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受益颇多。课堂上,孙老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讲”出了一片新天地。现撷取其中几个精彩“闲话”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两次听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上课,收益颇多。这两堂课,孙老师都很重视学生质疑,在引导释疑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一个“扫描”,供老师们学习借鉴。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但回到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孙双金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领略到了孙老师那“逗”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一开始上课,孙老师满面笑容地站到了讲台跟前,然后是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大教室里上课,大家的声音要放响一点。老师手里有话筒,你们身上有喇叭。(笑)你们的喇叭是什么?(学生小声议论)生甲:嘴巴。(声音较轻)师:(笑)哦,你是一个小喇叭。生乙:嗓门。(声音很响亮)师:(竖起大拇指)你是一个大喇叭,真了不起!(学生都笑了)这看似简单的几句对话,孙老师却把自己热情饱满的情绪传递给了每一位…  相似文献   

4.
近日,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诗》一课。在课堂上,孙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两首儿童诗: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倡导“情智语文”,他认为,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的确,孙老师正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着他的“情智语文”。  相似文献   

6.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观摩会”上,笔者有幸听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受益匪浅。孙老师以开放的理念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开放的目标孙老师教学《落花生》时制定了三个目标:(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2)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3)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以上三个目标看出,孙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这正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的教学,感受到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情智教育”的无穷魅力。他的课如行云流水的草书,看似自由泼洒,实则章法严密,法全在“无法”之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透“过形”的表层把握“神”的内核,才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现事件——捕捉幼儿兴趣一天早上,见赵老师来到了大一班,幼儿很是好奇:“孙老师去哪里了?”等孙老师中午回到班级,幼儿围着孙老师问:“孙老师,你上午去哪里了?”“我去体检了。”“为什么去体检呢?”魏紫说:“因为孙老师有小宝宝了!”其他幼儿顿时好奇地围到孙老师身边,七嘴八舌地问道:“孙老师,你真的有小宝宝了吗?让我摸摸看好吗?”“小宝宝长什么样子呢?可是你的肚子一点也不大啊!”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一、爱,蕴含在激情评价中“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孙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热情的鼓励。那饱含着教师爱的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缺乏信心时:“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说错了也不要紧。”“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谁来猜一猜,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孙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在学生取得成功时:“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这是自信的表现。”“你有一双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写得精彩,读得振奋,孙老师听得也振奋。”“…  相似文献   

12.
有幸和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面对面,无论是他的课还是他作的报告,都让我感觉到一种特有的实在和扎实;让我感觉到语文课就应该这样去上。为了和众多同行分享名师经验,我把孙老师报告中的某些观点作了整理,又结合孙老师的课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写了这样一篇杂感拙文,仅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3.
最近,聆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的教学魅力。课堂上,孙老师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师生间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不时引来阵阵听课教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整整两堂课,师生情感投入,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老师恰当的评价激励是分不开的。片段一: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天游峰的景色怎样?它有什么特点?师: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生: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要写天游峰的扫…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幸在“金帆课堂”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给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上的一堂语文课——“走近李白”。说心里话;课前拿到孙老师的教学设计时我是心存疑虑的,给小学生讲李白不容易,一堂课要讲四五首古诗,更不容易。可是孙老师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他的教学构想。不禁深深折服于名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对古诗诵读的引导、以故事串联结构的匠心。短短五十分钟,似乎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教学生”。这样的课堂效果与他贯穿课堂始终的闲聊、闲情和闲话是分不开的。现就孙老师课堂前后的几处闲笔反思其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5.
近日,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诗》一课.在课堂上,孙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两首儿童诗: 阳光(林武宪) 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太阳(梁上泉) 在大海, 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在平原, 太阳是从土里冒出来的; 在山村, 太阳是被雄鸡叫出来的; 在森林, 太阳是被鸟声闹出来的; 在山顶, 太阳是被________; 在学校, 太阳是被 ______; 哦!整个世界, 是被太阳照出来的! 短短40分钟时间里,孙老师以两首儿童诗为引子,折射出"情智语文"浓浓的情趣和高超的智慧.孙老师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帮助儿童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教学构成一幅童心、童言交相辉映的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16.
五月十一日,扬州花园小学迎来了诗意洒脱的孙双金老师.孙双金老师是情智语文的掌门人,有人这样评价他:"孙老师站在讲台前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与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次,我有幸聆听了孙老师的一节课《儿童诗》,充分感受了孙老师情智课堂的无穷魅力.反观自己的语文教学,这节课中实在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政治课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政治辅导课。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他说:“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去。”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1个小时前,孙老师…  相似文献   

18.
那天是幼儿园开放日,在孙老师组织语言教育活动前,佳佳小朋友拿着一块糖,走到孙老师面前:“老师,这块糖给你!”孙老师瞟了佳佳一眼,不耐烦地说:“留着自己吃吧。以后不要这样了!”佳佳点点头,  相似文献   

19.
<正>这学期有幸参加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来滨讲学活动",参观了孙老师《教学组诗》课堂教学及聆听了孙老师的《诗歌与形象思维》主题讲座,感触颇多。一、学本色教学,善待差错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教学,方显语文本色。善待差错,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的错误在自我反思、否定中得到纠正。纵观孙老师的课,课堂上可谓"错误百出":"滨海的特产是什么?""烤肠""肯德基""轮滑"……答案各式各样。可是孙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天马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堂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典范课,笔者听后很受启发。一、引导质疑,触发探究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孙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就“文”质疑。首先是引导学生就“题”质疑,在齐读课题之后,有这样一段师生对话,请看教学[片段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