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尧臣的山水诗运用“出游观景,移步换形”、“精选视点,三维眺览”、“专注一景,凝眸近现”、“虚拟泛化,因情造景”四种基本范型来观照山水景物。在这四种范型的具体运用中,诗人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技巧,又有自己的创新;既不满西昆体的形式主义诗风,努力挽回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又不满前人既定模式,努力寻求山水诗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谢朓是继谢灵运之后的又一位著名山水诗人,其山水诗创作深受后者的影响。但是,谢朓诗才高明,能在继承灵运的基础上,融汇自己的个性、经历和时代精神,既学习前人,又有所超越。尤其是其诗自觉运用声律,对句整齐,体式严格,体现了永明体的诗风,又能挣脱以诗谈玄说佛的束缚,独具清婉流美之风格,对后代山水诗创作亦产生了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然其著述的山水诗数量也非常多。他以奇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山川之清丽俊秀,使他的山水诗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奇风格。清是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而奇则是其诗歌的创作手法。岑参的生平经历,个性及思维风格以及对其前人山水诗的创作风格的借鉴,都是其山水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代诗人易顺鼎的山水诗创作成绩斐然,称盛当时。其山水诗内容丰富,既多方面展示自然山水的客观之美,又寄寓诗人的主观情志;风格、体制、语言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易顺鼎山水诗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多样化,为他人所罕见,易氏实为山水诗大家。  相似文献   

5.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然其著述的山水诗数量也非常多。他以奇特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山川之清丽俊秀,使他的山水诗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奇"风格。"清"是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而"奇"则是其诗歌的创作手法。岑参的生平经历,个性及思维风格以及对其前人山水诗的创作风格的借鉴,都是其山水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论家把他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在盛唐诗坛鼎足而三。王维的写景诗具有高度成就,而在王维写景诗中数量更多、更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并在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就帮助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四人合称为“吴中四士”,多有诗、书才华。贺知章和张旭以宣情写意为特征的书风,深具浪漫主义精神,草书中所追求的变幻莫测、不拘一格的审美趣味和强调抒情的创作心理,都自然地渗透到四士的山水诗创作中。诗歌和书法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创作来源、构思过程和表现手法、美学追求等方面都体现出共同的写意特征。  相似文献   

8.
郑鑫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124-127
美术创作中,“艺”和“术”具有不同的内涵。以大漆为主要煤介的漆画创作,要求每一位作者既要是成熟的画家又要熟谙漆艺的髹饰技能,必须具备漆艺技术与绘画技巧两方面的修养。在学习阶段,自觉地接受规律性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努力探寻“术”的真谛,在创作中,既尊重画种的语言规范要求,又强调内在情感的精神创造,使作品的“艺”和“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张说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继承并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凄婉抒愤”和“委婉深秀”,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次,二张身兼政坛领袖与文坛领袖双重身份,以“一代文宗”的地位引导着山水诗的发展方向。他们以通达、全面、合乎当时文学发展潮流的文学思想纠正了初唐以来的理论偏颇,昭示了未来文学的新气象。他们还以卓杰的眼光提拔了大批优秀诗人,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盛唐山水诗创作大家的王维和孟浩然。因此,二张对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作文指导中,教师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作文规律。文章从三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方面加以论述:“模仿”与“创造”,借鉴他人作品,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创造;“定势”与“逆向”,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定势,使作文立意既新颖独特又科学适度;“苦写”与“乐练”,结合前人的论述,使学生能够乐于从事艰苦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受《周易》的影响,尤其受取象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且在山水诗刻画准确与体验细腻的秀丽景色中,蕴藏着丰富的理趣,从而给人某种启示。其所取之象的品质,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化,最终成为古典诗歌的常见的“象”,其取象艺术对其后世的山水诗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一代文宗张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上传承前代大、小谢 ,借鉴当代“四杰”等山水诗人 ,由初唐过渡到盛唐时期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山水诗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3.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过一些风格迥异于时代的边塞诗。学者王明居在《唐诗风格美新探》中说道:“王维的边塞诗‘既有冲淡之美,又有绚烂之美’。”一、创作路径的冲淡之美如果说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边塞诗的创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那么王维就是尝试用创作山水诗的路径来写边塞诗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士人崇尚隐逸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隐士文化。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以“二谢”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古代士人隐逸审美心态发展、渐变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士人在山水审美中脱离世俗尘嚣,走到与道相冥合的人生境界,既完成了对“道”的维持与操守,又保证了自己的生存意义与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中有画”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从《诗经》到神韵派山水诗作以及李白等的诗歌,凡涉及到自然山水,湖光山色的描绘,一般地说,多多少少都有点“画意”,然而始终如一地在其诗作中坚持和突出这一特色,唯获苏轼称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王维莫属。而形成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这一艺术特色的多方面原因大致有:一、怀才不遇,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却又怕得罪当权派,不敢抵抗,只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二、做为一个全面优秀诗人在诗歌方面高超的技艺,绘画方面杰出的才能,音乐方面良好的素养;三、转益多师,扬长避短在吸收前人山水诗写作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论王维山水诗的声画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创作技巧角度讨论王维山水诗的声画美问题。王维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形成了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对大自然各种音响的描摹,采用了多样化手法,使其诗节奏韵律极富乐感,给人以音律美感受,是其诗又一鲜明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六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盛唐时波澜起伏、蔚为大观,进入了“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最高审美境界。那么,唐代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是如何审美的呢?实际上,这是唐代士大夫心态的潜移默化的反应。本文认为,从社会发展与大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索唐代士大夫的心态,从唐代诗人山水审美中的“尴尬”来寻求山水诗创作的价值,那么,在阐述山水文学的发展规律时,也一定会持之有据。  相似文献   

18.
“清”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重要概念。中唐前期“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清”理念的文笔实践。他们的山水诗体现了清静、清冷之美,田园诗显示了清淡、清纯之美,现实生活诗蕴含着清闲、清苦之美,心境感悟诗表达了清空、清虚之美。十才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在其诗歌中塑造出这种美。这些诗作中的“清”之美,不仅继承了前人诗歌中“清”方面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后世对“清”理念的进一步阐释,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历十才子”诗歌中“清”之美在古代文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山水诗与田园诗同样属于写景诗的范畴,都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要对象,两者的创作初衷建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是对对立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俗世生活的厌弃与不满。但是相比较而言,二者在情感内涵与情感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田园诗与山水诗的不同,本文着重从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这两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赵艳  徐峰 《现代语文》2006,(11):120-121
古代诗的创作中经常把前人现成的诗句、成语、典故,或稍作改动,或直接借用过来,翻陈出新,“点化”成另一种意思。这种靠“模仿”起家的创作方式,古人称为“点化”,只要运用得当,它往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