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与越南边境的反清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峥嵘 《湖北档案》2010,(1):74-74
1902年秋冬,孙中山应法印总督韬美之邀,前去参观大博览会,在河内停留数月,借此创立了兴中会。1905年,河内兴中会改组为河内同盟会。这期间。也建立了海防同盟分会,会址在海防台湾街万新楼,分会会长为刘岐山,甄璧、林焕廷等人为干事。两三年内,河内海防两地加盟者已达数百人。河内和海防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以越北为大本营,以越北华侨为主要依靠力量,进行了钦廉、镇南关和河口诸战役。  相似文献   

2.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系了许多进步华人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立志复兴中华。当时,台湾正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达到长期占领台湾的目的,日本人对到台湾的中国大陆人控制极严。孙中山深知,欲振兴中华,必先收复台湾。因此,孙中山想在台湾秘密建立一个兴中会的台湾分会。1897年9月,孙中山决定先派陈少白秘密去台湾探听虚实,为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起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会员多为华侨资产阶级,也有部分工人、会党和知识分子.在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诞生和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光绪二十年(1894)夏,孙文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维新的主张.此时中日战争爆发,孙文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开始探索新的振兴中华之策.十月(1894年11月24日)孙文在檀香山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开展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为宗旨的政治集团.  相似文献   

5.
一 1935年,上海各界爱国人士鉴于国难当头,秉承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兴中会"的衣钵,在上海成立了以振兴中华为宗旨的"兴中学会".  相似文献   

6.
《云南档案》2010,(4):16-21
1885年中法战争因期间,尽管滇军在越北战场赢得大捷,但因通讯落后,战况未能及时传递到清廷,清廷还是屈辱地在天津签订了条约,中国从此不仅痛失藩篱越南。还为法人在滇修筑铁路铺平了道路。自此以后,法国驻华公使多次向清延要求在滇越间修筑铁路,并最终迫使清廷与之签订《滇越铁路章程》,于1903年开始修筑河口至昆明一段铁路(此前法人已先行修通越南海防经河内到老街一段铁路)。今年是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这里我们从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清末云贵总督衙门旧档中,选择一组云南地方有关滇越铁路修筑征地征工的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修筑滇越铁路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清末云贵总督衙门修筑滇越铁路征地征工档案史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85年中法战争因期间,尽管滇军在越北战场赢得大捷,但因通讯落后,战况未能及时传递到清廷,清廷还是屈辱地在天津签订了条约,中国从此不仅痛失藩篱越南,还为法人在滇修筑铁路铺平了道路。自此以后,法国驻华公使多次向清廷要求在滇越间修筑铁路,并最终迫使清廷与之签订《滇越铁路章程》,于1903年开始修筑河口至昆明一段铁路(此前法人已先行修通越南海防经河内到老街一段铁路)。今年是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这里我们从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清末云贵总督衙门旧档中,选择一组云南地方有关滇越铁路修筑征地征工的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修筑滇越铁路的艰辛。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十分重视档案的作用,重视档案的保护、管理和利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在兴中会的成立会议上,孙中山特设“正副文案”各一位,明确规定其职责既负责文秘工作,又负责档案工作。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以执行部权力最重。执行部下设书记、内务、外务等六科。  相似文献   

9.
澳门海防同知(即广州府海防同知)的设立,是清政府有效管理澳门加强海防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研究澳门史必定会涉及到澳门海防同知的设立问题。首先提出设立澳门海防同知的是时任广东按察使的潘思榘,但在何时提出设立澳门海防同知这点上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一、吴志良先生在《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一书中认为:“乾隆八年(1743年),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向朝廷提出:‘县丞职分卑微,不足以资弹压,仍于澳地无益,似宜仿照理瑶抚黎同知之例,移驻府佐一员,专理澳夷事务,兼管督捕海防,宣布朝廷之德意,申明国家之典章’…  相似文献   

