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从城市贫困人口的地域、行业、所有制及人口结构分布现状,和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特征,财产、消费、医疗保健、生活态度、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意在从城市贫困群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出发,以求探讨城市扶贫解困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出现了庞大的城市贫困人口队伍,如何让广大的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和谐社会所必须面临的难题。文章从城市贫困人口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进而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强调初次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问题。本文对“城市贫困人口”概念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和特征,对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贫困人口的典型社会支持网规模较小,网络趋同性高,异质性低.在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中,亲属关系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近亲居于绝对的主要地位,网络关系强度较高.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支持网的现状不仅与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普遍因素,而且与城市贫困人口的一些独特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侧重于城市贫困人口,而忽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近几年,“三农”问题不断涌现,其中关于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目益重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发以来,城市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分析城市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就目前关于贫困研究中的城市老年贫困的基本状况做一梳理,主要包括城市老年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率的估计,城市老年贫困人口的特征,引起的原因及现已提出的对策,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藉此为促进这一领域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体现为农村贫困。目前城市贫困人口应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进城农民工,他们是典型的城市贫困人口;第二部分是国企改革的下岗职工,因为文化程度、年龄等原因很难找到工作;第三部分是"蚁族",毕业就失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果。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中新出现的贫困群体却日益增加且趋势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存量人口和增量人口在向城市转移的途径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存量人口的转移办法基本上是补救性措施.新的增量人口应通过新的路径把他们合理地转移出去,而不能够积累成存量人口问题。农村增量人口转移有两种途径.一是农民子女-学生(大学)-城市(镇)人口;二是农民子女-学生(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一部分城镇(市)人口和部分新农村人口。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农民子女接受教育是关键.它能使农村人口稳定地向高层次转移。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转移才能使重庆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  相似文献   

12.
越南人口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显著进步,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改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截止到2009年4月底,越南人口总数已经接近8600万端口。当前越南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有人口增长率呈递减趋势;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别构成较为合理均衡等。在人口城乡分布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和城市人口的相对量却呈反向运动态势,即农村人口逐渐减少而城市人口呈上升态势。人口的结构分析明确了越南已经步入人口黄金期,这对越南经济发展是一个突出的利好,但老龄社会也悄然而至,对越南提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口城市化研究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人口城市化内涵的研究已经从重视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向关注人口城市化质量转变,因此城乡划分标准、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及对统计数据的修正和解释方法等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反映出人1:7城市化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因此区域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是人口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产业调整与上海城市人口再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比重显增大,工业分布的重心已完成了由市区至郊区的大转移,这一切对城市人口再分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表现为中心市区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减少,边缘市区和近郊区人口大量导入,城市人口分布出现明显的均衡化和郊区化特点,这些趋势有利于改善城市功能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计未来一二十年内,上述过程仍将继续,其力度还可望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的城市就业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状况、城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和就业市场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流动人口的城市就业效应: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低廉”的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储备,因而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同时,由于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流动人口对本地劳动力就业及其工资收入造成了冲击,从而具有一定的负效应。为了缓解当前城市就业压力,有关方面应理性地看待流动人口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并制定合理的城市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郊区化是我国大城市人口发展的新动向。1990年以来,上海进入了城市人口郊区化阶段;郊迁人口的主体是工薪阶层的一般市民;上海人口郊区化将进一步加强,在未来20年,其中心市区人口将减少一半,人口主要迁往近郊区。  相似文献   

18.
重庆设市以后,虽市政建设和城市经济均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抗战前的重庆,城镇化水平较低,而且城市发展水平不高。抗战全面爆发后大规模的人口内迁,陪都重庆也成为了内迁人口首选的聚集地和落脚点,给重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重庆城市的近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规模扩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功能发展和卫星市镇兴起。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成为了世界驰名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19.
收入差距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单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收入差距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往往不能抓住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性因素。章在介绍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状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产生收入差距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代北京城市人口数额进行了重新考察,指出洪武八年北平府城的人口 数额约有10余万人,到洪熙元年增至80万人以上,而天启元年,北京城市人口已接近12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