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主要是在现有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共享和开放模式。吉林大学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计算机实验中心优势,依据虚实结合和能实不虚的原则,利用实验中心已有实验设备和资源,构建逼真的虚拟实验教学课程。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包含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RFID标签设计与应用场景虚拟仿真实验和物联网综合应用虚拟实验等12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仪器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实验技能的支撑作用以及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学科的科研优势,构建涵盖基础教学、专业训练和学科前沿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先虚后实、以虚辅实、虚实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156-158
从学科分布、学校分布、区域分布入手,分析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现状,从3方面提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从学校层面构建特色鲜明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2)从国家层面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3)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汽车侧面碰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作者及所在教学团队依托江苏大学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真实车辆建立高精度数字化车辆仿真模型,综合运用数字化仿真假人、虚拟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室、有限元仿真软件、三维场景与VR、人机在线交互等技术,开发了汽车侧面碰撞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在线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车身结构、乘员保护装置、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评价和虚拟仿真实验原理的理解。解决了实车碰撞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弥补了实车实验的不足,提高了实验效率,从而达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深度交互,理实融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了高校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型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适应MOOC教学的需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达到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46-1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建设国家级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及时将学科前沿内容、科研成果提炼转化到实验教学中。建设了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大学物理实验视频课件、虚拟仿真高危核物理实验、基于数据库的宇宙线实验4个板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了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但是,又面临着如何持续发展的新课题。随着近两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应用和推广以成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为实验资源的共享创造条件;构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虚拟仿真作为实验教学新手段,建设了省级核辐射与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介绍了该中心的建设理念和实验资源建设情况。实验资源包括物理模拟实验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介绍了核电站控制区出入系统、放射性气溶胶物理仿真实验、核测井仿真实验、辐射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反应堆安全仿真实验、辐射探测虚拟仿真实验、辐射防护虚拟仿真实验、核电子学虚拟仿真实验等8个模块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就本科生物实验教学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建立的虚拟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提出借助教育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契机,建设更适合该中心本科生物创新实验教学发展的高水平虚拟实验室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福州大学根据"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面向装备设计制造工程活动全过程,融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主要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中心坚持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