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李军先生《寄超资首日封可使用挂号回执业务》一文,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在这里向广大读者介绍另外一种实寄超资首日封的方法:使用国际存局候领业务实寄超资首日封,原地不在大陆的邮票首日封和中、外联合发行邮票首日封。  相似文献   

2.
杜明明 《集邮博览》2014,(11):53-53
正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与烦恼:没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制作手绘首日封、没有足够的闲散资金网络订购原地首日封、没有性能良好的打印装备印制美术首日封……但是,资源、条件的不足往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收藏有一枚逆原地首日封,它就地取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挂历折叠而成了信封,经过邮票设计师题字加印落款后,反倒成了手绘封、书法题跋封,令我不禁为之击节叫好。这枚简陋的挂历信封上,贴了全套T44《杭州西湖》邮  相似文献   

3.
首日封情结     
我的两个女儿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出国读书,她们现在分别在美国、加拿大。多年来,我和她们除了通信、电话联络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纽带维系在我和我的孙辈之间——这就是"首日封"了。什么是首日封?它是一种配合新邮票发行而专门设计、制作的纪念邮品,上面贴有新发行的邮票,盖有发行日的邮戳,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  相似文献   

4.
封趣续笔     
我去上海“静工”集邮交换场所,常选购几个外国首日封,往往是被设计所迷。 首先是漫画封。譬如澳大利亚1988年的大套漫画邮票,特制首日封的图案更为夸张,色彩缤纷,邮戳周围有17个人体剪影体现“共同生活”的主题,邮戳上有悉尼的地名。最近森林大火紧逼悉尼,使我不禁牵念那  相似文献   

5.
近日见到《上海集邮》2011年第5期,有一篇短小的文字映入眼帘:"台湾集邮家唐存政(祖籍江苏阜宁)于2010年10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唐老从创刊《集邮汇报》和《邮史研究》起,每年向本部惠赠刊物。"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与唐存政先生约定交换邮品,主要是互寄新邮首日封,但自2010年8月9日"台湾近代画作"首日封之后,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任何函件,我原以为他可能因外出或忙于其他事情未办理,到了11月2日我收到了自己寄给唐先生的首日封、片  相似文献   

6.
我爱好集邮,喜欢自制首日封。龙年又快到了,即将发行第三轮龙票,不禁想起了1988年我自制龙票首日封的一件往事。记得那年1月5日,我从蓬莱邮局买了数枚戊辰年8分龙票,并在自己制作的空白信封右上角贴上了一枚,然后去县里龙山店邮政支局盖日戳,一枚自制龙年首日封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黄山 《上海集邮》2004,(5):24-25,F003
很多集邮者只收集邮票,偶尔买些首日封,但很少注意实寄品。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一看到信封上的好看邮票,就迫不及待地剪下来,从来没想过要保存信封。有一次我甚至把一个崭新的首日封泡在水里,弃封取票,也破坏了纪念邮戳的完整。后来,我虽也保留了一些首日封、实寄品,但并不喜欢,总觉得这些邮品不如新票有价值,而且还太占地方。再后来,随着邮识的增加,知道邮票价值的真谛乃是使用,或许还因年龄的增长,怀旧的情感悄然而至,我开始认真地收集实寄品,并发现  相似文献   

8.
2011年年底,有人告诉我在网上看见用新邮预报制作的小型"首日封"。回家后我找到近年的新邮预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每一期都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通告,背面都印有邮票式样、期号、技术资料、背景资料,内页也印有邮票式样、纪念邮戳和首日封的样式。  相似文献   

9.
冯清海 《集邮博览》2014,(10):50-50
正提到我国的珍邮,大家立刻就会想到"祖国山河一片红"、"全面胜利"和"大蓝天"等未正式发行的邮票,这些都是集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难见其芳容的稀有珍品。然而,在新中国早期发行的首日封中,也有一枚未正式发行的封—"纪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小全张首日封(见图),其存世量同样十分稀少,且还不被认知。最近,我在整理收藏的新中国早期首日封版别时,又一次将它拿出来端详、研究。欣赏之余,很想把这枚难得一见的未发行首日封介绍给广大邮友,供集邮爱好者收藏时参照。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一位邮友转让给我两本首日封邮册。里面的首日封,大都是未经过实寄的,唯独有一套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封,不仅是实寄封,且是我国集邮家钟笑炉先生寄给朋友的(如图)。正是因为这套封,我才愿意花不低的价格将邮册买下。随后,把此套纪念封交给一位邮友鉴赏,他过目后说了一句"无落地戳,有点问  相似文献   

