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何为     
趁着何为这次来香港访问,我向心仪已久的作家开口了。我告诉他:我是在读高三那年读到他这篇《第二次考试》的,当时的感受是读诗,读一首诗味葱茏的诗。这是因为,我当时迷上缪斯,读的是诗,写的也是诗,而且有一组诗《马来亚狱中诗抄》很快就要在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作品》上发表。我正是把他的这篇散文当作诗来读的,因为它太像诗了。一个多美好的灵魂,一曲又一曲多美好的歌声,一圈又一圈多美好的涟漪……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就一直想着这个名字——雷夫。其实,书中并没有太多让我惊喜、耳目一新的教育方法与措施,我也并不羡慕他创造的很多教育奇迹。之所以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帮我解决了几个困扰了我多年的问题:什么是教室?它的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一位杰出诗人、思想家,他人生美梦的实现,第一步是给总统读首诗,然后才得到上学的机会,并由此登上知识的阶梯,进入文学的殿堂。13岁时的我还没上学,那是1943年,叙利亚的第一个总统到我的家乡视察。当时我听说总统要来,就想写一首诗读给他听,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他问我要什么,我就说我要进学校。我写了一首诗,读给我父亲听。父亲听完笑了,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孩子  相似文献   

4.
师:谁愿意为同学们读这一段?(第二自然段)(举手的人并不多,其中一位是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好动好斗的学生,老师同学对他的印象很差。我专门请他读,想借机树立他的新形象,但我不敢抱太多希望)生: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出乎我的意料,结果读得非常好,几乎无可挑剔,可是有许多孩子在笑,我有些纳闷)师:同学们,你们笑什么?是因为他读得不好吗?生:老师,他把“盘子”两字读得特别长,挺好玩的。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想)稳凯,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生:因为我们看太阳很小很小。我把“盘子”拖…  相似文献   

5.
正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是一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被听成一首诗的城市,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那里生长出了他自由、平易、清新,还有热情洋溢的散文、小说、诗歌。有一种生动的说法——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我读他的诗,只感到意境深远,意蕴无限。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是闪烁着  相似文献   

6.
初见韩梧,是他的妈妈拉着他的手,把他引领到我面前。他没说一句话。他特有的微笑,静静地开放在脸上。 我带回了他的诗稿。 读他的诗,我好像第一次昕他说话,是对我,也是对自己。他在用诗倾诉,向我,向I刍己,向所有的人。这倾诉是真实的、真诚的。 他说“大地是妈妈/我是树”。这树喜欢“仰望蓝蓝的天空”,“我拼命长高/叶子滴下汗珠”;即使别的树已“在我脚下/我未低头看着树/我还是仰望天空”(《望天树》)。向往成长,一股向上的力量充盈于字里行间。 他有不少诗反映着“成长”的主题。生日这一天,也许最富于成长的意味。刚刚进入少年阶段,既…  相似文献   

7.
校园幽默     
我是大蠢驴一日,我拿着一张纸跑到捣蛋王杨能能那儿去,要他读一首诗。他马上读了起来:“卧梅又闻花,卧知绘中天。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全班哄堂大笑。原来,他把诗读成了:“我没有文化,我只会种田。欲问我是谁,我是大蠢驴!”  相似文献   

8.
放学后,我给爸爸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以"健康·快乐"为主题帮我写一首诗,我准备在班队活动时朗诵。为什么请爸爸帮忙呢?哎,没办法,我才读小学,诗还没读几首,哪里会写啊!在我的哀求下爸爸答应了我的要求,可他有一个条件,他说他会帮忙,但他只是指导,不会帮我写。他要我在他的指导下,写出自己的第一首诗。  相似文献   

9.
在乎     
一个小男孩呢喃着:"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题记十五岁的花季有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而我们的心也与这歌、这诗一样,多愁善感……正因为有太多的在乎,才诱发了我们内心真挚的情感。我在乎那朵花,我在乎那棵草,我在乎你,我在乎他……读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如今只记得故事的梗概: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行走,看见涨潮、退潮后留在海岸上的小鱼。这些鱼儿  相似文献   

