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序五步     
“排序”就是将顺序错乱的句子或段落理清顺序 ,是对学生从句到段或段到篇的过渡训练 ,培养学生读、写、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现将“排序”的五步骤总结于下 :一、粗读知大意要求学生将几个句子 (或段 )粗略地读一遍。了解这几句话 (或段 )的大意。如 :谁做什么 ?谁怎么样 ?说了一件什么事 ?介绍了什么……这样使学生能把握住排列时的总的方向。二、细读找顺序学生仔细地读这几句话 (或段 ) ,根据其大意找出这几句话 (或段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 ,时间顺序 ,方位顺序等 ,主要是仔细地寻找句子(段 )中一些相关的词语来确…  相似文献   

2.
一篇课文的逻辑段绝不会是自然段的随意拼凑,自然段也不会是句子的随意拼凑,它们的连接与组合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因此,在段的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句与句、层与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初步知道一些连句成段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我问学生:这三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一句讲“有船出海”,第二句讲“向码头走去”,第三句讲“码头晨景”。我又进一步问,这不同的内容相互之  相似文献   

3.
梁莉 《辽宁教育》2002,(10):45-46
学法指导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年级以句、段训练为重点,此阶段的学法指导应以培养学生读懂句子、写好句子、修改病句的能力为着眼点,其中,重点应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一、精心点拨,注意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句子、分析句子的能力1.抓住关键词语读懂句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包括生词、难词、能突出说明句子意思的词、含义深刻的词、关联词语等。如第六册《荷花》中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理解这句话,应抓住句中“大圆盘”、…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感知1.师:葡萄沟的葡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人们都喜爱它?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小声读第二段。(请学生自读)2.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并用①②③……在书上注明。(学生数句子)二、细读深究1.一生读第1句,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讨论)2.理解第二句。  相似文献   

5.
要弄清楚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就必须对文章中的段进行分层,而一些较难理解的,又是文章重点的段,如何教学生分层呢?一、运用顺推法。所谓顺推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段中的句子的顺序一句话一句话地分析,先弄清楚每一句话各讲什么意思,然后分析哪几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意思相近的几句话在一起,就把它归为一层。例如:《绿色的办公室》中的第二段,作者具体介绍“绿色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的句子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句子的形式,理解句子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一段文字中的几句话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是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使句子真正成为识字、析词到构段谋篇的桥梁 ,其训练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造句用词练习口头和书面说写句子 ,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才能进行运用词语的练习。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开始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 ,想说什么说什么 ,当学生产生了说话兴趣 ,消除了怕说错的畏惧感之后 ,让学生用一词说写一句话 ,多句话 ;然后让学生多词说写一句话、多句话 ;最后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练习说写句子。二、组句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学当中 ,把一句话分成几部分 ,让学生认识把句子拆成短…  相似文献   

8.
《列宁怎样作文》一文,写列宁中学时作文的情形。全文有三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段,写列宁功课很好。这段共两句,按列宁在学校时的活动顺序行文。其中,“各科成绩都是五分”一语说明列宁全面发展;“年年得到一等奖”,则进一步说明列宁功课一贯很好。该部分教学必须突出段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分清这段有几句话,各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句是中心句子,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缩句扩句是句子训练,主要在中年级进行。缩句,知道一句话主要的意思,体会什么是完整的句子,训练思维的概括性。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项训练着重在段、篇中进行,如概括段落大意,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等。在句的训练中也有体现,就是缩句。如“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缩为“大尾巴翘着”,就是排除了句子次要部分的概括。扩句,学习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训练思维的具体性。这项训练,从低年级补充词语开始培  相似文献   

10.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抓好词句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一、扣住词语,反复比较,增强思维的深刻性。《送雨衣》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这句话用“紧张”形容周总理工作很辛苦、很繁忙。“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句话用“说不出话来”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练习,品析词语。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出现了几个“才”字? 2.自由读文,体会三个“才”字在句中的意思;思考它们各自强凋了什么。 3.出示练习题,指名填空:  相似文献   

12.
一、段 (一)复习目标 1.能准确地分清自然段中有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间是怎样联接起来的。 2.能正确划分段内层次,归纳各层意思;概括自然段大意。 3.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顺序合理的段落。 (二)重点难点指南 1.分清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关键要看句末标点。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是一句话结束的标志。分层必须要保持句子的完整。分清了一段话由几句构成,明白每句话讲了什么,才能明白各句是怎样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巩固复习按部首归类识字,练习词语归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分清句子是否完整,并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在字、词、句的训练中,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正确使用顿号;能结合观察插图,理出句子的顺序,形成“段”的概念;能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的写法,有重点地记叙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4.
小语大纲对三年级段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第五册要求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第六册段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所有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教材来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的课文之中。例如第五册《翠鸟》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教学这一段时,要通过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的意思,渗透连句成段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5.
句子是由一个个词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构段成篇的基础。理解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是阅读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如读一篇文章,只有一句句读懂,才能弄清全段、全篇的意思。因此,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低年级儿童年幼识浅、理解力有限,对句子的意思多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特别对一些含义较深、结构较复杂的难句、长句,或运用了修辞方法的新句型,理解上更感困难。其毛病多出在对句子的“主干”与“枝叶”分辨不清;对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不透;对比喻句“用什么比什么”领会不深等。例如1990年南昌市东湖区二年级语文试题中,要求读一段话,分别把几个句子的主要意思填写在括号里。结果,不少学生对句子的中心抓不住,缺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的能力。为此,下面介绍几种适应低年级学生采用的简而易行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规律去复习句子,理解句意,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教学《小珊迪》一课,当教到“这个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问:‘先生,您是买珊迪火柴的那位先生吗?”’这句话时,先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接着要求学生分析这句话在内容上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在议论中得出结论:这句话在内容上的顺序是,小男孩先在衣服里找钱,后问作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句子中拎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中的第八句。) 师:这句话中的“受益匪浅”是什么意思? 生:受到了很深的教益。 师:对!那么作者受到了哪些教益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九句,想想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强调了哪一层意思?联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其意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语训练,对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的语汇以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喇叭花》一文为例,谈几点具体做法:   1.辨析比较,理解词意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花蔓沿着竹竿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喇叭花生长的情景。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花蔓是怎样生长的?“攀”是什么意思?(用手抓住物体往上爬)“攀”在这句话里是指什么?(花蔓缠住竹竿向上爬)如果不用“攀”而改用“长”或“爬”行吗?(不行,因为这样花蔓长到…  相似文献   

19.
“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以免和原句意思相反。”这是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语法知识短文《句子的主干》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读者分析句子找主干时处理句中否定词语的方法。但按照这种方法分析具体的语用实例,并非完全行得通,有的甚至会出现明显的错误。原来,教  相似文献   

20.
学生常常反映:把汉语句子译成俄语很困难。比如要翻译“我准备家庭作业”一句,学生就要先把各词的原形想出来,再想这些词在这句中应该变成什么形式:属于第几变位法,这里要用:第几人称;是什么性,在句中要用第几格;还有的性、数,格要与一致,等等。这才译出来。很简单的句子尚且如此,碰到难一点的,译起来就更费劲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呢?原来学生孤零零地记住了单词、语法规则,到实际应用时,就照着语法规则的公式,用单词填进去。他们没有熟读,记住学过的课文,脑子里没有一批范句可供仿效,以致见到与范句意思相仿佛的中文句子,不能脱口而出地翻译出来。由这一点,我想到应该要求学生熟记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