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无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  相似文献   

2.
儒、释(佛)、道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依据。书法史上的每一次沿革,都没有背弃历史的传统,而是在新的文化条件下转化传统而作出的调整、开拓、创新。林散之是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曾被评为中国千年十大杰出书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诗、书、画堪称“三绝”,我认为,林散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信佛有很大关系。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佛教对林散之一生思想的影响,来论林散之诗、书、画的艺术性,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林散之和李秋水,既是师生、翁婿关系,又是谈诗论画的知音。1942年,年仅19岁的李秋水在观音阁行跪拜大礼,恭恭敬敬地拜林老为师;1949年,李秋水与林老的二女儿林荇若结为伉俪。那时,年轻的秋水又穷又邋遢,荇若常帮他换洗缝补汗衫褂褥。婚后,荇若分配到扬州工作,秋水在和县老家农中教书;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辟有一片林园,建有“林散之艺术馆”。这个“艺术馆”占地虽不广,但它却留住了林老的墨宝,留住了林老的精神,留住了皖人的财富。与该馆工作人员攀谈,遂了解到林散之先生成名、出名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文艺人才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文艺人才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进行探讨,为文艺人才学的创立与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文艺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0世纪80年代学科拓荒们的勇气与勤奋的奠基,进入90年代后艺心理学研究进入繁盛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专门研究人员,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深化,拓展学科的触角也趋于多元化。本试就这一时期艺心理学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试图发掘艺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现代性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给当代中国设计的是全新的观代性社会化蓝图,现代民族国家的艺政策建构实践,才是邓小平艺理论最有生命力的所在。只有提升到化哲学的抽象理性层面,才能真正认清中国新时期艺政策的巨大历史性转变的特点及其深远的化意义,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艺政策思想的化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文艺创作人才与研究人才的分明界限,导致了文艺的创作与研究难以相互协调和促进。其实,二者是各具特点,相互转化并非不可能,只要互相取长补短,克服单向思维模式,身体力行,不断尝试新的途径和方法,一定能够极大地提高文艺人才的水平,为文艺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以往的文艺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忽视文艺自身特点、生搬硬套自然科学方法与任意肢解艺术生命的现象和问题,而目前的文艺研究在研究体系上又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和"越位"现象,因此,必须结合文艺学的特殊性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方法论.在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方面,要坚持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在文艺研究体系的建构方面,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具体的文艺研究方法上,提倡多样化.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方法论的最佳方式是"对话".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习》是一份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包括:总体评价它的地位和影响,评价其编辑及其思想,引用其发表过的文章及作者。虽然《文艺学习》接受及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但是,仍然存在着研究的缺失。而从话语的角度研究《文艺学习》目前是中国当代文学期刊研究中的崭新而有意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艺心理学走出困境的出路就是采用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而中国古典艺心理学应是这个新模式的灵魂所在,对中国古典艺心理学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了我们目前探寻出路的关键。中国古典艺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也是遵循着三位一体研究模式--以马克思主义艺观统摄西方艺心理学众多理论,从中国古典艺心理学中吸取养分,寻求补充,这样才能使困境中的艺心理不获得深入、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文艺心理学研究100年来所用概念的梳理,认为现行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一样,存在概念混乱问题,由于概念的混乱,使得研究对象不确定,学科体系难以形成。所以,必须尽快统一概念,统一研究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接受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和规律,而不仅仅是审美心理活动,也不仅仅是艺术心理活动。文艺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是文艺家心理、文艺创作心理、文艺接受心理、文艺批评心理四大块。  相似文献   

13.
正林散之生于1898年,安徽和县人;夏冰流生于1914年,安徽舒城人。1958年,两人在江苏省的一次政协会议上相识,林散之年长夏冰流十余岁,忘年相交,可谓亦师亦友。1965年6月中旬,南京市瞻园刚刚修建完成。市委书记彭冲将"花篮厅"作为市委常委的会议室,并嘱徐步市长邀请几位老画家来此作书绘画。徐步通过夏冰流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史上每一次艺术的黄金时代,都有一个城市作为背景与支撑,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活动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并且对于艺术的繁荣来说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是因为城市的功能内在地包含着对艺术活动的需要,为艺术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而城市的文化特性为艺术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对艺术的需要和投入,城市庇护着艺术活动,艺术的象征性、表现性与膜拜价值使得它成为了城市政治与宗教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城市人的生活只有在艺术活动中才得以维系下去并不断发展,艺术活动是城市这种特殊的生活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繁荣是文艺繁荣的基础,文艺繁荣是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初,在友人介绍下,林散之到上海投奔黄宾虹,拜师学艺。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勤学不缀,寒灯夜雨,汲汲穷年,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后因生活所迫,林散之不得不结束了一年的学习生活。临别时,黄宾虹谆谆告诫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林散之记住了恩师的教诲,立下了远游之志。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文艺学是一门广播与文艺的交叉学科。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广播文艺学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大众文化现象。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文艺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并总结出其研究特点,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与茅盾曾就文艺大众化问题展开争鸣。分歧集中在对“五四”文学语言的基本评价 ,以及在推进文艺大众化过程中“技术”与“文字”何为主次等问题上。由此可以发现二人在文学观念上差异及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瞿茅二人在争鸣中表现出的求同存异、不为贤者讳的批评风范 ,为今天的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9.
刘师培的文艺研究重心不在于艺术现象本身的分析,而是试图通过文艺的探讨在理论上揭示中国文化精神的命脉所在,以期完成救亡图存的爱国使命。在西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他关于文艺起源、文艺变迁及文艺地域差别的研究彰显了其学术救国的文化理念,呈现出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文艺鉴赏理论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带有仓促应对的色彩,存在不少弊端。要深化这一研究,最好是选择范畴体系的梳理作为突破口。这既由范畴本身在学科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传统文艺鉴赏理论的独特表现形式所决定的。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对中国传统文艺鉴赏理论进行范畴体系的梳理确实还存在不少困难。为此,研究者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历史观念、核心观念与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