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初宪政崩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民党方面与袁世凯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国民党人在政治与革命上的不成熟,损害了宪政的内在要求与合法程序。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而国民党及议会设定种种框框和采取措施,冀图限制和夺取其手中的权力。第一招是制定《临时约法》,改变现行的政治体制,把总统虚位化。第二招是制造一个国家两个临时大总统并行运作的体制。第三招是参议院和国会处处限制、阻碍政府的正常运作。第四招是制定宪法不从实际出发,冀图把剥夺大总统行政权固定化。国民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似乎自己支配下通过一纸决议就可以改变政治进程!可以说,民初宪政功败垂成,亦与此息息相关。归根结蒂,是反对党极端不成熟,为反对而反对。民国初年的国民党人缺乏的就是既坚持民主、自由,又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照顾各方利益,适时妥协、退让的政治大智慧。另一方面,社会全面腐败,而应对方式选择不当。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现代体制,但朝野政治运作,不是扬新抑旧,把新制度的巩固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传统的黑暗面激活,竞相贪腐,以暴易暴。袁世凯是收买、暗杀、分化,黑白两道交相为用。而国民党许多领袖也有这样的冲动,并且在宋教仁被刺之前,他们就跃跃欲试了。综合起来,民初宪政的最终崩毁不外三个原因:1.首要原因是制度设计错误。2.制度设计错误的深层原因是思想变革不彻底。私利固然是重要的行为动机,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文化思想状况。3.民主政治是逐步生长出来的。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有范围逐步扩大和腐败逐步清除的过程。腐败和混乱只能通过民主、法治去纠正和防止。从更深层次去考察,在这场关乎中国宪政前途的较量中,袁世凯固然暴露了专制者的本色,国民党人和中国的精英阶层也显示出理想主义者的幼稚。政治在高扬理想目标的同时,只能从实地出发,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可能达到的最高要求,在刚刚结束宗法专制统治的国度,必须综合考虑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具体说来,各政党及其国会议员应该压抑自己立即掌握政权的欲望,在三权分立体制下接受总统制,并把它纳入法治轨道。但他们热衷于争权夺利,而没有把制度建设和健全法治放在第一位,国家因而陷入混乱纷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结合案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把最初发生的个体权力腐败分为自发型权力腐败、后发型权力腐败两种类型。以此为出发点,从心理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描述了两种类型个体腐败的形成过程及个体腐败到群体腐败、结构性腐败的演变过程,最后绘制出权力腐败演变示意图。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其主要领导人被胜利冲昏头脑 ,早期的朝气和锐气逐渐丧失。他们因内部矛盾重重和彼此争权夺利而导致相互大残杀、公开分裂 ,后期的滥封王爵更进一步加剧了政治上的腐败。太平天国政治上的腐败促进了其生活、宗教与军事的腐败。全面的腐败是导致太平天国迅速败亡的最主要原因和加速剂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改变腐败活动的私人成本与收益及社会成本与收益,把腐败活动的私人总收益尽量降低,进而达到惩治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转型国家和地区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情况的侧面反映。俄罗斯、韩国、台湾等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发展中腐败放量增加,既有腐败的一般性原因,更有转型期制度约束缺失下政治分权导致腐败切入点分散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权力设租和寻租恶性循环、传统政治道德体系解体下公职人员从政心理发生裂变等特定因素的推助。我们必须看到导致腐败的因素会随着问题被暴露以及社会寻求完善的民主与法制而发生改变,民众的民主监督技能也会因民主的教育而大大提高。对于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化发展中不断上演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我们不能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下固步自封,停止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更不能背离民主。需要借鉴当代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民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顺应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垂正确制定未国臣章政治发展酌方略有莳揭制叔力腐败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反对腐败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本文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考察我国目前存在的腐败现象,揭示其产生的根源,为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哲 《湖北教育》2014,(2):54-56
干部队伍的腐败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的腐败问题,纯洁领导队伍,使领导者轻装上阵,才能取得领导全面改革的最佳成效,从而实现十八大所提出的“中国梦”。干部队伍腐败主要有七大现象,而受贿是产生系列腐败的第一原因。我国必须从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具体环节上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堵住腐败的漏洞。  相似文献   

9.
