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彪 《学周刊C版》2014,(1):92-92
正对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是数学知识符号化的开端,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起始和核心。也可以说,"0—9"这十个数字是数学的根基,更是数学的精华所在。一年级的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从牢固认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的意义开始。  相似文献   

2.
徐迅雷 《生活教育》2012,(23):17-17
已经去世整整60年的意大利女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她若是地下有知,估计要气得吐血。在中国山西太原市有个蓝天蒙台梭利幼儿园,有位名叫李竹青的女老师,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狂扇一名女童几十个耳光……其他孩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施暴。这个幼儿园,竟然拿她蒙台梭利的名字来命名,  相似文献   

3.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4.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亲自全身心参与实践并求证的学习过程留下的印象才最为深刻,老师的“干讲”“演示”与学生的“亲自做”比起来,学习效果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6.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正式学习数的起始课。我通过认真研读新课标,分析教材,发现本节课并不是简单要求会认读写1~5各数,掌握数的顺序就行了,而是让学生经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数的意  相似文献   

7.
徐燕玉 《考试周刊》2014,(15):83-84
所谓数感就是认识客观事物与数时树立的一种意识,是人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本文主要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挖掘生活资源、构建数学活动、加强估算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其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巧妙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践运用,从而强化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大数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目标)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第二学段“数与代数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素养,该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比较主要的结构变量,对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中深入探索教学策略,积极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环节:乐读——畅说——言真——悟理——怡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切决定于教师”,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也就失去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数感,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黄忠华 《考试周刊》2012,(89):59-60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有关知识,学生生活经验,实践操作,训练数感等,采用一定教学策略,加强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教师真正把数感的培养当成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去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持续加强数感的培养,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22):F0002-F0002
22.蒙台梭利 一、生平介绍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基亚拉瓦莱,年轻时爱好生物学,后对医学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感作为核心词提出,并且明确界定了数感的内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