10.
既往的中国近代海防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为中心的海军战争史上,主要集中在海防思想与政策的演变上,主要集中在与海防事件相联系的重要人物身上.这些成果固然都是海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海防史的全部,还有一些重要内容尚未涉及,例如,晚清海防地理学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还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1.
宋兵 《中国传媒科技》2011,(10):42-43,2
1954年5月,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战役中打败了法国殖民军。7月,法军开始从印度支那撤退,8月,越南首府河内解放。之后,我驻越分社与中国援越军政治顾问团一起,随同越共中央走出丛林向河内出发,在途中休整时,报务员李永远同志在练习莫尔斯发报技术。爱开玩笑的电台负责人郑立同志(左一)在背后做敲榔头的动作,右侧站立者为报务员任正德同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日报》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组织兴中会的“唯一之喉舌”,所以又称为我国“革命机关报之元祖”,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日报》是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由他的亲密战友陈少白于1900年在香港创办的。1894年兴中会创办以后,孙中山还未曾认识到利用报纸进行宣传的重要性.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大使馆诱捕拘禁,险些被钉在一只大木箱中运送回国处死,多亏了伦敦报界大造舆论,才迫使公使馆释放了孙中山而幸免于难.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孙中山,使他真正认识了报纸宣传的强大威力。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失败以后,逐渐沦为保皇派,他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不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时期,广东虽未遭法国军队侵略,但其海防仍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尤以广州府的海防布置最为严密。1883年,两广总督曾国荃为了广东的安全,不断调兵遣将,在接近越南北部的钦州屯兵,其中就包括广东名将方耀率领的潮勇。后由于法国舰队对广州的威胁,方耀被调回广州,并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全力负责加强广州府海防。汕头市林百欣图书馆藏有方耀的公牍文书《照轩公牍拾遗》,其中含有1883年至1885年方耀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加强广州府海防的公文。在此期间,方耀对广州府海防建设的贡献有筹办团练、驻军虎门和监修军舰等,为防止法军进攻广州立下汗马功劳。法军没有贸然进攻广州,原因一方面是担心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的内外夹击,另一方面也是对广州府沿海新增的防御部队感到些许忌惮。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法战争之后,鉴于前期海军建设成效不大,清廷又发起了第二次海防大讨论①,有学者称之为“乙酉年间海防筹议”②.一般的海军史著作都略有提及③,又以王宏斌先生的论述稍为具体. 经费是海防建设的基础,此次海防大讨论距甲午中日战争仅9年时间,其关于海防经费的筹议过程及其结果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至目前为止,尚无相关的研究成果.笔...  相似文献   

16.
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王宏斌著,商务印书馆,2006海防问题是晚清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一部系统的海防史专著,应当全面探讨这一时期的海防思想、海防政策、海防制度以及重大海防事件。具体到海防思想来说,应当探讨当时人们的海洋观念、海防思潮的演变情况;就海防政策而言,应当研究清政府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建立民国 国共合作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并组织武装起义,最终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18.
中法战争时期,广东虽未遭法国军队侵略,但其海防仍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尤以广州府的海防布置最为严密。1883年,两广总督曾国荃为了广东的安全,不断调兵遣将,在接近越南北部的钦州屯兵,其中就包括广东名将方耀率领的潮勇。后由于法国舰队对广州的威胁,方耀被调回广州,并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全力负责加强广州府海防。汕头市林百欣图书馆藏有方耀的公牍文书《照轩公牍拾遗》,其中含有1883年至1885年方耀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加强广州府海防的公文。在此期间,方耀对广州府海防建设的贡献有筹办团练、驻军虎门和监修军舰等,为防止法军进攻广州立下汗马功劳。法军没有贸然进攻广州,原因一方面是担心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的内外夹击,另一方面也是对广州府沿海新增的防御部队感到些许忌惮。  相似文献   

19.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代外患频繁的情况下,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深切感受到了海防危机的严重,大声呼吁加强海防,萌发了建立外海水军的思想和朦胧的近代海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