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地理解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学会在歌唱中灵活地控制“紧”与“松”,是科学地学习声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是歌唱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中的情绪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松”与“紧”的对比调节问题。本文着重从歌唱中的呼吸、咬字、音色调节、演唱情绪等方面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歌唱状态的松与紧的把握 ,是歌唱中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歌唱中松与紧的状态 ,就可以减少发声训练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该放松的部位弄得很紧张 ,而把该紧张的地方又放松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和有控制的放松 ,使松与紧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是提高声乐教学的一个捷径。现将我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歌唱感受和经验归纳、撰写出来 ,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声”与“情”如何把握,在教学中如何理智地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既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又能有情感的歌唱,从而正确地表现音乐的内涵,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认真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围绕歌唱中“说”的作用这个中心论点,从“说”在歌唱中心的重要性,歌唱时的“说”与说话中的说的联系,说与唱的关系和怎样掌握“说”机能这四个方面展开,说明“说”的机能在歌唱艺术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和论述歌唱嗓音训练过程中歌唱状态的“松”与“紧”;歌唱用嗓的“真”与“假”;歌唱呼吸的“控制”与“流动”;歌唱语言的“字”与“声”四个方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嗓音训练中掌握和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解决好这些问题,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先慎在《简笔与繁笔》中说:“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那么,“紧”字的“神韵”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歌唱是研究语言在旋律上延长的学问。古人曾说过:“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一个演唱者,只有具备了清晰的口齿,才能练出动人的歌声。在歌唱中如何掌握。处理好字音,如何适当地运用好“说”机能在歌唱发声中的作用,是获得清晰的歌唱语音,动听美妙的歌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刘宁希 《教育文汇》2008,(12):34-35
关于自然的释义:其一,天然;非人为的。其二,指自然界。其三,引申为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显然,自然的歌唱取其引申义,即歌唱时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歌唱是“字”、“声”、“情”的自然流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像说话一样,原本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歌唱为达到高度的完美,要熟练,训练和练习,又和所有器官一样,歌唱的器官——嗓子——要求改进、锻炼,使之成为意志的顺从工具。于是在这一点上说,自然的歌唱就变成了艺术。”自然的歌唱就是在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使“字”、“声”、“情”、“心”和谐统一,声情并茂地自然倾诉。  相似文献   

10.
歌唱时的方法、技巧,不仅影响到歌唱者的成绩,同时也是歌唱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正确处理“松“与“紧“的关系,对于提高歌唱者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合唱训练中的发声练习是提高合唱演唱能力的根基,教学中教师可将气息训练与“肢体辅助式”动态图形相结合,将口腔状态与“肢体辅助式”手型引导相结合,将音区划分与“肢体辅助式”手势引导相结合,将声部协作与“肢体辅助式”手势引导相结合,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提升演唱技巧、不断更新歌唱认知。  相似文献   

12.
矛盾的对立统一存在于歌唱的全过程。在歌唱机能调节中 ,声源 (声带 )调节与声道空间调节对立统一着 ,表现在声门的关闭与喉咙的打开、发声器官的上下前后的开关上 ;气息双向调节对立统一着 ,表现在提气与压气的对抗、呼气与吸气的对抗、气息支持与声音关闭的统一上。在歌唱艺术表现中 ,语言与音乐在词与曲、说与唱、字与腔、松与紧等方面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诗歌写作中,“口语写作”因过分强调反讽策略与反叛意识,忽视了诗意、诗性,它变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话语权斗争的产物。海子、昌耀等诗人坚守的“大诗”写作情怀,践行了诗歌以抒情为特征的“歌唱性”,让诗歌回归艺术,回归内心。从“反讽”向“歌唱”的转向,对当代诗歌写作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4,(10):48-48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 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 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 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段广为传诵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般认为“碧云天,黄花地”是由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王实甫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呢?仅仅是为了避免抄袭之嫌吗?笔认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无拘无束地写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贩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  相似文献   

18.
副词“也”在主谓谓语句中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副词“也”在主谓谓语中位置比较灵活。“也”在句中的语法位置的不同受到词所指代的人与事物的影响,也受到句中大主语与小主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句法结构松与紧的影响。“也”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句子的表达的语义重心就不同。不同的语义重心正在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9.
毛静 《华章》2012,(15)
本文针对歌唱训练中如何运用“放松”提高声乐质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松”而不“懈”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洋 《文教资料》2010,(26):130-131
合唱训练中,发声练习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合唱训练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掌握“打哈欠”歌唱状态对于发声练习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打哈欠”歌唱状态在合唱发声练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打哈欠”歌唱状态的运用方法.对合唱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