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8月3日晚,倍受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在北京天坛祈年殿隆重揭晓。会徽采用了中国传统印章图形中的一种“肖型印”,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枚深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印”酝酿长达16个月之久,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为“很有诗意,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代表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它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陈利娟 《收藏》2007,(6):108-109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徽宝“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1)展现在世人面前;2007年3月2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图2)揭幕。3月29日上午,就“玉作为一种原料加入北京2008年奥运奖牌的制作”一事,我们对杨伯达先生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孙吉光 《收藏》2008,(9):162-163
经北京奥组委授权的“中国印·奥运金”系列金银纪念章,系采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最具代表性的徽标专属造型“中国印”为主形,全面解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七大理念——里程碑、承诺、形象、美丽、英雄、精神、邀请。“中国印”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相结合,蕴含着浓重的中国的味。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3日晚,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29届奥运会会徽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转瞬间就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从诞生到所承载的奥运精神、中国特色都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吸引人们的注意,附着奥运会微所产生的“奥运会徽经济”更是在很短时间内即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一股潮流,根据权威机构分  相似文献   

5.
“荣耀08”,是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器材提供者红双喜2008年的主题词。它源自一个企业,却共鸣一个行业;它意指一个品牌,却沉淀一段历史。 2008年5月29日至6月1日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尽管部分国外品牌如蝴蝶、斯帝卡缺席,乒乓用品却与奥运同行,与海尔等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共同进驻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奥运主题与乒乓器材,共同见证“荣耀08”。  相似文献   

6.
奥运实录     
会徽宣传片获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最高奖日前北京奥组委选送的会徽宣传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第二十二届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上摘得了唯一的最高奖桂冠。这是北京奥组委选送的宣传片第二次在此项评选活动中获得大奖。本届电影电视节于2004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916部影视作品参选。在电影电视节分设的7个类别16个奖项的角逐中.《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最终获得最高奖。除最高奖外.《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还获得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精神”类别的提名奖。北京奥组委2003年参展的申奥宣传片《新北京,新奥运》亦曾获大奖。  相似文献   

7.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3,(11):37-39
今年8月3日,以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奥林匹克精神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翩然面世,并已在此前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签名确认,载入现代奥运史册。 历届奥运会的会徽都是东道主宣传奥运会最具权威的形象标志,异彩纷呈、别具匠心的会徽设计构思层出不穷,不啻汇成一幅现代奥运发展史长卷的精彩一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文奥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城,又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北京将为世界奉献一届与众不同的奥运会,人文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壮丽的主旋律,将促使奥林匹克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界的世界文化体系,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一、体育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把人文与体育相联系,把人文奥运作为2008年奥运的基本理念,是因为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本身包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深刻理解体育的人文内涵有助于对人文奥运的理解。(一)体育中自我实现与自我…  相似文献   

9.
“大北京”的战略规划规定着新世纪中国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大奥运”的战略观念体现了北京举办 2 0 0 8年奥运会的新方式 ,“大企业”的战略目标寄寓着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新使命。这些观念的变革为中国企业抓住北京 2 0 0 8年奥运商机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的赛场人文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人文奥运与奥林匹克的赛场人文环境进行讨论。研究认为,奥林匹克的赛场人文环境一直是奥林匹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那时将使全世界人民的目光焦点对准北京。奥林匹克的赛场人文环境与现代人所要求的社会性格和现代体育,特别是现代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观念是一致的。“人文奥运”凸现了赛场人文环境的“奥林匹克”意义,又将推动北京奥运赛场人文环境的营造和观众赛场人文环境的参与实践。奥林匹克赛场就是这样吸引着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贫富的人纷纷涌向它。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是一个庞大的艺术设计工程,具有不可重复性和唯一性,成功的形象与景观设计是一届奥运会成功的重要标志。创造具有东方文化智慧的奥运会形象,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特遗产是中国和世界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共同期待。为了及时了解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设计的进展情况,作者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群组创意总监张武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新理念内涵探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新理念,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和灵魂。本文探讨以下4个问题:“人文奥运”新理念内涵的3种解释,“人文奥运”新理念内涵解释的选择,“人文奥运”新理念内涵的理解和“人文奥运”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大国图腾:北京奥运会的种姓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值得关注的大事件。从泛意识形态的角度全面分析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冲击,会发现代表西方文化核心之一的奥运会和中国的关系并非想象得那么尽善尽美,其中经历了很多曲折。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是文化抗争的结果,也是文化碰撞与信念认同的过程。奥运会是理性主义的,也是原始主义的;是具有尚武精神的,也具有英雄主义内涵。当今的奥运会已成了源于西方文明却又具有全球推广价值的文化体系。它所倡导的宗教精神、精英至上、骑士理想、神圣休战原则以及美的创造等价值观念都是中国传统儒学所缺乏的。如何奉行中学为主、西学为客的原则,以奥运精神来丰富、补充儒学的先天不足,并借以改良当代中国的国民性,真正举办一场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是对国人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北京市委书记、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要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13亿中国普及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学校是普及和传播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发展人才的义务,它的作用决定着社会进步方向。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状况是衡量向13亿中国人普及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两个准豪门     
2008年的夏天对于中国体育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得金牌五十一枚,位列金牌榜第一;总奖牌100枚,位列奖牌榜第二。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的评价更是表达了世界对北京奥运会的赞美:“一届精彩的、难忘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人文奥运”的思想溯源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的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实现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提出5条对策:要大力宣传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大意义;要加强奥林匹克教育;要重视弘扬奥林匹克文化;要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要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软实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奥运会能否公平、有序、稳定地举办,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面对国内体育“类”文明的缺失、“种”意识的升温、社会转型期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增加北京奥运文化的含量,加强其“软实力”的建设,并提出维护其稳定的对策。这对于确保北京奥运会的稳定,推进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那时将使全世界人民的目光焦点对准北京。我们要努力实现现代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活动奥运会比赛的有机融合。在奥运会比赛的每一个赛场,都应该充盈着人文精神。赛场文化是“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奥运”的直接体现。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观众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赛场展示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体育精神、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人文”主题的文化内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道”是北京2008年奥运“人文”主题文化内涵的核心,“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发展与生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奥林匹克百年人道主义实践的文化必然,也是促进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以对我国生活状态和“人文奥运”的解析为起点,引证了未来是一个休闲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案下,提出了北京奥运会应当提倡中国的休闲文化;阐述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休闲文化的忽略,并提出了些许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