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的生命力就像蔬菜一样,价值在于新鲜。包括新鲜的素材、新鲜的题材、新鲜的文笔,尤其需要新鲜的视角。新闻的新鲜感、新闻的灵感,说白了就是兴奋点。如何才能激活新闻报道的兴奋点,永远感觉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永葆新鲜?思来想去,笔者认为应该保持着下面四种良好的心态:第一种是感恩心态我理解的感恩就是不忘本。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节目的“兴奋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巧妙设计“兴奋点”,从而使节目更加好看,更加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所谓“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振奋和激动,不但将节目看下去而且能引发观众思考、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等。新闻节目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里我们所说的设计节目“兴奋点”,是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所进行的在内容、形式等  相似文献   

3.
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寒假作业:回家给父母磕个头。(见1月23日《重庆晚报》)依我推测,该学院的大多数同学回家未必会给父母磕头,他们的父母大多也不会在意这事。毕竟,磕头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不过,“亲情寒假、感恩父母”这一寒假作业的主题很好——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4.
王文军 《视听界》2010,(1):109-109
电视新闻的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振奋和激动,调动观众参与节目、引发思考的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观众对某一节目产生浓厚兴趣,注意力就集中,节目就容易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兴奋点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干了几年新闻工作之后,常在什么是好新闻,如何去抓好新闻等问题面前感到惶惑而思量。 在我看来,做记者涉世深、经验足固然重要,保持新闻的兴奋感,会找新闻的兴奋点,要更难些。这是因为,保持兴奋感,并从纷纭的事物中去找让人兴奋的亮点,则更多的取决于主观因素制约。 我所说的新闻兴奋感,并不是简单地对所涉及的采访客体的新鲜好奇,而去探其究竟的感觉,而是不断实践,积累素材,厚积自身中对新闻事实的感悟力。它是在对新闻事业孜孜以求中积累形成的。这种感悟力好象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一旦有新鲜事物的刺激,这种感悟力便会化作兴奋感,对新闻价值的大小优劣进行自动定位,予以评估判别。而兴奋点则是引发感悟力的客体上最有特点、价值的东西,它不仅让记者感到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也让它的受众——广大读者感到是新鲜有影响的,甚至是不同凡响的。兴奋点能诱发记者的兴奋感,但在新闻实践中,如果不保持强烈的兴奋感,再亮的兴奋点也可能从你的身旁溜过去。好的新闻是一颗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的话,记者当学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创作要有"兴奋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冶夫 《新闻记者》2004,(11):29-30
为什么有的片子在看素材的时候兴奋不已,可是编出成片看的时候,并不过瘾,原因就是编导不会安排故事情节的“兴奋点”。对于纪录片的兴奋点的把握,是从选题就开始的。一个富有矛盾、富有戏剧化冲突的选题,已经具备了作品兴奋点的雏形。我们都知道,有矛盾才会有戏剧化冲突;有了戏  相似文献   

7.
电视深度报道中的兴奋点熊劲松什么是兴奋点?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兴奋就是振奋、激动。从电视新闻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特别感兴趣,让人振奋、激动的某一点、某一片断、某一个新闻事实。一部90分钟的好电影,应该有27个兴奋点,这是专家们...  相似文献   

8.
电视消息中的兴奋点就是能够激发观众兴趣、催人振奋、令人激动、发人深思的某一画面、某一片断或某一个新闻事实.消息中兴奋点应当是信息量集中的汇聚点,情节发展的高潮点,矛盾冲突的张力点.它不仅是记者报道的重点所在,也是观众情感碰撞的交接之处.兴奋点是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向客观事物做调查研究,而客观事物往往是通过采访对象来反映的。采访对象在接受新闻采访过程中,有时会生发兴奋点。这就给记者提高采访效率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也为新闻创优提供了条件。记者在采访中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并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就会抓到真实、深刻、生动、感人的新闻事实。因此,善于发现并紧紧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应当成为记者新闻采访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报刊上,传播新闻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写作新闻,即文字新闻;一是影像新闻,即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好比结在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有着密切相同之处。首先,它们的专业属性(主要由新鲜性、真实性,典型性构成)是一致的。文字报道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新鲜性,事件意义不新就不能称其为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的一翼,虽然它是视觉形象,也是能够进行信息传递的,况且它的使命就是用来传递新闻,故而也必须具有新鲜性。陈旧的图像平乏无  相似文献   

