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帝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中华先民的杰出代表,原始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他发明了耒耜、医药、陶器、乐器等,被人们尊称为"神农"。人们把新石器早期和中期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创造都归到他的名下。"炎帝神农氏"一词并非仅仅指某个人,而是指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为原始农业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所有杰出先民。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崇拜属于祖先崇拜,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基础。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赖以建立的重要基石,炎陵和黄陵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在光辉灿烂的炎黄文化中,由于历史原因,黄帝轩辕氏名声煊赫,论述良多;而炎帝神农氏则相形逊色,歧说不少。最近,韩致中同志撰文提出,运用模糊说和传说圈理论,对于炎帝神农的研究可跨进一步。笔者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的尝试,颇有启迪。不过。该文在具体阐述炎帝神农两个传说圈(“以历山为核心”及“以宝鸡为核心”)时,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现今流存的炎帝神农传说圈并不完全符合。为此,特撰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人们经常炎黄并提,说明炎帝即使不象黄帝那么显赫,地位也很重要。但炎帝身份之复杂,与多种神话之神灵有瓜葛,却是很突出的,以至学术界长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炎帝即是神农,或不是神农;炎帝即是某神,或不是某神。假如考虑到上古文化随着氏族、部落的分化与融合,长期曾不断发生过文化上的分解、整合;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那么,炎帝的名号之多,身份之繁就不难理解。炎帝文化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渗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尤其对南方民族农耕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广。炎帝是远古多元文化的结晶体,最后集火神(太阳神)…  相似文献   

4.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汉代已经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如“神农社”之类。汉代画像中常见有对炎帝神农事迹的描绘,虽然这些事迹具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却形象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炎帝神农的崇敬。现代各地对炎帝神农的纪念活动,便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将寻根问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张扬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历史上的炎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由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炎帝称谓的基本模式为"炎帝 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如"炎帝神农氏"."帝号 氏族姓氏 首领的名字"是炎帝称谓的完整模式,如炎帝神农氏帝承,指的是神农氏族担任炎帝职位的一位叫帝承的首领.先后担任炎帝的氏族有神农氏、厉山氏、大庭氏、归藏氏、蚩尤氏等.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即是神农氏和蚩尤氏两家.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把炎帝仅仅视为一人的独称造成的.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他们都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黄帝战蚩尤"的事件乃汉代当时政治文化的叙事产物:汉初尊崇炎帝,司以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则体现出对于黄帝的尊崇,但炎帝文化的内在力量与影响,与黄统展开了长时间的较量,终于使汉王朝重回炎帝文化怀抱.班固等人重新改写古史,看似三皇说和新的五帝说,实际上是对于历史的恢复性书写,具有历史实录和维护汉初赤统本位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光辉灿烂的炎黄文化中,由于历史原因,黄帝轩辕氏名声煊赫,论述良多;而炎帝神农氏则相形逊色,歧说不少。最近,韩致中同志撰文提出,运用模糊说和传说圈理论,对于炎帝神农的研究可跨进一步。笔者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的尝试,颇有启迪。不过,该文在具体阐述炎帝神农两个传说圈(“以历山为核心”及“以宝鸡为核心”)时,存在着明显的疏漏,与现今流存的炎帝神农传说圈并不完全符合。为此,特撰文进行讨论。众所周知,民间传说以其与特定的历史和地域发生关联,特别是借助于具体的、特殊的“纪念物”(或称“可信物”)而使人们觉得真实可信。这是传说不同于神话、民间故事的内在质素所在。  相似文献   

8.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我们深入地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涵,寻求神农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切入点,光大神农文化中古为今用的融会点,凸显神农文化中与时俱进的闪亮点,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传统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9.
尽人皆知,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子孙。然而“炎帝”指谁,黄帝指谁?对很多青少年来说,是个陌生的问题。黄帝指轩辕氏,炎帝指神农氏。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多见于经史子集,现在,王洪伟先生用诗歌体来叙说炎帝神农的事迹,刊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荼叶产业与荼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炎帝神农作为中华食祖,足迹遍布三湘四水、黄河、长江,在湖南,不仅有公认的炎帝就寝地炎帝陵,还有最近得到众多权威专家确认的炎帝出生地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两次重大考古挖掘发现,距今7 800年至8 200年的炎帝神农在湖南这一带活跃频繁。这一时期被考古历史学家称为"神农时期",除株洲炎陵市和怀化会同县外,湖南还有茶陵县、耒阳市、嘉禾县、安仁县、桂东县等近20个县(市)有炎帝神农的遗存或古籍记载。这些都表明湖南是炎帝神农氏留有遗存最多的地方,"中华食祖"炎帝神农文化发祥于湖南。  相似文献   

