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发展都要遵循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但最终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基始状态,即"反者道之动"。他强调否定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从事物的否定面去理解肯定面,通过反去理解正。老子要求人们知刚守柔,试图用这种方法去战胜强大的对手,从而得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管理者在管理和用人方面可借鉴老子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2008,(1):7-11
一、“动与静”的哲学思想 动与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最早见于老子哲学.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反复的,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这就是“道”的运动.诚然,老子把静看成是绝对的并不正确.但他看到了动和静之间的关系不是截然对立的,而且,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辩证揭示动静关系的思想家.事实上,对动和静的辩证把握,正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是同意“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不完全同意辩证法的所有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规律这个流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笔者认为,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变化的规律,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真正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让三大规律作这种区分,才能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揭示他们、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和内容。本文就是企图从这个基本想法出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应各有各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成为名师,自古以来都是每个教师的职业梦想。因此,寻求名师的成功之道,自然成了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何谓"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日常生活中,"道"还指人们行走的路径,也泛指事物发展的路径。因此,所谓名师成功之道,是指一般教师成长为知名教师的规律或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是同意“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不完全同意辩证法的所有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规律这个流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笔者认为,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变化的规律,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真正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让三大规律作这种区分,才能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揭示他们、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和内容.本文就是企图从这个基本想法出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道是老子哲学立论的基础。老子的道在其哲学系统中主要包含本体之道、规律法则之道和人生准则之道三重意蕴。本体之道是具有高度抽象意义的存在本体,又包含宇宙生成的动力和物质性的存在两种含义。规律法则之道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把握,主要包含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循环运动规律。人生准则之道是人生活方式与处事的方法,包含生活方式和人或事物状态两种意蕴。本体之道是老子哲学的出发点,规律法则之道是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人生准则之道是老子哲学的落脚点。三重意蕴下的道紧密相连,在老子哲学中贯通始终。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活生生的"事物周期性自己运动和自我发展的理论概括。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中,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而且还能够使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成为它的某些特殊的极限情况。  相似文献   

8.
老子认为,"道"不是常人所能言说的,只能是道家的人采用道家的语言才能予以言说;斯宾诺莎认为,"实体"难以规定,因为"规定就是否定",但是采用逻辑的语言也是可以阐述的。"道"和"实体"都是以自身为原因的,这就没有给意志之神留下任何地盘。"道"是以"反"作为其运动变化的方式,而实体却是静止不变的;老子追求的是"道"的境界,而斯宾诺莎却以理智的方式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9.
道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基于此,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论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学语文》2015,(3):8
儒、道两家的外部特征,可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范畴"阴阳"来加以概括。儒家学说具有阳刚的特征,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道家学说具有阴柔的特征,所谓:"柔弱胜刚强"(《老子》36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40章)。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之道范围天地,包裹人生。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根据其属性特点,区分为阴阳两大类。如天地、水火、雷风、昼夜、等自然现象;男女、君臣、父子、夫妇等人际  相似文献   

11.
《老子》讲的道,最终是自然之道,所谓“道法自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大多从柔弱开始,刚强告终,从而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符合辩证法的著名命题.但忽略了矛盾运动中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统一,其辩证观难免偏执、刻板.《老子》讲权术,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老子》把自然界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现象,企图运用于人类社会,让庶民百姓“无思无欲”,回归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相似文献   

12.
“太极”之道与《老子》之道的差异,前以阴阳为基本范畴阐述宇宙的本源与存在样式,后以有无为基本范畴说明宇宙的生成与规律。易道的有为与《老子》的无为,易道的“时中”与《老子》的“反道之动”,在方法论上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补充的一面。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3.
对"反者,道之动"中"反"义的阐释,是理解老子道实质的关键。学界多认为"反"有正反之"反"与返回之"反"两义。"反"具有"相反"(即"正反")之义欠妥。"相反"涵盖了"相生"和"转化",是相对立的双方具有的不同运动方式。但转化(包括强弱转化、祸福转化等)却不是老子之道。老子之道以相生抑制转化,其实质是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迂回曲折的途径,它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一样都是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认识领域都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上升性和周期性。境界论是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对传统境界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揭示了人类认识水平和自我修养的上升性、周期性、过程性和层级性。在其本质上,与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老子学说:世界文化的重要源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之"道",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但"道"又是物质的,既表现为天地万物形体的总和,又表现为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常规,其宏大的思想体系在更高层次上超越西周、春秋以至古希腊有关宇宙本原的学说,而更近于宇宙的本体本相;孔子与其不同之处在于,他侧重于人世的政治伦常,希图解决形而下的现实问题,他不懂辩证法,是老子引领他瞧见了哲学的恢弘宇宙;柏拉图的"理念"是事物奉行的条理、法则,很类似于老子所奉行的"道",他<理想国>所理想的"城邦"也类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之说.但老子先于柏拉图而成了旷世之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形而上的"道",具有超经验性、超感觉性,表现为虚无性、运动性、整体性等特征,无法通过认识普通事物的方法获得.为此,老子提出了认识"道"的三种特殊思维方式:"为道日损"的直觉思维;"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大象无形"的象思维等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指三个相邻事物或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而是指矛盾从潜在状态到矛盾的展开、对立尖锐化阶段,再到矛盾的解决、产生新事物这一必然过程和发展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表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异化的产生和异化的扬弃,表现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和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否定性的辩证法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本身就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性辩证法以实践观为基础,并同历史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也不同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道"论作为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由本原、本体、本质、辩证与有无五个维度出发,对"道"论的意涵进行阐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一尝试对于我们从宇宙本原、根本存在、自然本质、辩证法思想、"有"和"无"的义理来把握"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道"论的传统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不争之德"是《老子》中圣人人格的重要内容,其具有功利性与超越性的双重价值取向。对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加以分析。对于超越性的价值取向,可以通过"返也者,道动也"的命题加以分析。这两种价值取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需要加以分析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