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学科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阐述了创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学校引导,多方共建和平台、人才、项目、学科一体化建设等原则。通过制定创新平台中长期建设规划、举全校之力建设创新平台、大力实施"1515"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创新平台集群建设、规范管理提升创新平台服务水平等战略举措,促进平台快速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分层次、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体会,给出了该平台建设的特征、思路、基本功能及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担负着培养创新性人才重要责任。为此,应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入手.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创新训练课程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切入点,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探讨培养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创新平台锻炼学生动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需求。解释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科创新实验平台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论述了文科实验平台建设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对在综合性大学内建立文科创新平台的意义、建设原则、框架及其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型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中,依靠学校现有的科技创新实践基础,围绕"目的目标化,目标操作化、活动系统化、行动理念化"的建设思路,强化内涵建设,树立精英意识,构建特色平台。注重能力培养,发挥创新平台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作用。引入了实践入门、实践导向、实践融合的三步导向方案。整体筹划、系统建设具有规模大,运行效率高,实践环境新,特色功能多,其规模、设备、管理在国内领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完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综合素质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达到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实现学校"可靠、顶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其中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陈述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成效以及高校科技平台的自身管理,表明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营造高校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科技创新智能实训平台由人机交互系统、智能实验管理系统、实验教学套件和实验桌4部分组成。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实验设计,教师通过云端智能实验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成绩评定。该实验教学套件提供了丰富的外围功能组件及配套实验教材,支撑复杂电子技术综合性实验设计。实训平台已成功应用于我校电子设计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并满足各类科技创新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实践和学科竞赛集训等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科技》2019,(Z1):43-46
科技平台是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基础载体。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资源优势,聚焦花卉产业链和创新链,搭建起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创新基地为核心的花卉科技平台体系,形成众多平台衔接叠加、优势资源集聚互补的科技大平台,构建起平台要素协同和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双协同创新体制,实现人才、成果、资源在校内外形成双转化、双循环的良好机制,对于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促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做好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阐述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搭建高校科技创新教育平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然后结合相关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对于如何整合高校各方面资源,建设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了深入思考.最后,对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在组织、思想及教师队伍方面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工科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为了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在认真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方案,详细阐述了方案的实施方法。通过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项教学实践活动,而且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探索依托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运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俱乐部的运行效率,而且提高了SPOC教学平台的利用率,并进一步拓展了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依靠市场力量的拉动,还需要相配套的政府功能支撑。海西各级政府只有找准自己在海西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以市场机制为依托,运用公共行政手段建构迎合海西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资金平台、政策平台、技术共享平台、协作平台、人才培育平台,形成完善的海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才能有力地促进海西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直属高校虽然数量较少,但它们集科技人力资源与经费投入优势于一身,依据这些优势建设了诸多科技创新基地。高校科技创新基地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储备、技术支撑、人才保证和重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该校信息学院为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从系统角度构建了具有立体化和全程培养特点的科技创新平台。该平台融合了学科、专业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科技竞赛的蓬勃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革命和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艺术一直相伴而生,科技革命引发艺术创新,带来艺术观念和形式的实验变革,引发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但科技革命并不能解决艺术的所有问题,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蕴含着生态问题的伦理反思,同时又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动力作用。当代环境问题大多是以科技作为工具产生的,但其实质是价值取向问题,需从观念上和实践中反思科技的环境负效应的根源。科技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朴素的统一变为紧张的对立。人利用科技过度开发自然,造成生态价值及其可持续性降低,科技对于自然的操纵也转变为对人的操纵,既侵害了他者的环境利益,也破坏了人类后代与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需要通过伦理对科技动力加以合理引导,进而形成在绿色发展道路中科技伦理的三重维度,即建构科技的生态伦理精神、树立和谐与统一的生态伦理规范以及对科技效应抑恶扬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大学实施了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OUC-SRDP),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地学领域,由于其创新周期长且见效慢,使得地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选题时难度相对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地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选题应该以课程体系为依托,加强他们的专业课程训练.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现,使学生学会发现课程中的科学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夯实专业理论基础,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