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化市东昌区东风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教师优秀成长、学生健康成长、生命和谐成长。这是学校多年来从《成长教育》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从教育主体而言,成长教育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最优成长;从教育目标而言,成长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最优成长,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性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的内涵式成长。终极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临沂二十二中以促进人的生命完整成长为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他们立足课堂,关注生活,从不怀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最好;他们不断优化教育要素和师生成长方式,创造了“六段式”互动教师发展新模式和“三化五学”教学模式,实现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校园里每一个人都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二十二中人用智慧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幸福中和谐发展。在不断学习和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这几年时间里,我校教师深切地体会到,生命教育能承担学校教育这个神圣的使命。早在2004年6月,我校就将“以生命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列为学校的德育研究课题。2008年我校“有效推进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被列为嘉定区区级规划课题。在这个课题的行动研究中,我们以“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激活,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影响着,激励着受教育人的生命成长,而自己也不断成长。单纯的教书匠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位教师要通过自己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向教育家方向发展。我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对自己班上学生习作,进行分析,了解到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作为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的价值追求,其意蕴是:工会既要关注教师生活,又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命发展的本质追求,是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工会工作的开展需求;其策略是:引导师生在架构目标、建构课程、开展活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8.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途径.学校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结果.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需要科研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带动全校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不断提升,校园洋溢着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氛围,学校成为教学、研究一体化的学习型组织。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生命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改革在重视学生生命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命的发展。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个体,关注教师生命的成长成为时代所迫。教师的生命划分为:生理生命、心理生命和社会生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体验与感悟生命,获得生命的自我认同感,寻求生命的自我解脱,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教师为探索教育真谛而不断地追求,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它磅礴的态势、蓬勃的生机震撼着华夏大地,冲击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学校中引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我们每位教育者在冲击中得到洗礼,在变革中学会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两年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坚定地把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在“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成长服务”上,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让课改中的“双主”最后“双赢”。教师,课改让他们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课改的成败在教师。教师只有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朱郁华 《河南教育》2009,(12):28-2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活动方式是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它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让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因此,它备受专家学者推崇,也深受一线教师认同。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它是指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的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的研究行为。也就是说,它是教师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研究,获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一师附小自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研究至今已有23年的时间了。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学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思想的解放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在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发展状况以后,我们确立了“以快乐教师培养快乐学生”“以教师乐教善教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的学校发展思路,持续开展了“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重点”的教育实践,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才的沃土”。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回归生命世界,始终以人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持续发展为其终极关怀。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才能开发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我们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生态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应师生生活,关照师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师生生存状态,关怀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生命得到充实与升华,成为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校本教研作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基本制度,就是要让“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即研究者,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和谐、持续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着眼于行动研究,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以改进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为了学校整体发展,依靠学校全体教师,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行动研究,称为校本研究。其特征突出表现为,以校为本,主体是全体教师,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是教育实践研究、反思性教学实践,目标是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其内容几乎涉及学校的所有领域,又以课程与教学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7.
曲会霞 《陕西教育》2009,(10):35-35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实践的咨询者,新教育形势是我们教学发展的谋划者,新教学任务是我们研究创新的合作者”,它要求广大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抛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唯教师之命是从和死读书的做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的本质和人生活的意义看,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应是“共享成长”。从内涵上看.它包括“共同享受成长”、“共同促进成长”;从意蕴上看,它是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方法、方式。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让教师和学生共享成长、让家长和孩子共享成长、让学校和社会共享成长,可以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优质学校体现的是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在学校有内在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学习的能力.教师得到专业的发展.黑河市第二小学在努力创办优质学校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一、树立优质学校发展观念 优质学校发展,在于遵循教育的规律、转变发展的方式,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以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本.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我们追求的是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我们树立生命化课堂观,改变教师包办、学生依赖的课堂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20.
学业是学生的生命,而它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政治教师,我们的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来翻阅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我的思考和实践是--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