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执政这一历程中关于执政方式问题的探索,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执政,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60年执政实践的探索与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确立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建国以来党对执政方式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执政方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道路探索失误的原因是:个人崇拜下集体领导制度的名存实亡,政治挂帅下阶级斗争为纲的进一步扩张;中苏交恶下反修防修思想的极端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道路探索失误的表现为:革命斗争思维在执政条件下的异变;文攻武卫方式在执政活动中的运用;统一思想后导致的执政理念的偏差。中国共产党执政道路探索的启示有:法律制度是探索执政道路的根本保障;民主精神是探索执政道路的基础工程;政治生态是探索执政道路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婷 《天中学刊》2012,27(3):45-50
"八大"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常任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思考执政条件下如何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结合起来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开拓创新,它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尽管改革初试即遭遇挫折,但考察这一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过程,可为今天的改革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八大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常任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思考执政条件下如何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结合起来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开拓创新,它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尽管改革初始即遭遇挫折,但考察这一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过程,可为今天的改革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经过50多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执政之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指导原则加快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转型,这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实践的关键,它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创新的论析可以发现: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要继续执好政,关键在于执政方式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掌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正确论述,成为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的起点,具有开拓性意义。这些论述主要包括:执政理念论、执政本质论、执政任务论、执政监督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考与探索,集中体现在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和共产党实施正确领导规律两个方面;章对邓小平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论述及其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思想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不断探索与奋斗的艰辛历程,也是其执政理念孕育、产生、发展与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一个具有阶级性、导向性、发展性、整体性、层次性的思想系统.凝结和承栽着中国共产党科学治国理政的价值理想与执政责任。在党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整体布局中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统摄作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现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国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创新的重要思想渊源。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建设顶层设计和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现实诉求。大力拓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论域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党建理论研究人员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法治从来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依法执政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现代政治文明的关键是政党政治文明,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执政党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2.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构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权力监控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方能实现。民法的功能不仅在于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私法的民法亦具有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现实上的分离构成了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社会基础,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现实依据在于民法理念的更新,民法内在的民事规范、民事权利、民事责任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机制更是现代多元控权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法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的凸显,要求我们在进行权力制约的制度设计时,不应仅仅拘泥于对公法的关注,私法乃至非法律的规则也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市场经济自主有机整合起来的市场经济力量,既有能力又强烈希望约束国家政治权力的运行,这种力量在最后的意义就是由市场经济整合在一起的公众力量,即民主力量,所以,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民主力量是各国走向法治的决定力量。而民主力量支承法治的最后确立则是通过市场经济力量的自整合,市场经济力量对传统政治的民主改造,国家政治权力使用权的公众委托和以制衡政治制度为主的各项政治制度的民主安排等政治运作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政党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容纳性是维护执政权的需要。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对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政策主张等方面。执政党既然掌握了公共权力,那么,它就占据了公众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等方面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处理好代表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与代表社会整体的关系,这也要求执政党政治应具有容纳性。政治容纳性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中国国情需要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以法治为取向的政治理念,以改革为动力的政治制度建设,以参与和监督为机制的政治行为方式以及以人类文明成果为借鉴、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文明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也要把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使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新布局.预示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新时期。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我们必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扩大党内民主、优先发展基层民主、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为突破口.寻求破解政改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新阶段迈上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17.
在学科定位上,政治哲学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这是由政治哲学的知识体系决定的,政治哲学本质上是对政治体制、政治过程和政治行为的规范和评价,是对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则和目标的道德追问。在研究对象上,正义、民主、法治这三个范畴及其领域是政治哲学最基本的分析对象,正义是政治的伦理目标和价值核心,民主是现代社会获得广泛肯定的权力分享和权力分配形式,法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准。在社会功能方面,政治哲学具有对现实政治世界的辩护功能、批判功能和对未来政治发展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思想的内涵日渐丰富,其重要作用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对于中国而言,法治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发展方面。法治解决了政治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政治制度化这一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心问题,并为培养出适应中国政治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基层直接民主的主体错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今我国法律对居民委员会的定性,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应当属于非政府组织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实际社会生活中居民委员会又担当着政府的角色。我国在民主政治发展方面选择的是以基层群众自治为特征的直接民主形式。这种事实上的政权主体与法律规定的非政府地位之间不相符合。所以,文章认为我国城市直接民主的定位在政权主体上发生了严重错位。文章提出要正确对待这种错位的直接民主,应当把它看成是走向对位的直接民主的必要准备。为了将错位的直接民主推进到对位的直接民主,应当还居民委员会于公民社会,实行政社分开,将街道作为我国城市基层直接民主的政权主体。  相似文献   

20.
近代很多政治思想家用社会契约的理论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理论对于西方国家政治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我们在研究这个理论时所注意不够的,社会契约论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由竞争的法则相联系,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系列符合其利益要求的革命口号,诸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政治价值观,应该说都与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假设有关,作为法学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社会契约论还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法律原则,另一方面,社会契约论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直接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原则,因而成为其政治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