腐败对于当今世界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消除的社会弊端,人们对之深恶痛疾.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现代化理论的杰出代表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腐败问题也曾经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述,内容涉及了腐败与现代化、腐败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等等.但是后来有些学者却对亨氏的腐败理论产生了误解,认为亨氏夸大了腐败对政治稳定和政治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在为腐败开脱.本文将对亨氏的"腐败正效应理论"稍加梳理、评析,并对部分学者对亨氏的误解进行辩驳.  相似文献   

10.
清中叶由于乾隆皇帝宠奢尚盛,使封建社会所固有的腐败之风迅速蔓延起来,到嘉庆时期吏治腐败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由此而受到严重的制约。尽管嘉庆皇帝对此曾进行过大胆的整治,但腐败之风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愈演愈烈。由此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使曾经不可一世的清王朝从此走上了衰败的历程。因此,吏治腐败是导致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民初政党政治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20多年来,其研究从对民初政党的个体组织的考察及其深化细化,党魁与政党的关系及其政党思想,政党与议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到整体上探讨民初政党政治在短暂的试行后即走向失败的原因,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国民党曾经有过党内民主的制度设计,但是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却演变为独裁统治。依照国民党领袖的设想.党内民主可以模拟代议民主,但是党内民主和代议民主存在本质性的区别,由此也导致了国民党党内民主制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将政治失败归咎于新旧制度的脱序与“政党政治”的失败。其错之一,他掩盖了国民党挑动内战的罪恶事实;其错之二,在为其政治失败寻找“理论”根据;其错之三,为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开脱。蒋认为失败的经济原因是“通货恶性膨胀的结果”;行政院擅自动用了中央银行改革币制的基金。而实际上是蒋采取了错误的财经政策,及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蒋认为军事失败的原因,是军队纪纲败坏;官兵对立、军民关系恶劣;没有奉行三民主义;战略的错误;军队的腐败堕落。他没有明战争性质与人心向背及战争政策与错误指导。蒋认为外交失败是苏联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共的扶植及美国对苏俄中共的妥协政策。他背弃国家民族利益的依赖主义外交路线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15.
"二次革命"后,共和前途岌岌可危。进步党国会派与国民党温和派积极寻求遏制政局倒退的办法。期间,为联络各派力量,共同致力于反袁专制、挽救共和,张东荪到处奔走,穿梭于两党之间,成为政论界的活跃人物。他参与创办了多份杂志报刊,激烈抨击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与复辟帝制,同时从学理角度检讨国民、进步两党的政治立场与主张,探讨共和政治建设之路。张东荪所倡导的"有形对抗力"论及"第三者"的联合,成为温和共和派联合维护共和的理论根据;他对"地方分权"及联邦制的论述,在当时也颇受注目,集中反映了共和温和派对挽救共和途径的思考与努力,也由此确立了他在政论界"政学泰斗"的地位。在反袁帝制运动中,张东荪毅然放弃和平改造的立场,以更激烈的态度与袁氏对抗,并成为武力反袁的旗手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政党政治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其外在形式很有些接近于西方式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模式,然而民初政党政治最终却以悲剧性的失败结束。民初政党政治产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都与当时的特定环境密切相关,它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牺牲品。因此从社会生态环境学的角度入手,对民初政党政治的发生及失败进行分析,力求以全新的视角剖析这一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现象,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给世人留下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一方面是对法国历史的否定而激发起的“与过去的一切决裂”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受传统文化熏陶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古代情怀。古代对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古代文学和史学作品的熏陶,英、法哲学家的政治学、哲学和法学著作以及古典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革命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有无必要 ,是否具备条件 ,向来是个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华苏维埃的建立乃是中国革命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全国范围的红军和苏区的存在与发展 ,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有了必要和可能 ;而共产国际对中共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与支持 ,从外部推动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的爆发是在抵制参政扩大化的政治体制下发生的,是国民党政府未能建立一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参政模式体制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政府无法为新的社会力量提供参政的管道,无法为新的上层分子提供参加政府的机会,而当时被排斥于政治之外的社会力量又具有参政的强烈愿望,国民党政府由于不给新的社会力量参与政治体系的机会,就迫使它们变成革命的集团,发动一场革命,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0.
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住在上海的日子在他人生中独立成一片断。在沪初期,他在政治上保持沉默,后因时局的诱因与他本人议政的爱好,他在《新月》月刊上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批评国民党政府,表达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这些思想的内涵是法治保障人权、民主宪政、言论自由、和平渐进改革。该思想在当时社会舆论中产生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