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叫作“一窝蜂”。“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名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用“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其实,“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南宋建炎年间爆发过一次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的领袖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过:“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下……”。  相似文献   

3.
年前年后,翻开各种报刊,登载有体育人物、体育事件评选活动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有,其种类数量之多,大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以来,仅首都各新闻单位主办的体育评选活动就有16种之多。其中评选“85年十大体育新闻”的有7家、3起;评选“85年我国体育界十大喜事”的有4家、1起;评选世界“十佳”运动员的有3家、1  相似文献   

4.
一位同行在一篇短文中提到,新闻界个别记者不讲信用。比如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们约定时间,同步发表某新闻,他却违反诺言,“捷足先登”,抢先把新闻捐出去,结果把别人“涮得够呛”。既然相互有约在前,就应该讲究个“信”  相似文献   

5.
年初吉林省长春市某家大型国有企业一名中层干部的妻子向集团党委写了一封信,呼吁领导要重视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问题,涉及的事情是老百姓早已议论并已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诸如某些干部思想不健康、生活不检点,下班后去“泡妞”、“处铁子”、“包二奶”等,特别是用公款来吃喝嫖睹,这是党内腐败的一种表  相似文献   

6.
一位同行在一篇短文中提到,新闻界个别记者不讲信用。比如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们约定时间,同步发表某新闻,他却违反诺言,“捷足先登”,抢先把新闻捅出去,结果把别人“涮得够呛”。既然相互有约在前,就应该讲究个“信”字。若要抢,干脆事先声明“我反对同步”,那就大家各显神通好了。对那种缺乏信义的行为,同行们加以谴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报道新闻是否需要“同步”,我在根本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大家知道,目前全国报章杂志已达几千种,  相似文献   

7.
《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一月谈》栏目中刊登了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一文,编者加了按语,表示赞同。我读后感受颇深,但却不愿苟同。说感受颇深是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看法,不愿苟同是因为现在的认识与凌文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凌大同志文中说:“凡署名文章,一般情况规定不得一稿两投(两用)或多投(多用)……”平时经常有通讯员问我:“你们新闻单位为什么规定不能一稿多投?”说实在的,对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真讲  相似文献   

8.
10月28日工人日报一版披露:陕西省红旗水泥制品厂党委书记张治中对揭发他错误的工人崔永明进行打击报复,违反党章和宪法。报道说,中共陕西省委临时纪委在中共中央纪律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一月谈》栏目中刊登了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一文,编者加了按语,表示赞同。我读后感受颇深,但却不愿苟同。说感受颇深是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看法,不愿苟同是因为现在的认识与凌文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凌大同志文中说:“凡署名文章,一般情况规定不得一稿两投(两用)或多投(多用)……”平时经常有通讯员问我:“你们新闻单位为什么规定不能一稿多投?”说实在的,对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真讲不出多少理由,常常以这是“规定”搪塞过去。平时还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通讯员写的稿子被几家新闻报刊采用,就有入不解地问:“你们新闻单位不是规定不准一稿多投吗?一篇稿拿几次稿费?”在一  相似文献   

10.
一些出版单位在出书方面的“一窝蜂”现象,早已成为包括出版界在内的各界人士议论的话题,有必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样样是无穷的力量,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在我国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曾发挥过很大的鼓舞、激励、推动的作用;今后,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更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这不单单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宣传部门都应该积极加以支持。报道先进人物不仅对广大干部和群众是生动的教育,对先进人物也是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新  相似文献   

12.
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画蛇添足”的现象不乏其例。《新闻战线》1980年12期22页: “……为繁荣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有益的贡献。”北京日报1981年1月28日: “老方积极搞革新挖潜,为增产节约和提高产品质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以上两例中“贡献”一词前面都用“有益”加以修饰限制。乍读起来,似乎并无语病,而仔细推敲,便觉有“蛇足”之嫌了。“贡献”的词义,《辞海》解释说:把力量、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人有时喜欢走极端,当一种思潮来时,到处是“老板”声,连单位的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厂长、经理一概称之老板。最近新华社结合八一建军节来临,报道了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护卫队的事迹,结果7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报的主标题是“‘中国皇家卫队’壮国威”。何必?!中国自辛亥革命后,已与封建皇朝隔离了近百年,仍然有人喜欢皇家这个称呼,结果象征我国尊严的“国宾护卫队”也冠上了“皇家卫队”的称号,虽然是带引号的,但听了、看了总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15.
“何必认真”析石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人们对"认真"二字似乎冷落了许多。即使有时提起,大多也是家长或老师教育孩子们的专用词语,诸如"要认真听课"之类。大人们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常常将"何必那么认真"挂在嘴边,那口气、那声调大有一种饱经世故、...  相似文献   

16.
冯小刚去年拍成了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且赢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尝到甜头的冯小刚见好仍不收,于是他执导的另一部“贺岁片”《不见不散》又敲响了今春开场的锣鼓。陈佩斯见此不甘示弱,声称要推出另一部“酝酿三年之久的倾心之作”,与其比个高低,还有些导演也正在筹拍他们的“贺岁片”,“贺岁片”已成为时下影坛的又一热点。“贺岁片”在香港较为流行,其内容大都比较简单,说白了无非是众明星凑到一起,作一番滑稽逗乐的表演,实际上是演艺界诸明星一年一度的“团拜贺岁”,给人们过年增添一些喜庆的气氛。适当拍些“贺…  相似文献   

17.
某企业报新近举办"网络能否改变生活"的征稿活动。以时机论,此命题显然落后于时代半拍,不过并未过时;就其语境来说,要是将不确定改成有肯定意味的句式,如"网络究竟改变生活多少",或许更  相似文献   

18.
杨啸洲 《青年记者》2009,(14):44-44
当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经成为见诸各级媒体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从新闻实践的现实来看,地市级媒体仍然存在着许多落后于时代的观念和做法。某地市报发表的一则人权新闻《产品质量一流人权状况亦佳 江苏三友获服装直销美国绿卡》,可以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把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称作“世界第八奇迹”。这种说法可能是摘自外国参观者赞叹之词,但很不正确,不宜出现在我国自己的报纸上。所谓“世界七大奇迹”是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观点,把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50年的六个巨大的和精美的建筑物或雕象和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埃及金字塔称作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奇迹”。这“七大奇迹”一般指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帝国的空中花园、古希腊伊菲苏斯城的阿苔密斯女神庙、古希腊奥林匹亚城的宙斯神像、古波斯王摩索拉斯陵基,爱琴海岸罗德岛(现属土耳其领土)的太阳神立像、古埃及亚历山大港外法罗斯岛上的灯塔。这些“奇迹”的地点大都在地中海周围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通稿,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个熟悉的词语,大凡有重要领导、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总能见到"通稿"的身影。应该说新闻通稿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通稿所提供信息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所谓的"新闻通稿"是由信息发布者事先拟定好的对某一事件的报道,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使用。这种"通稿"通常是当地政府对于某件事情的信息通报、观点、态度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做法等等。如果发布者仅仅是用"新闻通稿"进行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