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是画坛上著名的色彩大师。早年曾赴威尼斯学艺,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与著名画家乔尔乔奈是师兄弟,并受乔尔乔奈的影响。提香青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  相似文献   

2.
最能显示意大利委罗奈斯艺术成就的是他的一系列利用圣经题材描绘的宏大、热闹的宴会场面的作品。《迦拿的婚礼》就是其中的一件。这幅画是画家为意大利圣乔尔乔马乔里修道院创作的大型装饰画,画的内容取自《圣经》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迦拿这个地方遇到一家人家正在举办婚宴,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宴上大家饮酒欢庆,后来酒喝光了,耶稣将坛中的水变成了葡萄酒,大家又继续喝酒欢乐。委罗奈斯创作这个题材远离了宗教内容,他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把圣经故事画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盛大宴会场面。画中有威尼斯…  相似文献   

3.
普桑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家,也是第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画家。 普桑小时候就喜欢绘画,但当时画家的地位很低,望子成龙的父亲希望自己的独生子学习有远大前途的法律。但普桑为了自己心爱的美术,背着父母跟一个旅行画家到了巴黎,专心学习绘画。像当时所有的法国画家一样,普桑特别向往意大利,意大利的画家中,普桑又最崇拜拉斐尔。以前有个画家从意大利带回一幅拉斐尔《圣母画》的临摹品,普桑看后激动不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去意大利的决心。30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法国作家雨果(1802年—1885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但雨果不仅是小说家,还是诗人。而且雨果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遗憾的是就在法国,公众晚了一个半世纪,才认识雨果的绘画天才。雨果的绘画作品,传世至今约有三千五百余幅。有他为自己作品的插图,也有人物神情的勾勒,而人们关注较多的是他的墨渍画。墨渍画是雨果绘画中的奇品。一个画家这样记述他亲眼看到的雨果创作的情景:“他沉思着将  相似文献   

5.
历代有不少以《诗经》为题材的绘画,或传藏于世,或记载于文献,其中宋代以前的诗经图现仅见于文献记载,而通过参照画史及诗经学史,分析相关文献,可勾勒出汉代至唐代诗经图的发展脉络。诗经图之缘起,可以追溯到左图右书,但据文献记载,汉代绘画因重视政教偏重经史故事画,《诗经》作为六经之一,才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及至魏晋南北朝,因绘画题材文学化和《诗经》名物学的发展,《诗经》成为画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到唐代,诗经图发展减缓,只有成伯玙与程修己创作诗经图。  相似文献   

6.
唯美布格罗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1825~1905)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是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  相似文献   

7.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1825~1905)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  相似文献   

8.
帆布油画     
《语文新圃》2010,(5):F0004-F0004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其作品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在人物造型处理上,为了追求高度的优美,舍弃技法创新,维护官方正统的艺术,排斥其他艺术流派,因而被现代批评家指责为保守的画家。  相似文献   

9.
<正>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主,特别是作为绘画与实用美术相结合的宋人小品画,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子母鸡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画家对物象的观察细腻入微,写生意味浓厚,幅中虽无作者款印,但推断应出自院画名手。《子母鸡图》的生活气息非常浓郁:一只母鸡引领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在地上漫步觅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眼神似乎有点紧张。画家只用上  相似文献   

10.
大雁,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在唐代就已经入画了,历代的文人、画家都留下了许多表现大雁飞、鸣、食、憩的作品。《宣和画谱花鸟叙论》曰:“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在中国美术史上,有许多名家画过此类题材:东晋顾恺之画过《凫雁水鸟图》、五代黄筌画过《霜林鸣雁》、宋代赵宗汉画过《水荭芦雁》、崔白画过《雪芦双雁》等。到了元、明两代,芦雁由工笔转为水墨小写意,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被人们称为“边芦雁”。本文介绍的明代汪肇的《芦雁图》,是典型的以雁为题材的佳作,体现出一种文人派画风和笔法。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于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兴起,“在惊讶的西方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象是古典时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4页)当时,除涌现了一批象列奥纳多·达芬奇、米盖朗其罗、拉斐尔、乔尔乔尼,委罗奈斯等伟大画家外,还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或不太著名的画家。这样  相似文献   

