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是远程开放学习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应用仿真实验软件来实施虚拟实验提供了条件。利用Tina Pro软件进行电子技术的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情况非常相近,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接近;麻省理工学院的远程微电子实验室是一个公开的远程微电子实验室,可以真实地进行远程微电子实验。两种实验方法特别适合于远程开放学习的教师和学生,同时还能在教育理念、技术方法等方面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运用虚拟仪器开发多媒体CAI课件的家庭电子实验平台,以及将虚拟仪器技术与EDA、网络等技术结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室,基于网络的远程实验系统,开展家庭实验,计算机模拟,仿真以及小组协作实验等电子技术远程实验教学,并给出了一些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3.
虚拟实验室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设备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式界面,在可视化平台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虚拟技术和认知方法的模拟化也赋予了虚拟实验室智能化特征。结合具体课程进行虚拟实验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对设备的操作来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虚拟手段对现实进行模拟,利用因特网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实现仪器设备的远程操作,以达到灵活、方便和节省资源的目的。同时,为远程网络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面临强电威胁,加之电网不允许破环性实验,因而虚拟仿真实验成为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大学虚拟实验室建设平台,包括电力云调度仿真教学平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虚拟仿真一体化仿真教学平台、变电站运行虚拟仿真和虚拟电工/电子技术系统仿真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电工电子技术传统的实验模式出发,依托我校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构建了我校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虚拟实验平台整体框架,建设了电工电子类教学实验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体系与实验教学平台。通过不断研究与探索,实现了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了远程开放、资源共享的"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实验室教学平台,使得实验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丰富了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EWB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能较直观地体现实验结果,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EWB通过创建电路、使用仪器、电路仿真等实际操作强化对电子技术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EWB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能完成许多实际实验由于元件不够或设备不足等很难实现的实验。介绍了虚拟实验室的基本体系结构,实现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ActiveX等,应用EWB(电子工作平台)软件来设计和仿真BCD和译码器74148部分电路,并通过硬件实验的调试来相互验证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7.
虚拟电子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难以“个别地”、自主地”到学校实验室完成实验。难以适应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制约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Internet进行远程实验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大趋势。本文提出了利用现有的EDA软件作客户端软件的虚拟电子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虚拟实验网络平台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离线实验和在线实验室管理对策,较成功地解决了虚拟实验过程和网络传输的矛盾,并探讨了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电子技术虚拟实验中心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将虚拟仪器技术与FPGA(现场可编门阵列)学生实验结合,设计了远程FPGA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在远程客户端计算机上完成编程并将程序烧录在位于实验室的FPGA实验箱上,并且通过网页访问LabVIEW,观察及控制虚拟FPGA面板,对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LabVIEW平台上制作出单臂电桥仿真实验,模拟了传统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加入了数据处理模块,实验数据采集完成后可得出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可用于远程虚拟实验室建设和课堂演示实验中。  相似文献   

10.
虚拟实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虚拟仪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来构建虚拟实验室成为可能,网上实验已成为远程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忙、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也赋予虚拟实验室的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