12.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父系氏族阶段的两个较大的部落.他们在同其他部落一起,彼此通过不断交往和战争逐渐融合,缔造了华夏族,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局面,共同创造了史前时代光辉的华夏文明.现在关于"炎黄子孙"和"炎黄世胄"的称呼,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炎帝距今已有5200年,而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8年,距今亦已有4696年.  相似文献   

13.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探寻炎帝遗迹、了解和传承炎帝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诸多与炎帝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都反映了羊头山地区是当年炎帝活动的重要场所。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考察羊头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可大致了解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关系。探究羊头山地区的炎帝农耕文化,了解其在炎帝农耕文化及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三皇”之一的炎帝、“五帝”之一的帝舜,何以崩葬于湖南的炎陵县和宁远县?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和古文献资料,认为湖南炎陵县的帝陵应为炎帝神农氏第八代榆罔氏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帝陵;帝舜陵是我国国家形成阶段的第一个帝陵,反映新石器时代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南迁的史实,也说明了湖南是炎黄族的江南又一故乡。  相似文献   

15.
汉水沟通西北与东南,将西北的游牧文明与东南的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使汉水流域的炎帝与渭水流域的黄帝共同成为华夏族的始祖。炎帝诞生在秦岭南坡的"华阳"(汉中盆地),成长于秦岭北坡的姜水(关中盆地)。神农诞生在汉水中游随枣走廊的随州,这里是古代烈山氏和厉国的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北文化大融合,为炎帝与神农交汇于汉水流域创造了条件,而战国秦汉时期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国家的大一统,最终促成了炎、神的合二为一。炎帝神农的出现与华夏族转化成为汉族共同体的步伐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传说炎帝和黄帝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关于他们的传说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同为中华民族的开创者,被中华儿女视为共同的祖先。炎帝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黄帝轩辕氏"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我独先"。炎黄二帝的传说故事不仅使我们看到初民们艰辛而又奋发有为的生活状况、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思想风貌,而且通过对他们传说故事相同之处的总结使我们更清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的神话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湖北随州为炎帝故里之一,神农架又是传说中炎帝神农采药济民的神奇山林,因而湖北地区盛传有关炎帝神农的多种神话传说,成为荆楚文化宝库中的亮丽花朵,并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依据多年搜求的丰富口传文学资料,对这份珍奇的文化瑰宝,作切实中肯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至今,在荆楚大地、江汉平原还保留着许多神农的传说,以及与神农有关的地名:如神农架、神农溪、神农洞、日中街、谷城……这些都反映了荆楚人对先祖炎帝神农的怀念与尊敬。也说明灿烂的楚文化就是从炎帝时代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炎帝神农说”流行二千年。然司马迁《史记》无此说,且查检先秦汉初的二十多部文献,言神农或炎帝50多处,神农与炎帝皆不相混,二者的时代特征、重大的行为和事件皆判然有别,是神农与炎帝为先后不同时代之人。“炎帝神农说”源于汉代刘歆,其《世经》以上古帝王世次附会五行说,捏造了“炎帝神农氏”。传统的“炎黄子孙”的说法也是沿袭了“炎帝神农”在前、黄帝在后的错误。若依史实,只当是“黄炎子孙”。  相似文献   

20.
当前炎帝祭祀与经济建设关系非常密切。炎帝陵、炎帝庙、炎帝故里等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炎帝祭祀活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神农"、"炎帝"等名号成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等。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景区建设滞后、有些景区缺乏充分论证、有些景区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些人随意使用"神农"、"炎帝"等名号作为商标和企业名称等,我们应该采取相应对策,使炎帝祭祀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