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代是古今中西交汇的时代,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明清民俗既传承了古老的生活传统,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民俗内涵。明清民俗史大约经历了三个段落:明初至弘治时期,明朝正德年间至明朝末年,清朝时期。明清民俗总体特征是世俗化,人们对世俗生活空前重视,无论是庄严的祭典,还是寻常的儿童娱乐,人们都以世俗的需要为基本前提。具体说来明清民俗有如下三大特点:一、民俗仪式与民俗象征的扩大与丰富;二、民俗信仰与民众生活结合紧密;三、城市民俗生活娱乐性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2.
龙舟竞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都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进行。所谓龙舟就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它由船体、龙头、龙尾以及各种装饰,如旗帜、船体绘画、锣鼓等组成。其中龙头大多用整木雕成,竞渡前才装在船上。龙尾也用整木雕成,并刻满鳞甲。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等文中用大  相似文献   

3.
苏南水乡历史文化村镇分布有其文化传统历史轨迹和顺应地理脉络的成因机制,着眼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不同时期苏南村镇的景观变迁特征,在梳理历史文献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和经济状况为标准,将苏南村镇的演变划分为初始形成、发展中期、现代成熟稳定三个阶段。在大尺度空间内归纳出的苏南古镇景观点-轴-面的发展模式,提炼出大地理环境背景与古村镇景观之间的交互关系,揭示出只有孕育古镇的自生山水地理环境得以保存,历史文化村镇的历史特色才能得以延续的观点;并从单体建筑小尺度范围内指出历史文化村镇民居与现代民居空间布局的差异,以期为现代城镇发展建设建立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亦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映射着民族与地域的发展历程,成为研究传统手工艺的重要切入点。该文从传统文化视角阐述潍坊风筝发展的地域独特性,分别解读其在历史、民俗、符号、娱乐功能层面的文化内涵意义,并以此为前提指出当代风筝的数字化发展策略。推行数字化设计符合青年人喜好,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需求,能为潍坊风筝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展指明道路。该文通过对潍坊风筝的文化解读及对数字化传承的实践,探讨当代传统文化的活态发展,以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创意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波罗诞”作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神祭祀民俗活动,其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是重要的民间信俗,如何使其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创新性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及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该文认为波罗诞的文化空间要素由中心理念祀神祈福、核心形象祝融及其五子、符号波罗鸡与波罗粽,以及活动主体游客、政府等构成,空间保护上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符号吸引力不足等4类问题,并对此为其文化空间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营造与延伸提供9大对策,以促进波罗诞的传承与发展,助力非遗的活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人文湾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礼仪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内容特征和时代特点,以传统与现代两个相对基点为参照,将我国礼仪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礼仪萌生期、传统礼仪成型期、传统礼仪鼎盛期、传统礼仪衰落期和现代礼仪新生期五个分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梳理探析关于社会史研究及书写方法的思想轨迹及实践所探索出的一个具有思想方法性质的心得。作者认为,社会史研究应特别关注那些由各种微观的、具体的、乃至一向被忽略的社会事物、事件和人物构成的"社会史点阵"。社会生活、社会史是以"社会史点阵"为基础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进程规则及其节点链接而来。其探索与实践的"套路",便是通过"抉隐发微,正本清源;俗事探雅,雅题俗做;点面交集,立体通观;关注现实,辨风正俗;民俗语言,别有天地",进而还原和解读"社会史点阵"。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期的川南墓葬石刻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1、丰富了巴蜀文化内涵,尤其实证了四川在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繁荣景象;2、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族交融状况;3、充分凸显出"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的民俗信仰与宗教传统发展状态。可称之为当世社会发展的一部内容丰富、情节鲜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婺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文化体系,经历了魏晋至隋唐的初兴期、宋元时期的兴盛期、明清至近现代的发展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转型期四个阶段.其中地方特色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博大雄厚的学术文化、别具一格的手工技艺文化、与时俱进的婺商文化、形式多样的戏曲文化、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标准化     
陈鸿韬 《职业圈》2011,(6):16-16
