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拾贝百字篇     
低年级学生上《燃烧和灭火》这一课时,先是自由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可燃物;从可燃物燃烧中得出不同的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最后结合生活中生煤炉一例来归纳燃烧时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时,学生对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中可燃物和氧气这两个条件,认识很容易达成一致,而对第三个条件即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往往出现分歧,有的同学认为燃烧需要温度,而大部分同学则认为燃烧需要明火。因此我把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 1.出示一根火柴,问学生怎样做才能让火柴燃烧,学生会马上回答,在火柴盒上“划”一下,火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位老师讲《燃烧和灭火》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可燃物”时,学生七嘴八舌,很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名称。“易燃物”、“可燃物”、“能燃物”……老师一听,及时给予了肯定:“大家说得都很好、都不错,但科学上,我们把这个条件叫做‘可燃物’。”学生谈的这些条件名称真的是“都很好、都不错”吗?其实不然。“易燃物”,顾名思义,就是容易燃烧的物体,只要是可以燃烧、能够燃烧就可以。“可燃物”固然正确,但“能燃物”就错误吗?教师一句“科学上叫‘可燃物’”,“能燃物”就不科学吗?科学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燃烧与灭火》一课中关于“灭火”方法一段的教学实录,这段教学实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燃烧知识(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师: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一定的温度和氧气三个条件。那么,这三个条件中如果缺少一个条件,燃烧还能进行吗?请你们用实例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校是县城小学,离县消防大队较近,在教《燃烧和灭火》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县消防大队,在县消防队员和教师指导下学习这一课。一、学习燃烧在县消防大队的操场上,教师讲述: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热、冒烟等现象。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分别是:1.燃烧需要氧气。2.燃烧需要可燃物能燃烧的物体叫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液化气、棉花、煤、火柴等。3.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燃烧有对…  相似文献   

6.
上《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我看到人们把煤和土掺和在一块,倒上水,和成泥巴,弄成一块一块的来烧。我不明白:土又不是可燃物,怎么能燃烧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同学们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以来,笔者参加了许多《科学》课的教研活动,深深地感受到: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课改,理念先行……记得一位老师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可燃物”时,教师的理念很先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个条件,学生七嘴八舌,很快说出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名称:“易燃物”“可燃物”“能燃物”……老师一听,很不错,及时给予了肯定:“大…  相似文献   

8.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是本节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对燃烧现象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有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这就是灭火的原理.根据灭火原理可确定灭火的方法.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二、重点难点突破(一)燃烧1.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燃烧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狭义的燃烧,  相似文献   

9.
我承教《初中化学》新教材后的感觉是 :新教材集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下面仅就“燃料与灭火”一节课的教学谈点体会 :1 在知识内容的编排上 ,更加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适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知识保障。燃烧作为一种化学变化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没有可燃物的燃烧 ,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教材正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围绕燃烧这一变化 ,设计了四个专题 ,即 ( 1 )燃烧的条件 ;( 2 )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0.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经观察、分析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备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因此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课前,我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1.
教学思路本课是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探访生物王国》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身边入手,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关于动物和植物的亲身感受。为此,教材选择以校园为背景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讨论,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一个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一、《燃烧和灭火》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之后对物体燃烧现象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教学重点是: ①使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②启发学生设计和动手进行几个小实验,培养学生用比较和归纳等思维方法学习自然课,并锻炼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13.
通常所说的燃烧 ,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 ,应抓住“两个条件”、“三层火焰”、“四类现象” .两个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因此 ,当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时 ,我们可使其中的任一条件不满足来灭火 .同学们想一想 ,以下两例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1)用扇子扇燃着的蜡烛 ,蜡烛会熄灭 .(2 )油锅里的油不慎着火 ,立即盖上锅盖 ,火很快熄灭 .答案 :(1)降温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 )隔绝氧气 .三层火焰点…  相似文献   

14.
考点1: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例1】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吧,周“瑜火烧赤壁”而大获全胜。试依据下图回答问题。⑴曹军的木船是;⑵木船燃烧的条件是。分析:燃烧和爆炸的条件有三个: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要燃烧,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是燃烧若发生在有限的空间,短时间内积聚的热难以散失,就可能引起爆炸。本题中,木船是可燃物,所以木船燃烧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⑴可燃物⑵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考点2:灭火和防爆的原理【例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15.
<正>一、燃烧与灭火1.易错指数:2.易错点辨析:(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可燃物的着火点)。注意: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1)实验方法:a.对比实验法:如图1,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其自身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上课就是指挥学生一二一齐步走的传统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要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结构性很强的可选择与组合的自助餐式的材料,在同一时间内各组针对同一教材可选用不同的问题,对于同一问题也可采用不同方法,选用不同的材料。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燃烧要不要空气,有的组可重点研究燃烧要不要可燃物,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燃烧要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参照童老师的教学,教《影子》时,把光+挡光物体→影子”这条板书修改成“光(?)挡光物体→影子”的形式,即在图示上作出一点修改,现略谈自己以下三点感受: 首先是后者能与前者一样表示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即光和挡光物体,学生可以从图示中直接得出影子产  相似文献   

18.
让学于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要求教师以学定教,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弄清哪些是他们已经会的。哪些是需要组织学习的;然后顺学而导,把文路、教路和学路统一起来,教在学生需要之处,教在学生不会之处:还要求教师有“舍”“得”观,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体落实让学于生的理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研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小静 《考试周刊》2010,(30):187-188
《燃烧与灭火》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学生有着丰富的常识,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并以此为阶梯,回顾灭火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形成“科学是一把双韧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