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画的色彩有其独立性。中国画在古代称之为"丹青",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水墨画不断兴盛,色彩在中国画中尤其是意笔中国画中逐渐退居到了附属地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成为意笔花鸟画用色的特殊规律。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史上概括造型过程的概念是写形、立象 ,这两个概念包含了写形求形似、立象为尽意的内涵。中国画的形象是一种提供轮廓线与结构线、要求观者通过联想补充块面而形成的立体形象 ,并非是一种“平面构成”。中国画的形象特点制约着中国画的立意、线条、色墨 ,因此探讨中国画的发展应充分注意象、意、线、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黑色和白色是世界上最简单、纯净的两种颜色,却成就了中国画永恒的魅力。黑白之色,为何成为了中国画的灵魂标志?黑白之美,如何造就了中国画的精神气质?从黑白之源谈起,说明黑白两色,从一开始就受到华夏先祖的青睐,成为中国人重要的审美、说理的形式载体。从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角度谈了黑白之法,阐述了黑白之美及黑白两色的艺术前景。  相似文献   

4.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色彩文化体系,是艺术家用色彩创造出的心物相契、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的色彩运用体系。中国画的色彩经历了一个由色墨并重到水墨为上再到色墨并举的演化过程。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我们应该明确意象色彩的价值,色墨并重、随情赋色应是当代中国画的色彩之路。  相似文献   

5.
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同时中国画用色也包括作者的主观意象色彩属性。宋元以后,中国画色彩向水墨转变。如何认识古人和现代画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用色差异。成为品鉴中国画色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令世人惊叹。中国画是介于水墨和色彩之间的表现,它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如何对西方色彩观和中国传统墨与色的理解和运用。许多艺术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色彩大规模地进入了水墨画,打破了由宣纸、毛笔、水与墨构成的超稳定结构。处理好墨与色的关系是中国画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4):96-98
色彩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写意性”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最高标准。工笔人物画是在中国文化艺术“尚意”的审美要求影响下逐步发展成熟的。而中国画自古以来“随类赋彩”、“运墨而五色俱”等赋色观也决定了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是一种意象色、主观心象之色:画家在用色时受到了中国古典哲学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使其作品色彩带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从“尚意”的审美观、“写意性”的赋色观和中国画色彩的象征意义三方面来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令世人惊叹。中国画的墨与色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处理好色与墨的关系是中国画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四、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作为中国画的技法表征,它超以象外,妙造自然,造就了中国画气象万千的水、墨、色、笔相互交融的艺术天地。它所具有的情感宣泄能力,以及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可赏性和可控可感的理法宽容度,构筑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1.
1.培养孩子学中国画,造型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应该采用何种方法呢?答:在国画教学中,对于儿童的视觉造型反应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形和色入手。形主要来自写生,写生是儿童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途,中国画的写生与西画的写生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17,(1):90-92
线性素描是有别于光影素描且具有中国画情韵的素描形式。如何强化线性素描的中国画的情韵?从线的取与舍、色的取与舍、质的取与舍三个方面可强化其中国画的情韵,最终使得线性素描不再是单一的基础训练,而成为一门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色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之画风。"笔墨"二字被当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同时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讲究墨法避忌和笔墨立意。  相似文献   

14.
本从墨与色的关系处理与应用上,对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作了条分缕析,概括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墨,色结构样式,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更加符合中国画发展特征的墨,色运用的规律和理论,章对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在其前进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些偏向与错失,对得与失中的历史经验,既有分析,又有研究,既有归纳,又有总结,既有回眸,又有展望,章最后指出:“中国绘画的21世纪一定会更灿烂,更辉煌,水墨与色彩的协奏一定会更优美,更响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向来讲究笔墨趣味,崇尚笔情墨韵,这是它独有的审美体验方式。中国画的笔和墨本身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特殊的韵味。尤其是墨的使用,自张璪、王维之后更是为文人所重。称中国画墨分五色,是指画家通过对于水和墨关系的细微掌控能力,加之宣纸的自然渗化作用,可以使墨色产生无穷的变化,表  相似文献   

16.
八、色彩 中国画的色彩,有其独立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由此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水墨画不断兴盛,色彩在中国画中尤其是意笔的中国画中,逐渐退居到了附属地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成为意笔花鸟画用色的特殊规律.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上既重再现又重表现、以表现为主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意笔花鸟画的用色,不求物象的外在形似,不受客观自然的限制,而把用色的着眼点放在表现客观物象的内在神韵、表达主观意念的审美思想与意境的追求上.牡丹画作品的创作,用色规律亦如此.  相似文献   

17.
依据传统中医古籍记载,发现国画颜料里面的矿物质色(石色)、植物质色(水色)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制作原料都是可以用来入药的中药材。因此,应提倡和鼓励绘画者利用中草药制作传统中国画颜料,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去修身养性。这还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及文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是由笔、墨、色诸要素构成,但近代画家多偏重笔墨而轻视色彩。该文从中国绘画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画色彩表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写意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它的艺术魅力,应从线条墨(色)造型的艺术魅力和布局、意境,象内与象外,物象的有形、无形与变形的艺术魅力及程式化的艺术魅力等去分析,画家要摆谮正继承与创新程式的关系,使写意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20.
李协 《华章》2011,(29)
中国画注重“笔墨”,它是中国画的精华所在.“笔墨”也就是指用笔与用墨.用笔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骨”;“用墨”是中国画的“肉”.用笔应该以书法中的骨法用笔为主,使之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而用笔的具体表现则在皴法中实践.因此我们不能只把“墨”看成是单一的颜色,由此而来“墨分五色”就更具有了现实意义.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与其它绘画表现有所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表现不同地域的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