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如 《辅导员》2009,(23):44-4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少年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旨在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初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条件,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应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人们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又要靠公民的自觉性、社会良好的控制手段、专业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都 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竞争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的支持与影响。因此,努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规范社会竞争行为,就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实践表明,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首先基础和公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良好风气正常有序的建立、甚至家庭的和睦与幸福,都会受到消极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5.
邢玉茜 《山东教育》2008,(12):26-28
社会适应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有助于幼儿进一步完善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幼儿自我的准确定位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去适应社会生活,是幼儿未来生活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在幼儿园教育中,不断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水平,不仅是幼儿社会化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好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路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发展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宗旨,以特色为动力,以管理作保证,努力实现良好的社会承诺和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一个人在几分钟内可以由乞丐变成富翁,也可能由名声显赫的社会要员变成阶下囚,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想生存,要想生活得很好,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许多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小学时期奠定基础和培养起来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定向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何发择教材优势,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科学文化水平、思想品德水平,还是思维、实践能力,相对一般的社会成员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他们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骨干和栋梁,是下个世纪国际交往的主要力量,他们对社会负有更为重大的使命。时代特点要求作为跨世纪人才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其行为对社会有着特殊的巨大的影响力,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社会道德建设的示范作用。一般讲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丁作美 《成才之路》2011,(27):93-I002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将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其宗旨在于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上好品德课是每个任课教师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学好品生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社会     
教育社会是将教育作为发展中心的社会。在教育社会,观政治、经济、军事同等重要,终身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自身所拥有的社会化关系体现着教育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良好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将为教育走入社会的中心提供良好的氛围,公共财政选择教育、重点投资教育是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教育时间信用制度”、“责务转化为教育行动”方案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均等,使公民共同享  相似文献   

12.
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门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开始。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没法实现高素质劳动者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法掌握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等;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 习惯不是天生而成的,是经过有意…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联系社会和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立体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是身体、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其含义: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适时、适度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品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要从树立经营理念、突出企业个性、使用企业标志等方面入手,稳固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6.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于智力低下、不能很好接受家长或教师教育、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智障儿童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所带的班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2个孩子是自闭症,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人际关系与管理柴万发,任昌荣学校人际关系的管理主要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进行人际关系管理时,学校领导者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帮助教师调节社会认识和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立足于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上。所谓社会认知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  相似文献   

18.
环境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一道理。由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可塑性大,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只有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才能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育正确面临着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转变。如何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难题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迫切性。运用人五人格理论分析一个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人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构建一种新的“人格模型”,对学校教育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当前小学教育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依靠课堂教学和活动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索菲 《班主任》2001,(3):16-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交能力更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在学校,同伴关系至关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妙不可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各学科概念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