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专车"类共享经济在我国不断兴起,2014年7月,"快的打车"推出"一号专车",一个月后,"滴滴专车"上线.此前易到用车、AA租车、Uber也已经推出了类似服务.但"专车"类共享经济的发展似乎障碍重重,从"专车第一案"到"专车新政"的出台不难看出"专车"正受着传统出租车和运管部门的两面夹击.本文将对我国"专车"类共享经济面临着发展瓶颈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专车"类共享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专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管制度,专车也有陷入非法运营的巨大风险。随着"专车第一案"的出现,关于"专车"行业的争议越来越大。由于目前我国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存在一定的弊端,而专车行业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且目前法律对专车行业的规定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因此将专车进行"合法化"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专车第一案"的案情分析,引出"专车"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专车"行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专车"运营模式下的用工关系缺乏清晰的法律界定,专车软件平台公司与专车司机之间不宜界定为劳动关系,也不宜界定为居间关系、承揽关系。法律关系的不清晰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专车司机的权益问题、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行政处罚责任承担问题等等。互联网时代劳资关系结构"类劳动者"概念确立的理论基础以及域外设立"中间类型"劳动者主体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通过创建"类劳动者"的概念来回应互联网专车用工关系的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建议我国立法增设"类劳动者"的概念,并构建配套制度来规范"互联网专车"的用工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是必然的。但是,我国的高校的多元化治理存在行政部门管理不顺、普通高教治理主体单一、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积极性不高、高校与社会各方互动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建设治理文化、摒弃政府强势"管制"、利用政策法规引导、与治理主体互动发展等方面进行高校的多元化治理。  相似文献   

5.
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为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管制走向治理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市场型治理、参与型治理、解制型治理和弹性化治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治理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武汉体育产业的发展,从现有国内外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出发,结合当前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变动趋势,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归纳法,对武汉市体育产业统计指标提出改善建议,并对开展统计工作的现有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建议武汉市开展统计工作,并建立"政府-高校"人才输送的合作机制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出行,除了公交和出租车,现在最火的莫过于"专车",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犹如自己的私人专车,不但要比自己养个车更节约成本和省心,而且还可以享受不同档次的乘坐车型,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由快的打车出品的"一号专车"专车平台,主打中高端用车服务,目前已经已与国内数百家大中型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业务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多个大城市上线,而其最大的保障是"一号专车"所有驾驶员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德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以"新调控模式"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和以"目标合约"为代表的治理工具,在传统"国家化"、"管制化"治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去管制化"的元素。本文以"柏林州高校目标合约"为中心,归纳了德国高等教育"新调控模式""去管制化"的三大特点,即法律规范的"去国家化"、财政拨款的"绩效化"和行政管理的"去中心化"。这三大特点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转型的新趋势,反映了德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治理理论批评了"新公共管理"效率至上的倾向,转向构建以合作和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更为关注教育的公共性,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善治"迈进的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正在不断强化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打造教育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良性互动的机制,为达成公共教育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优先安排视域下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挑战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优先安排需要一种"以服务为重心"的治理体制。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是一种行政型治理体制,主要特点是"重行政、重管理、轻服务",不能很好地适应于公共服务优先安排的国家战略,由此遭遇三大体制挑战:一是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体制的挑战,二是从低水平型服务转向高水平型服务的挑战,三是行政型服务转向协作型服务的挑战。公共服务优先安排首先是体制的优先安排与体制的服务性增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使当前体制适应于服务优先安排,以服务优先振兴乡村,可以从横向功能、纵向结构两个方面对当前体制进行重组,以建构"重服务,强服务,均衡自治、行政与组织建设"的服务优先安排型治理体制,以服务现代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倡导建立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多方参与管理过程。基于此理论,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评价主体的三方:政府、高校和市场应当明晰角色,长于协作。以政府角色从管制走向监督,高校平衡自评与被评,市场变附庸为独立三方措施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善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建"中国教师协会"参与教育治理来重构我国教育新秩序实属必要.教师协会参与教育治理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公民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教师协会参与教育治理的主要领域包括:参与推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叁与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活动渗与为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活动、参与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决策、参与和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专业设置面临市场、知识、社会和高校本体等方面之间的价值冲突,基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分析,创新以社会价值为核心的专业治理机制,加强政府对专业设置的管制和完善高校专业治理体系,是实现高校专业设置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212-216
为解决当前民航院校"雷达管制"课程只以进近雷达管制为教学重点,缺少管制程序、扇区间协作、管制单位间协调等内容,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雷达管制课程组对"雷达管制"课程进行了持续的课程改革,从管制联合运行的角度出发,对雷达管制教学知识要点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与总结,并对当前教学中单一进近运行环境进行了空域的优化与拓展,构筑了雷达管制联合运行平台。通过对雷达管制模拟练习体系的重新规划与设计,最终形成一系列标准化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主要用来指行为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影响.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经济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的征税、界定产权、政府管制等治理手段存在着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外部不经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人的"利已"理性驱使下的不道德行为造成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服务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消除外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治理能力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构建"好的治理体系"过程中,大力提升行政服务能力,是高校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治理"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提升行政服务能力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提升行政服务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文江 《高教探索》2012,(4):8-10,22
在归纳大学本质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大学治理指向的回归和大学治理模式的超越作了阐释和分析。其中,从"行政管制"走向"服务创新"是对大学治理指向的回归,也是大学行政化"去"与"取"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构建以学术权力为重心、以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为两翼的多中心治理结构。在这一治理结构中,三大权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多向度的反馈状态,其中,学术权力是核心权力,决定着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方向和重点;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是衍生权力,对学术权力具有校正作用,对学术所需要的资源具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层治理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模式"的崛起呼唤与之匹配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在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语境下,高等教育治理应从单一的治理结构向分层的治理结构转型,打破单一治理形态困局,建构高等教育分层治理的理论框架,依据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建构"自主型"、"均衡型"、"渗透型"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集群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武汉市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状况,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框架,分析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的产业竞争力,探讨园区的集群效应和发展模式,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竞争等方面为园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为武汉市其他创意产业园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是我国第一份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通过建立"工具类型-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并对政策文件实施文本内容编码、工具信息解析和编码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国家治理政策存在权威类工具使用比重过大,权威以外类型工具使用偏少;管制、约束类负向工具形式使用过溢;支持、保障类正向工具形式供给不足且缺乏实际内容等问题。未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应更加注重丰富政策工具形式并推动形成互补效应,强化政策工具的可操作性和推进政策工具的分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