11.
黄媛媛 《新闻世界》2013,(11):23-2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的重要价值要素。新鲜在新闻中指的就是新闻的时效性,即新闻能够及时、迅速传播。笔者认为,媒体要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报道。抓住新闻的时效性,也就把握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占领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袁小娟 《新闻窗》2011,(4):47-48
用故事来表现新闻并不新鲜,许多社会新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但在经济新闻中,故事化的表达却并不多见,更多时候是大量的数据和工作措施掩盖了人的活动。即便在经济新闻中出现人物,要么在介绍情况,要么在谈观点,  相似文献   

13.
邱金太 《东南传播》2010,(10):141-142
电视新闻节目"兴奋点"设计得当与否,决定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与否。"兴奋点"动情、新鲜,富有感染力,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里,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对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计"兴奋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节假日(包括长假日、双休日),当其它行业“全身放松”的时候,报纸要照出、稿件不可缺,往往是新闻单位最“操心着急”的时候。从2007年“十一”、2008年春节和“五一”等几个节假日的运作情况分析,节假日期间的“新闻生产吃紧”问题并非不可破解,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策划在先、争取主动、找到刺激新闻生产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15.
巫莹汉 《大观周刊》2012,(16):211-211
感恩,《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我们通常所说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感恩。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也可以说,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相似文献   

16.
姚蓉  王宁 《报刊之友》2013,(10):56-57
新闻的标题是对内容的总括,突出新闻重点和亮点,然而,当新闻遭遇娱乐的时候,娱乐新闻的标题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娱乐新闻的标题日显失实,受众怀着猎奇的心态看娱乐新闻,媒体就拟定夸张的标题来吸gI目光,这一恶性循环导致了娱乐新闻的内容日益空洞,所谓的娱乐成了一种夸大造假。然而就其本因还是娱乐新闻本身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即新闻内容所具有的那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力量,那种对读者的感染力量。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接受,最关键的就是这篇新闻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所关注的内容。如果是读者欲知之内容,那么新闻就算差一点,读者也愿意看下去。——抓最新鲜的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求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之所以选择新闻,就是希望通过新闻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新事情、新变化和新进展。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有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内容,本身就蕴藏着很强的可读性。——突出时代精神,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新闻工作者的“常态”,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随时以新闻眼、新闻耳、新闻真,在身边耳目能详的事物中捕捉新闻。干新闻工作和别的职业不同,无论你是在何种场合,或休闲度假,或与人交谈,你随时得捕捉新闻线索,眼、耳、鼻常年处于战备状态。保持新闻“常态”,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能够保持新闻常态是进入角色、当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的必要条件,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有高昂的新闻兴奋点。 所谓“兴奋点”,当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和精神始终处于临战状态,一旦发现线索,即刻出击,马上干起来,这类记者的脑子常…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短新闻在新闻传播和新闻改革中的意义与地位。不少同志已作过许多深入的探讨,可以说,几乎谁都能说出短新闻的一大堆好处。那么,为什么短新闻仍需要人们千呼万唤和孜孜以求呢?为什么新闻的“长”风仍需要下大气力去狠煞呢?看来,我们有必要作更大范围的思考——攻克短新闻还需认真清理一下新闻环境。新闻环境首先包含了社会心态。新闻传播能提高知名度,这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在这种社会心态中,有一种错觉似乎又有其合理性——文章登得越长、越大,知名度就一定越高。当然,这一切都是指表扬性的新闻报道而言。于是,“豆腐块”便被人不屑一顾,“标题新闻”之类的见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客观事实。但所报道的客观事实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是新鲜还是不新鲜,这就牵涉到人们经常说的新闻敏感了。所谓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亦即新闻发现力。而新闻发现力是记者最基本、也是最难培养的素质。可以说,是否具备新闻发现力,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能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