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说过:“《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一般社会到底是怎样凉薄苦人的”这里暂且不议.我只是试着谈一谈对苦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1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斤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故事中的杨震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把握好自己,为我们…  相似文献   

4.
郑柔美     
《音乐世界》2014,(7):19-19
曾出演中国电视剧《相遇》和《五星大饭店》,中国观众可能对郑柔美并不陌生。新剧《妈妈的庭院》以亲情和爱情为主线,郑柔美饰演一位明朗活泼的企业千金,展现率真的魅力。郑柔美的母亲透露女儿成为演员的契机:“她曾在路边被SM.公司星探选中,面试时唱了歌,公司的人说‘还是做演员吧’。”  相似文献   

5.
为师之“慎独”与“敬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彦体 《中国德育》2010,(11):84-85
“慎独”,就是要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纸。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这样,即把慎独与诚实、不自欺欺人、无愧于良心相联系,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对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觉。但可以指出,  相似文献   

6.
德育的核心问题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具有自律精神、学会慎独的人。“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隐蔽的东西最能显示出人的品质,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灵魂。所以,君子在无人看到无人听到的时候,即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既是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传统美德所达到的一个极高境界。道德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社会舆论、传统风尚、习惯等是外在力量;主观感受、自我规范等则是内在力量。当一个人独处时,…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曾说过:“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做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说的是前朝的事,但这种现象现在也很普遍。  相似文献   

8.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文素养拼盘(25分) 1.名著我知道。(17分)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作品中刘备曾告诫儿子刘禅,大意是: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它小就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古诗文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重视学与教的交流了.  相似文献   

11.
曾做过徐老师学生的《今日教育》同事自豪地说:“我们徐老师:可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哦!”几十年来。徐老师一直是同行眼中的“活字典”。  相似文献   

12.
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说过:“历史,总是由知识分子书写的,然而,知识分子自身的历史。却常常无人书写。”那么当有人决定写一写的时候,又该怎样落笔呢?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说,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一环境时他是看不清他周围的事物的,那么谌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想讨论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她究竟能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2,(7)
不单是人们口中喜欢说“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有些媒体也时不时地这样写。《解放日报》就曾这样用过:“……足以让上海人和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4.
自《古诗十九首》被编人《选》.后人对它的创作年代的考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对此议论的是徐陵.他认为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以下八首为枚乘所作;第二个是刘勰.他在《心雕龙》中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相似文献   

15.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说说《西游记》里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竟然有70%多的孩子说喜欢猪八戒。也有人曾作过这样的问卷调查.让女士们回答“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一人作自己的终身伴侣”,猪八戒的选票遥遥领先.高居榜首,竞有90%之多。  相似文献   

16.
一问:木兰究竟姓啥、何处人氏?——木兰姓啥历来众说纷纭。据载,《河北完县新志》中说“木兰姓花”;湖北《同治黄陂县志》说“木兰姓朱”‘系县北朱氏女”;《新唐书》、《全唐诗》载:“木兰姓任”。明代刘维德《韩木兰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至于她的故里,说法也很多,有说是湖北黄陂人,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何谓伦理?《说文解字》说:“伦,辈也。从人,仑声。一曰:道也。”“理,治玉也。从玉,里声。”《毛传》说:“伦,道。”(《诗·小雅·正月》)“理,分地理也。”(《诗·小雅·信南山》)《汉语大词典》说:“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中文大辞典》说:“伦类理分也。人伦道德之原理。”由此看来,伦理就是人与人相处中的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二程、朱熹在对《中庸》一书关于喜怒中节方面的重要内容加以阐发时,吸取了《内经》对于人的内心世界所作的系统而深刻的理论表述。在宋代以前没有任何一家一派能够达到《内经》对人主体自身认识的高度,医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决定了它必须对人的精神现象作全面的理解与分析。二程、朱熹都钻研过《内经》,如二程说:“《素问》之书,……善言亦多”朱熹则在《古史余论》中对《内经》做了具体的分析,因此他们用《内经》作为自己思想观点的张本.显得十分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9.
借你凑个韵     
林岩 《大中专文苑》2009,(11):74-74
宋朝怀州人王齐叟是个诗词发烧友,在太原做掾官(宋制:路一级的属官)时曾作《青玉案》、《望江南》小词嘲讽上级——监司(路一级的长官)。监司闻之大怒,在一次会议之后训斥王齐叟:“你小子胆敢作《青玉案》、《望江南》小词讽刺领导?”王齐叟此刻词性大发,整整衣袖起身说:“居下位,常恐被人谗。只是曾填《青玉案》,何曾敢作《望江南》。请问马督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巴金曾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活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刘勰《文心雕龙》也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体验是主体通过想象、移情、神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