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7年5月17日<中国科学报>发表<我国发现亿万年前的太古石画>一文,报导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广西宝山的一个采石场发现栩栩如生的石画,据地矿部国家专业试验室鉴定,这些石画距今已有4亿5000万年.该文配发了一幅名为"早春"的石画照片,评论指出:"每一幅都是无可仿制的绝世珍品".  相似文献   

2.
一座石山,亿万年来横亘在烟波浩渺的大海怀抱里,高高托起了海峡的上空,每一段每一节都早已被冲刷成一幅幅石画,这就是堪称大自然风光画廊的鹅尾神石园。鹅尾神石园位于风景秀丽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最南端,被誉为天然的“石盆景”,还有“小石林”之称,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2007,(3):12-12
用一根2,4微米长——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40的天然DNA单链当“线”.“绣”出一幅直径150纳米、分辨率6纳米的“中国地图”.2006年最后一期《科学通报》刊登的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掌握用DNA分子构筑高度复杂性纳米结构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在四川省.每年出生缺陷婴儿约4.6万人。在11月21日华西第二医院“20周岁生日庆典”上,设在川大华西二医院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出生缺陷图谱》。这是首部全面记录我国婴儿出生缺陷形态的图谱.其中许多图片系首次发表.极其珍贵。《中国出生缺陷图谱》是一本蓝色硬皮的厚图册,一幅幅照片排列其间,真实记录着我国发现的出生缺陷“百态”。  相似文献   

5.
年至古稀,特爱回忆。第十八个教师节才过,又见今天《参考消息》载美国《西雅图邮报》2002年8月29日文章,题曰:《中国学校缺乏创造性》,文中引用美国来华研究人员的话说:“(中国的)学生们几乎不提问。我发现老师的任务是提供材料,对学生提问。学生的任务就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这些材料。”文中还引用一位中国英语教师的  相似文献   

6.
5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舒德干教授等人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上的又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发现已知最古老的尾索动物“长江海鞘”,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奠定了基础。这枚化石与舒德干教授早先发现的半索动物 “云南虫”、头索动物“华夏鳗”、后口类“西大动物”、脊椎动物“昆明鱼”和“海口鱼”一起,论证了普通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过渡的各种中间类型,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早期生命演化谱系。 舒德千教授之所以将这次发现的古老动物命名为“长江海鞘”,是因为他是“长江学者特聘教…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李约瑟的皇皇巨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影响深远,其中译本《机械工程学》卷中引用了一幅元代佚名画家的水磨插图,以“显示元代工程师之优良技术”。同时在“东方及西方水轮”一节中,他认为“在叙利亚以东,多用卧式水轮,例如波斯、土耳其斯坦及喜马拉雅之洪萨区域以及中国等”。所附的三张照片,也都是卧式水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1956年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列入12年科学规划。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成立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先后组织全国83个单位、370多位植物分类学家协作进行编研。1993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中国植物志》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志”的编研之一。项目负责人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征镒院士担任。“八五”期间完成编研的有蕨类、壳斗科、豆科、菊科、罂粟科、杜鹃花科、兰科、莎草科等44科,约7600余种,1400余万字,1800余幅图版。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9日,我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题为《科学的一般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文章,针对同年8月12日李世辉先生在此报的题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文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此文发表后,又见到一些相关的讨论文章发表,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说法或者答案。1999年1月9日,我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我见》一文,对这一问题,对各讨论者观点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至今,我仍认为后一文章中的观点是可以成立了。  我认为,这场讨…  相似文献   

10.
何谓“人参果”?查权威巨著《辞源》、《辞海》及《植物大辞典》(台湾版)均无记载。但是,现代著名学者袁珂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里“参考词目”中都列有“人参果”条目,不过是引自明代著名文学家、长兴县吴承恩著《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一则有关“人参果”的神话传奇故事。说的是,西方仙界万寿山有一座五庄观,观主是老仙人镇元子,圣号世同君,乃道行高深的地仙之祖,他在后园栽有一棵人参果树,此人参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子,再三千年才得成熟,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  相似文献   

