中国古代故事(《苛政猛于虎》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具破坏力的战争武器,反倒成了生态环境的卫士。这同人们为了逃避暴虐苛政,宁愿冒被猛虎吞食的危险一样,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戏剧性和一种悲怆的意味。作者抓住炸弹和生机这戏剧性的两点,在这两点之间的联系上做文章,这使得这篇报道显得峰回路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英国信息法庭1月27日做出裁决,英国政府必须公布2003年内阁决定派兵参加伊拉克战争的两次重要会议的会议纪要。这意味着有关伊战是否合法辩论得以重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