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娜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112-115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要从深层次理解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就必须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禁忌,礼貌,慰藉等以及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等的对比分析后发现,英汉委婉语的形成既有相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可见,英汉委婉语是基于社会文化心理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是英汉委婉语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委婉语在话语交际中的各种社会心态 ,分析委婉语产生的历史和政治原因 ,揭示了委婉语强大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解读英语委婉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社会,委婉语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委婉语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因此,委婉语在英语语言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具有避讳、避俗、礼貌、掩饰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具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折射出东西方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本文从委婉语的应用范畴、表达方式对英汉语言中委婉语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属于社会文化现象,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委婉语不仅属于修辞学范畴,还是其他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的研究对象。委婉语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委婉语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忠实的镜子,反映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委婉语的生成、发展、转换乃至衰亡都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委婉语的存在体现了意境和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制约,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委婉语可以通过借用外来词,概念的隐喻、转喻及降格陈述等方式构成。以语用效果为标准,委婉语可被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委婉语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宗教文化、社会心理、政治生活等等,社会的发展推动委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康英 《考试周刊》2011,(13):43-44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都要进行语言交流。由于某些生活习惯或习俗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忌讳,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尴尬或不愉快。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共有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由于英语、汉语是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历史、文化、思维模式、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汉“生老病死”方面的委婉语的区别也十分突出。通过“生老病死”委婉语英汉对比,揭示英汉委婉语表达方式及使用范围的差异,开阔文化视野,增强阅读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人们使用委婉语时的心理因素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知,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转喻的理论探究委婉语生成的机制。本文认为委婉语的起源和发展和人们的复杂心理变化和认识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委婉语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和表达思想的一种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形式可以是词语、短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与美化、避讳、避俗求雅和欺骗遮掩等心理有密切关系,研究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助于准确理解西方语言,加深东西方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1.
开放大学是面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大学,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社会使命责任和社会分工责任。其中,社会使命责任又可分为社会义务责任和社会能力责任;社会分工责任又可分为社会角色责任和社会原因责任。社会使命决定社会职责,社会分工规定社会任务。社会教育责任和社会教育权力相互匹配原则决定了开放大学只有承担与其历史使命相匹配的社会教育责任,才能赢得众望所归的社会教育公权力,才能无愧于成千上万的远程学习者对它的期待和厚望。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人们理解社会行为和分析社会地位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范式,然而作为资本的社会资本,并不象经济资本、人力资本那样易于精确界定和度量,根据韦伯的权力、声望、和财富对社会地位衡量的划分原则文章将社会资本分为政治社会资本、经济社会资本和文化社会资本,并对他们间的关系和划分的意义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个体资源(本)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基础,社会标准选择倾向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依据,社会匹配是导致个体社会分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建立合理的社会匹配机制, 确定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标准选择倾向,制定满足社会个体追求占有资本和社会匹配的社会措施。  相似文献   

14.
理论范式和现代性议题:一个情感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建构性因素,是生产一种社会秩序的一个核心的元素。情感深深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网络中,其生成和固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烙印。情感既构成了人们行动的原材料,又构成了人们进行交流的符号象征和社会交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福利和社会救济的保障性专项基金,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和审计。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一直以来以财务审计和财政审计为主,因此审计效果并不充分,也不完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对于促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提升社会保险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利实现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绩效审计的内容,设计绩效审计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体系,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当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主要受政府组织因素、利益主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制度失范等因素的影响。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千方百计争取有力的社会支持,以及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策以克服贫困和消除社会排斥为基本目标,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民主、调整社会结构、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源于解决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强烈需求。为此,需要从科学执政的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政策目标,积极扩大社会政策覆盖面,并逐步实行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社会各阶层能够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协调好各阶层的关系。当前,我国的阶层关系存在阶层差距过大,社会断裂加剧;社会流动渠道不畅,社会结构趋向封闭;阶层权力失衡,社会裂痕加深等问题。通过采取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强化社会结构弹性;优化社会流动机制,促成阶层体系开放性;均衡阶层权力,化解社会冲突等措施,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必须通过强化社会管理予以解决,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受管理主体单一、社会政策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需要在扩大管理主体、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施行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是指由于社会意识的融入而赋予课程以鲜明的社会特质。社会心理为社会意识形式提供情感资源和心理动力,而为人类文明提供理性精神成就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课程知识社会成分的主要方面。社会心理成分和社会意识形式铸就了课程知识的社会文化力量,对社会意识形式作用方式的正确把握是实现课程的社会效能和理智价值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