10.
<正>诗里,赏山川河流、皓月繁星;诗里,识先贤智者、名家圣人;诗里,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诗里有看不尽的风景,读不完的真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赏佳篇、读佳作,了解诗歌魅力,品味诗意青春。【佳篇赏读】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1)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极大的惊喜!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相似文献   

11.
走近徐志摩     
第一次接触徐志摩,是因为他的一首诗《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此清词丽句,好似有一种柔婉的魔力瞬时吸引住了我。多少次魂牵梦萦,我发疯似地想了解他的履历、他的思想、他的骇世之作。我跑遍这小县城里的大小书店,终于买来了一本《徐志摩诗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的阅读,我是从“听”诗开始的。当母亲用乡音为我吟唱民间童谣时,我是先接受那“声音”的,先把它储存在记忆里,而后识字了,又找到那“文字”的诗读起来。也许是因为诗最接近歌,有音乐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读诗是可以直抵心灵的。儿童感受诗,有如听音乐。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荆溪集序》自叙其学诗过程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本文拟就其学半山、学晚唐问题作些粗浅探索: 第一章 一、浅谈杨万里学习王安石的问题 杨万里喜爱王安石诗。他在《读诗》一诗中说:“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相似文献   

14.
上小学、中学时,我以为在我生长的地方,包括周边地区,好像没有太多的历史,没有太多的古迹,也没有出过多少历史文化名人。上了芜湖师范学校后,读了不少李白的诗,视野开阔了,觉得当初的这个看法太片面了。李白在诗中曾写到家乡北边的当涂天门山、金陵(南京),南边的写到南陵和泾县桃花潭,东面写到宣城敬亭山。这些地名我早就熟悉了。李白不也是到过我们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吗?  相似文献   

15.
引读辛郁,本名宓世森。这位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才子,在台湾诗坛被称为“冷公”。他的“冷”,既因为他时常是一副冷淡的神情,也因为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的一股冷冽肃杀之气。作为战乱中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他总能体味到一种生命之中的茫然和无奈。他的代表诗作有《豹》、《演出的我》、《石头人语》等。多读一点他的作品,便会感到他那无可排拒的冷肃之气并不能掩盖住蕴藏在诗行中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台湾诗人洛夫评说他的诗时曾说:“冷是他的语言,热是他潜在生命的燃烧。他的诗堪称冰河下的暖流。”诗作家书屏息噤声读家…  相似文献   

16.
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诗佛”,是因为他既具有精深的这修养,也坚持严格的宗教实践。在王珠佛法修习中,他常常自觉不自觉地 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融为一体,这一方面既有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内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既具备诗佛的般若之智又具有艺术家对于自然美特别敏锐的感受力。王维诗中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达到了高度结合,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双重体验的完美融合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相似文献   

17.
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令人陶醉.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让人感怀.郭小川诗的激情、格调令人振奋。郭小川的诗是战斗激情的产物,是热情昂扬的颂歌。读郭小川的诗.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的强音,感受诗人对党对事业的强烈感情。人们热爱这位诗人,是因为他有动人的战士性格,坦率、真诚、热烈的胸怀,他的诗真实地展示丁他的胸襟。不论是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18.
读残雪的小说,你往往会感觉到一种焦虑,感觉到一种压抑,甚至感觉一种极度的紧张,你还会觉得似乎读不懂,也似乎难以接受.这不仅是因为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写作手法,淡化或抛弃了情节,放弃了因果关系的描写,也不仅是因为它的意象过于繁密,使人难以理清头绪,而是因为或是它判离我们的传统审美方式太远了,它的丑的铺陈太多了,它所展示的生命的苦痛也太多了,于是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困惑、一种颤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语文教育素有重视诗教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既教"读诗",又教"写诗"。但是,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课堂却早已见不到完整意义上"既教读又教写"的诗教的影子,而是"只教读不教写"的"半拉子工程"的诗教。这既不利于诗教质量的提高,又阻碍了诗学人才幼苗的培养,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诗教传统的继承和弘扬。那么,在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有没有既可"教读"又可"教写"的诗教新途径可以探寻和开辟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我的新探索是:教小学生学写"新古诗"。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学时期,作文还是可以的。每次都是甲或甲上,有时候也吃乙或乙下,那不是别的,是因为错别字太多,或者是走了题。为什么写得还可以呢,因为我从小欢喜看书,没有其它的秘密。我读小学是从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