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
《史记》与《汉书》,是汉代最具影响的两部史书,其中有关乐府诗的述论,成为司马迁与班固乐府观的直接反映。司马迁的乐府观,主要表现为对"前乐府"功能的注重、对"古者诗"与"诗三百"的称美、对"前乐府"文本整理的重视三个方面。班固的乐府观,则重点表现为首次对乐府诗进行了概念方面的定义,并由此勾勒出了乐府诗原生态的民歌特性,确立了其文学地位与文学价值。尤其是其中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字,更是成为后人衡量与检验乐府诗的一条准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讨论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实际发生的原因及情形,认为乐府诗研究必须与乐府制度、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乐府在东汉时期朝野间的歌唱和表演,直接对建安文人乐府诗写作模式产生了影响。曹操的乐府诗写作,无论从题目,还是写作及流传的方式,都与乐府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曹操以旧题写时事的革新,自然与汉末乐府制度的破坏、乐人流散有关,但就乐府的功能讲,曹操的乐府诗写作仍然没有背离乐府制度。所以研究曹操乐府诗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依据此点,方能讨论建安文人乐府诗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4.
乐府诗最早的概念是指汉时乐府机关采集和创作的汉代民歌俗曲,即"汉乐府"。后来,人们把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作"乐府诗"。唐代,又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乐府",把杜甫、白居易等人创作的用新题写时事、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的乐府诗,称为"新乐府"。《乐府诗集》是收集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成书较早的一部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5.
孟郊是唐代诗人中的乐府大家,这既可从他的乐府诗数量、乐府诗占其作品总数的比例及其关心新题乐府创作的程度等方面得到验证;亦可从其乐府佳篇名句对后世的影响、对乐府传统体式的革新、对陈旧乐府题材的补充、大量增加乐府诗中的议论、乐府手法对其他诗体的渗透和促使本人诗歌风格多样化等成就中看出.  相似文献   

6.
杨慎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乐府诗的著作,但其著述中有多处文字论及乐府,在明代的乐府研究中独具特色。他推崇六朝乐府,重视民间歌谣,反对酷拟之风。以其博学,他对乐府诗的曲调来源及名称进行考释,对乐府诗的文本进行考辨、校订与补遗,解读乐府诗时努力挖掘其中的讽谕之意,追求乐府诗书写的真实性。杨慎的乐府研究形成了一种新的重比兴、重考据的范式,对后世的乐府诗研究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乐府诗歌的流变轨迹为出发点,以杜甫的乐府诗为研究中心,论述杜甫对旧题乐府的继承及创新,以及其乐府诗对后来的"新乐府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即推动了新乐府诗的发展,以此形象地展现出杜甫在乐府诗歌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将"建安文士群落"作为考察时象,以三曹诗歌创作情况为参照,论述了建安文士乐府诗创作低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建安时期文人乐府创作的真实状况.在三曹的时代,文人乐府的创作还是不成文的贵族的专利,此期的乐府诗创作没有与音乐活动完全分离,文人的创作受到很多人文因素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明代初期的乐府诗创作,既受元末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崖乐府诗派"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从乐府诗的类别而言,明初乐府诗的创作趋势,主要是集中在"古乐府"、宫词类乐府、旧题乐府三个方面,并因此而形成了三股创作潮流。明初的"古乐府",主要是指"杨维桢式"的古乐府诗,其中既包含着旧题乐府,更多的则是一些"自创新题"的新题"古乐府"。因"宫词事件"而兴盛于皇族的大型连章体《宫词》,成为了明初乐府诗创作中的一道奇观。从复古的角度进行旧题乐府的创作,并使之具有即事性、讽喻性等特点,是明初乐府诗创作的又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兴盛于唐代白居易时期以“忧黎元”、“补时阙”为主的新乐府,虽然“可以播于乐章以歌曲”,但由于其内容不符合唐廷“新词”的标准,故其实“未尝被于声”。这一实况的存在,是导致唐后特别是两宋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乐府诗全然不能“歌曲”的最根本性原因。而另一方面,由于“乐府音节,自宋已失传”的实况,使得唐后其它类别乐府诗的入乐也大都无乐谱可凭藉。但唐后的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宫词类乐府,却都是可配乐而唱的。这些乐府诗之所以可入乐者,主要是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以里曲代为,二是创制新曲,三是套用其它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