12.
生活于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之交的雅克·路易·达维特(1748~1825),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大代表。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66年经当时最著名的洛可可绘画大师布歇的介绍,进入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维恩的画室学画。1774年,以《司德拉托尼克》一画获罗马奖赴意大利深造。早在学院时期,达维特对古典主义绘画就发生了兴趣,以崇尚美为他的美学信仰。到意大利后,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的杰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古典艺术为规范,刻意形式的严谨、内容的深刻、严格的素描和明确的造型,他一反当时盛行…  相似文献   

13.
杨·斯坦恩是17世纪荷兰的杰出画家。这个时期.他的祖国——荷兰迎来了绘画的黄金时代。他创作了各种主题的绘画.其中最著名的是栩栩如生的日常生活情景,斯坦恩在画中融入了妙趣横生的谚语、俚语和幽默的对世俗生活的批评。斯坦恩作品的数量众多,尽管他在同时代画家中的评价很高,但他因仅靠绘画难以维持生计.曾短时从事其他职业。斯坦恩为...  相似文献   

14.
绘画与诗歌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在我国古代,这两门艺术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从以画为题材的诗歌出现到诗书画一体,表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诗画融合方式有三:一是以画为题材作诗;二是追求画中的诗境;三是画面题诗,诗与画共处一体。我国美术史就体现了诗画融合的历程。诗画融合的原因,则源于我国传统的文艺观点与审美取向;源于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源于画家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出生在湖南东安县山区的东方微观写实主义的画家海天,常从大自然中截取一个个“微观世界”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既吸取了西方印象、具象派绘画,又超越了印象、具象绘画;既来之于中国山水画、工笔画传统又超越了传统。他的《沉浮》、《老来风流》系列展示了与生命真义难以分割的“时的哲学”。正是海天画的幽微处最能承载画家的艺术生命,最适合“回到事物的本源”的形式,也最能澄明“时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的荷兰绘画多用于室内装饰,在加尔文教与新经济机制的影响下,以家庭为核心的美学享受在绘画作品中得到体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绘画的中心题材和组织原则。而室内画中悬挂的室内画体现了17世纪荷兰人对日常生活的注视,带给人们家庭生活中的视觉与精神享受。也体现了17世纪荷兰社会的艺术状态与市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乔治·勃拉克是20世纪法国画家,与毕加索共同创造立体派。勃拉克绘画色彩上不像马蒂斯灿烂辉煌,也不像毕加索太多感性(爱表现快乐或忧伤的人)。勃拉克是居于沉默思考型的人物,他的画理智而冷静,充满了智慧。勃拉克生于1882年法国亚嘉杜伊修塞尼,父亲是建筑装潢业者,在少年时代受父亲及环境影响,一直学习绘画及与绘画有关的事情,21岁进入画室学习绘画,25岁到巴黎“洗濯船”画室拜访毕加索,对其画作《亚威龙少女》大表惊叹,同年秋季沙龙举行塞尚展,看后大为感动画了《大裸妇》。之后二位画家被称为立体主义。勃拉克的绘画严格限定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乔尔乔内的画作,阐述其绘画非凡的艺术魅力所在。指出乔尔乔内的绘画艺术堪当我们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观者从中能够获得多重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走进这样一个画面 :在一条河流的死水湾处 ,粗大的树干搭成了一座桥 ,对岸密布着暗绿色的灌木丛 ,它们仿佛在低声细语 ,使人感觉神秘莫测 ;河水深暗 ,显然是一处无底深渊。如果你一个人从这里经过 ,一定会感到有几分害怕。这个图景就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的名作《深渊》。这幅画虽然只是一幅风景画 ,但却表现了深远、广阔的社会内容。人们说它记载了俄罗斯人民痛苦生活的史实。《深渊》具有如此深刻的内容 ,说明画家在画中熔铸了自己的感情。在创作这幅画时 ,曾经有一件事引起过画家内心强烈的震动。本来列维坦是想选择这个地…  相似文献   

20.
王馨月 《文教资料》2012,(8):103-104
本文从画面的视觉中心与平衡,空间与光源,用色与笔法,以及形象与意图四个不同视角对17世纪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著名画作《宫娥》进行探讨评析,解读画面营造的审美效果和意蕴。画面中的光源、色调、空间透视、人物形象和氛围等要素线索,看似为画家捕捉瞬间细微变化的真实再现,其实皆为画家的别有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