11.
在《零下一度》的《幻城》,白天《我为歌狂》,晚上《梦里花落知多少》;想起《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结果《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多想《不说再见好吗》,却无法拉近《樱桃之远》,唉,《其实我不快乐》……这些书名,都是2004年风行中国文坛的所谓“80后”写作群的作品。其“知名度”之高,显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过去的一两年里,由一群20岁上下的青少年掀起的此起彼伏的出书热潮。狠狠地撞了一下中国文坛的“腰”。青春写作者们满纸的青春话题,如风袭来;也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一幅题为《古梅长寿》竹木工艺画荣获全国同类200多种参赛伤口的唯一银奖。与会代表对此赞口不绝,我国著名雕刻家、中国美术学会雕塑研究会会长何保森敏授为该展品楷书“国家一流,世界水准”。这幅较有影响的工艺品制作人是谁?他就是湖南省双牌县林业职中副校长兼阳明山特种工艺美术总公司及其研究所总裁谭志军。  相似文献   

13.
陈明,中国歌坛实力派女歌手,因一首《寂寞让我如此美丽》而迅速走红:之后,她又推出了《快乐老家》、《我在飞》、《仙乐飘飘》、《枕着你的名字入眠》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并获得“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中国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奖”等:她出演了电视连续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并演唱了主题曲《等你爱我》.2004年7月15日,陈明的新专辑《让爱情优先》与歌迷见面.再次掀起了“陈明热”。沉浸在即将做妈妈的幸福中的陈明,敞开心扉谈起了自己的感情及生活。下面是她的自述。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2011-2015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相继出台,一幅“十二五”期间的现代农业新蓝图,已然绘就。  相似文献   

15.
浪花的奥秘     
宫乃斌 《百科知识》2007,(10X):25-25
日本有一幅著名的浮世绘(风俗画)“神奈川海浪里”,画的是大海中汹涌澎湃的巨浪,浪花奔腾,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浪里。苏轼有一首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  相似文献   

16.
利用STNeasy数据库,分析了从1957年到2004年9月初,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冠名“农业”、“农学”或“Agricultural”的中国期刊36种变化情况的统计结果,36种期刊被CA累计收录共计7995条文摘,入选最早的期刊是《西北农学院学报》,在1957年入选CA数据库,当年被CA仅仅收录了1条。累计收录最多的期刊是台湾出版的《中国农业化学会志》,1963年入选CA数据库,累计收录1113条。《中国农业科学》累计收录810条,位于第二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位于第三名,累计收录为643条。  相似文献   

17.
地理科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据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他们叫这种石头做“慈石”.“磁石”这个名字就是由“慈石”转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对“关于科技期刊表格规范的商讨”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年第5期刊登的幸兴球等人撰写的“关于科技期刊表格规范的商讨”一文。(简称“幸文”),对文献[2]、[3]中有关科技期刊表格规范化的论述作了商讨,文中的一些观点对促进科技期刊表格的规范化是非常有益的。但通过阅读全文,发现有需要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中,“狮子”属舶来品。这一舶来之物进入中国本土后,在被民众崇信的漫长历史时段内,“狮子”既完成了自身形象的中国化改造,也实现了其为民俗标志物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狮子”由来狮子是原产于非洲、南美洲、亚洲西部等地的哺乳类动物,生性凶猛,有“兽中王”之誉。在我国现有文献中,没有发现出产狮子的历史记述。域外狮子进入中国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狮子才开始以贡物的形式进入中国本土。班固《汉书·西域传》说到:“明珠、文甲、通犀、翠羽…  相似文献   

20.
张婷 《科教文汇》2008,(9):183-184
自从美国探索频道在1985年开播以来,纪录片的娱乐化就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央视于2001年7月9日开播的《探索·发现》,成功的将这一理念引入中国,运用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将内容本土化,立足于中国的已知现状和未知领域,使内容更加贴合中国观看者的需要。《探索·发现》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本文从该栏目于2007年10月12日播出的一期《寻找布洛陀》人手,试图分析《探索·发现》是如何在娱乐话语下进行悬念设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