工业企业管理科学是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以后产生的。企业标准化也应运而生。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传统管理阶段,基本上靠个人经验管理,无统一管理办法和完整的管理制度,该时期为企业标准化经验积累阶段;第二是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方法逐渐完善,企业管理标准产生并发展,设备操作等均逐渐形成标准,此时才真正有了企业标准化;第三是企业现代管理阶段,也是企业标准化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标准化     
工业企业管理科学是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以后产生的,企业标准化也应运而生.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传统管理阶段,基本上靠个人经验管理,无统一管理办法和完整的管理制度,该时期为企业标准化经验积累阶段;第二是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方法逐渐完善,企业管理标准产生并发展,设备操作等均逐渐形成标准,此时才真正有了企业标准化;第三是企业现代管理阶段,也是企业标准化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经过岁月沉淀后形成的农俗文化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已成为云南本地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云南普洱地区主要围绕茶山、林地、水稻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最终由茶俗文化、养生文化和稻作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边地文化。基于普洱地区多民族农业习俗的“农俗文化”用二十四节气串联茶俗、养生习俗、稻作习俗、建造筑物习俗、吉祥文化和特色民俗活动6个部分,该课程内容具有民族性、功能性、工艺性和文化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继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俗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辨风正俗”是同社会文明进程相伴随的一种社会变革过程,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辨风正俗”、择优汰劣和移风易俗,对民俗中的陋俗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发挥民俗在社会生活秩序中的制衡、调控功能,化解、消除种种有碍社会发展与稳定的社会“民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俗象征 一、民俗象征的类型与特征 (一)民俗象征的低级层次,是“指代”。民俗活动充满着美丽而繁多的现象。它把那些子虚乌有或不在眼前的东西统统纳入翩翩飞舞旋转流动的思绪。在这种场合下,“指代”就有用处了。它使那些并非存在或不能随心所欲拈来使用的东西有了文化象征意义的“替身”,让“替身”虚与应酬、周旋敷演,帮助俗  相似文献   

15.
杨晓红 《文化学刊》2014,(5):142-147
对乡村民俗的研究挖掘应具备历史发展的观点,当今乡村民俗的现状应从古代的民俗演变过程中寻找原因。《醒世姻缘传》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山东区域民俗的历史线索,用它与当今鲁南乡村民俗进行对比,这对研究山东民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选取方言词汇与人生礼仪两个角度做纵向的比较,以期达到描画鲁南乡村民俗发展演变轨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文化博大精深,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其中有着鲜明主题和浓郁秦巴韵味的民俗音乐是阆中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也是历史的一种传承,体现了阆中当地自然、质朴的乡村气息,体现了阆中人民的思想和意蕴。该文系统梳理阆中民俗音乐,按照民间歌谣、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音乐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其现状,掌握其特征,探索其价值,思考如何对阆中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与弘扬,并以此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以期阆中民俗音乐健康、可持续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道教的文昌帝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间信仰而尊奉的科举之神。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考察了梓潼神从蜀中地方神的衍化过程,由于宋代道教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梓潼神成为天下士人崇奉的职掌禄籍之神。作者通过对文昌帝君信仰的源流,文昌帝君道教化、民俗化的分析,认为文昌帝君从蜀中地方俗神转化为全国大神,道教对其神性的改造和理论提升是关键。蜀中民间的梓潼神向道教的文昌帝君衍变,这在中国宗教造神运动中颇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立足韩国古代的傩文化,重点分析韩国的古代傩俗,特别是葬傩俗。韩国的驱疫和送葬是全部从中国引进的两大傩事,形式与中国大体相同,但葬傩俗的形式和相关史料记载却比中国的更加丰富。所以,本研究从葬傩俗发展的背景、火葬制度、送葬的程序及丧服四个方面对具有代表性的高丽时期葬傩俗进行探讨,介绍当时的葬制,揭示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并进一步讨论当时中国对韩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追溯通渭剪纸春叶、遮面的源头发现,它和历史文化“幡胜”有着不可分割的前后关系,具有必要的传承和继承性,从春幡演变成陇中当地民俗节日的一种文化符号,其发展和演变有其内在的根源,同处陇中地域的春叶、遮面图案构成与大地湾文化时期的彩陶上的纹案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种传承不仅是文化载体的嫁接,从本质来讲是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递,是渭河流域滋养所形成的地域文化。根据相关文献和图式纹样比对,从大地湾五个文化期的纹样元素中发现了春叶、遮面的图案元素,尤其在二、三、四期的图案元素中有明显的延续。该文就此以文献载述和图案考察对比进行分析论证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文献分析、资料考证、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东莞木鱼歌的形成时期即明朝时期为历史研究时段,重点研究明朝时期东莞木鱼歌传播的影响因素,即社会经济环境、粤方言环境影响、民俗环境、文化积淀,以大历史观的新视角去审视和重现明朝时期东莞木鱼歌的传播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