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应当如何思考──从我国有线电视建设中引出的思考吕平我国有线电视覆盖建设发展速度之高,举世罕见。入网用户总数已达到约5千万,占全国总户数约15%,已成为有线电视泱泱大国。我国已形成规模宏大的有线电视传输网,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有线电视将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的重要手段。嘉兴市局提出争取在2002年前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目标任务,将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确定为事业建设的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目前工程进展较快,据统计,我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67%,估计到2005年农村入户率达85%。但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我国有线电视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发展速度和变化是巨大的、惊人的,有线电视已成为我国重要信息产业之一,如今,在新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推动下,有线电视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郊区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建设滞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必须加快城市郊区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建设步伐,以适应全国有线电视事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全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  相似文献   

5.
丁玉忠 《大观周刊》2012,(17):294-294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但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保证城市和农村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山区有线电视事业,如何应用新技术加快山区网络建设,已成为广播电视部门的首要问题和重要任务。本文从村村通工程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小城市的电视覆盖主要依靠市、县的电视发射台,近几年有线电视虽然发展很快,但县城及大部分农村还不能实现有线电视联网。有些发展快的地区在乡镇建起了部分有线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有线电视事业,自1964年北京饭店安装第一个闭路电视系统以来,已走过30余年历程。这30多年中,有线电视经历了发生和缓慢发展阶段,至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1991年我国第一个行政区域级有线电视台─-湖南有线电视台开播以来,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兴建有线电视台的热潮。这股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以人们不曾预料到的态势涌来。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有线电视台1200余座,有线电视覆盖人口为2亿。时至今日,对有线电视的宣传管理,业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规章制度,宣传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但对于有线电视台网络资源及…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线电视从八十年代起步,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覆盖广泛的有线电视传输网。其以频道资源丰富和图像伴音清晰等优势,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视听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天上卫星传递,地面有线广播电视”,将逐步成为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形式,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一、办综合频道不利于有线电视发展过去,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有线电视台,差不多都是按照无线电视台发展模式办台,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办一个综合频道,另附带一至二个专业频道。实…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全球  相似文献   

10.
有线电视在我国始建于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有线电视经历了初创期,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已遍布城乡,用户已近8000万户,在世界上名列第一,由于它大大改善了用户的收视质量与数量。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入户率最高的信息传播工具,广大用户从中获取大量各类信息,是受众最广泛的,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线电视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有线电视的首要任务是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确保节目传输安全、畅通和高质量。目前,各有线电视台传输的电视节目已有一定的数量,有线电视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传统有线电视的发展与管理 传统有线电视是以服务于社会为目地的,主要用于解决集中居住地区收视效果差的问题和提供局域性的生活服务信息。我国70年代开始饭店公寓及企事业单位的共用天线系统,但都比较分散。90年代兴起城镇有线电视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信息产业,并正在走向规模经营的道路。10年来,有线电视已拥有8000多万用户,每年以近千万的速度增加,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过10年发展,各有线台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系统…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4年的到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改革与发展的新高度。2003年的CC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已成为过去。它使得我国有线电视又达到了一个里程碑,这次盛会既是对2002年有线电视的总结,也是新任务的开始,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有线电视开始进入了数字电视的建设时期。在2004年CCBN即将召开之际,回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电视新闻的优势贺相田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深深介入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兴的、富有生命力的电视文化正在形成、发展。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全国已拥有三百多座电视台和数以千记的录像节目制作部门。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各国政府和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其发展,我国计划在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实现电视的全面数字化。①数字电视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将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液晶电视(LCTV)和等离子电视(PDPTV)又将以它们卓越的性能成为数字电视的主流。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并于2003年5月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阶段于2015年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是使电…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有线广播电视自创办之初的1993年,正值我国电视事业迅猛发展之时.当时,仅乌鲁木齐这座只有150多万人口的城市,就拥有市级以上电视台6家.乌鲁木齐有线广播电视台悉心研究和探索有线电视自身的特点,发挥有线电视的优势,强化服务意识.短短四年时间,乌鲁木齐有线广播电视台就以其信息量大、播出时间长、节奏快、贴近城市生活等鲜明的特色在几家电视台中脱颖而出,成为乌鲁木齐地区令人瞩目的重要的新闻媒体.一、发挥有线电视优势强化服务意识有线电视是本世纪被西方国家当作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迅猛发展起来的.目前,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有线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了8000多万的有线电视用户,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有线电视网络,目前仍以每年500万户的速度在增长。 但是,我国有线电视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有线电视产业化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要求我们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加大改革的力度。 在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有线电视也一直在不断改革调整,逐步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方向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计…  相似文献   

17.
电视的特性决定其一产生就伴随着“覆盖”问题。电视不断改进传送方式,从无线电视的电波、微波,到有线电视的电缆、光缆,直至利用卫星终端传输。为扩大“覆盖”,电视直播卫星是目前远距离传输电视信号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试谈有线电视的广告优势王峰随着现代高科技在电视事业中的不断运用,有线电视应运而生,虽然有线电视在我国的发展才短短几年,却充分显示出了它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随之而起的有线电视广告事业,也以其巨大的宣传效应很快脐身于全国几大广告媒体之列,成为国...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有线电视从技术上讲是指通过光纤和同轴电缆宽带网络系统将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传输到用户的区域电视 ;从宣传角度上来讲 ,它是无线电视的延伸和发展 ,与无线电视同具“喉舌功能” ;从经济角度来看 ,它是收费电视。作为电视媒介的突起异军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重要作用 ,从其产生、发展的轨迹来检索 ,有线电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茁壮成长的。一、有线电视产生于城市市民对传播媒介的不断需求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 ,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看电视成为市…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付费电视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数字电视发展。从2003年起,广电总局开始在全国49个城市和地区进行试点工作,并且已经发布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①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已由点到面全面展开,41个城市和省区都已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2个城市和省区召开了有关有线数字电视维护费的物价听证会,青岛、杭州、绵阳、深圳等城市已经完成了整体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