11.
我和香港朱桐先生通信是从1982年5月开始的.那时我刚刚恢复集邮不久。记得有一天,我在邮局门前的马路邮市,看见一个年轻的邮友,手里拿着一本《邮票世界》杂志。我不知道这本杂志是哪儿出版的,出于好奇就上前与对方攀谈并借机翻看了几页。这才知道,那是一本香港杂志,其中有一篇朱桐撰写的文章,题名是《为民间首日封鸣锣开道》,文章附了北京王泰来先生为《刻舟求剑》制作的首日封图样。  相似文献   

12.
甘光地 《上海集邮》2000,(10):21-21
什么样的首日封是最美的、最佳的?它应当有哪些基本条件呢?首日封的组成要素有4个:信封、邮票、封图和邮戳。由于信封按标准制作,因此首日封的审美要素就在于邮票、封图和邮戳。  相似文献   

13.
正为报刊所投稿件被发表之后,一般都会收到报刊社寄来的稿酬。可是作为一个集邮者,很多编辑部寄赠的那些封片对于我来说便成为稿酬之外的犒赏,让我更加关注。我收到过很多编辑部(或以协会名义,或以主编、编辑名义)寄赠的封片,其中既有首日封,也有纪念封,还有贺年片、拜年封等。编辑部寄赠的首日封多是原地封。有几个编辑部都是借本地举办新邮首发式的机会,以寄赠原地首日封片的方式向积极投稿的作者表示谢意。例如,我曾先后收到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由于工作的机缘,我曾有幸多次见到黄永玉。最初几次,出于对先生的敬重,怕给先生添乱,所以早已备好签名的首日封,始终不敢拿出手。后来经不住内心对他的景仰,终于捕捉到请他签名的机会。如今,他给我亲笔签名、钤印的《庚申年》邮票首日封(图1)和《白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常年与台湾及海外数位邮友通信交往,互通有无,享受着集邮的快乐。其中,有位台湾新店的吴老先生待我诚挚有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台湾发行首日封,他都会想方设法在发行首日给我寄出首日封,一直到他谢世,实在令我感动涕零。2004年3月9日,台湾发行当地"红十字会创会100周年"邮票,吴老先生当时正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探亲。本以为肯定收不到首日封了,可这枚首日封竟如此意外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大喜过望!原来,吴老先生早就提前用纸片写好了我的通信地址,委托台北新店碧潭邮局在邮票首发日给我代寄首日封了。为此,邮局还特别在该封中间醒目的位置上加盖了一枚长28毫米、宽9毫米的蓝色竖式双列的"新店碧潭邮局代寄"字样的无框戳,予以说明告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老邮迷,我已沉浸邮海40年不能自拔,不仅对浓缩着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邮票和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各国生肖邮票充满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随着收藏范围的不断挖掘和深入,对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首日封更是情有独钟,欲罢而不能。首日封是以邮票为载体,通过对邮票的内容和使用进行再创作,对其内涵进行拓展和延伸,以表现出更加丰富充实的内容,使邮票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为收藏者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内容和信息的收藏品。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首日封创意新颖、设计精美、印制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6日是集邮家朱培基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每当我翻看朱培基先生以娟秀字体寄来的各种封片时,都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2005年元月6日上午朱培基先生正在书房处理邮事时,心脏病突然发作。后抢救未果而很快逝世,令亲友和邮友大感震惊和悲痛。在2005年元月5日发行生肖鸡年邮票时,朱培基先生仍给不少邮友寄发了首日封,我也有幸收到这枚鸡票首日封,谁知这竟成了朱培基先生绝笔。  相似文献   

18.
虎素有“森林之王”的美称,在十二生肖中是威武强壮、力大无穷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虎也成为镇宅驱邪的神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丙寅年》生肖邮票首日封的茫茫邮海中,人们对虎的喜爱和赞美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我就为大家精选几枚36年前的T.107《丙寅年》生肖邮票首日封,为喜迎壬寅虎年的到来助兴。  相似文献   

19.
"ArtCraft"是美国著名的首日封品牌名称,它的独特标志印在每个首日封左下角,由一块油画板和3支油画笔以及"ArtCraft"文字组成。这种首日封,相信许多外邮收集者都非常熟悉。但是如果问到这一品牌始创于哪年,它的创始人又是谁,可能又觉得相当陌生。笔者在此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20.
我藏有一枚由中国集邮公司(北京东安门大街17号)印发的《存款预购首日封办法》的卡片,似乎没人介绍过。其高9.2厘米,宽17.2厘米,一面印有已发行的新中国邮票的彩色图案,有航1、纪6、纪24、特1等。另一面分为两部份,左部份为“存款预购首日封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