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理论的贫乏,即缺乏一个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的“哲学化”的过程。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育价值论的缺失,使语文教育研究失去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使语文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处在一种半漂浮状态;概念方法的缺失,缺乏真正有深度的理论研究;非逻辑的理论体系,无法对语文教育作出整体的、本质的、逻辑的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强国建设图景中,特殊教育是教育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兜底工程。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走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道路,需要把握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表征。其内在逻辑包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论逻辑、从普及走向普惠的历史逻辑,以及聚焦优质均衡的现实逻辑。其基本表征包括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学科融汇、场域融合、制度托举和文化自觉。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需要补齐特殊教育作为“三段一类”教育的短板,摆脱特殊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区别了关于逻辑的哲学与逻辑化的哲学,区别了关于哲学的逻辑与哲学化的逻辑.然后提出:1.逻辑哲学是关于逻辑的哲学.哲学逻辑是哲学化的逻辑,而逻辑化的哲学和关于哲学的逻辑是没有理论意义的;2.“逻辑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不是逻辑哲学问题,而是逻辑问题;3.逻辑本体论问题是逻辑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先验逻辑”是逻辑史上的一场革命,是关于知识和逻辑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先验逻辑包括“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完全印证了先验逻辑的正确性。“实践”是“实践的逻辑”的基本概念,“道德律”是“实践的逻辑”的核心概念,“至善”终极目的以及康德的“道德神学”、“道德宗教”使先验逻辑趋于完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康德哲学及先验逻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以来,现代逻辑的发展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现代逻辑在各个领域的高度渗透,现代逻辑分支的大量涌现;其二是逻辑的哲学化与哲学的逻辑化态势。分析这些趋势,可促使我们努力提高我国的逻辑学教学与研究水平,早日实现我国的“逻辑现代化”;下大力气开展我国的应用逻辑研究;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开展有我国特色的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6.
计算社会科学推动教育学科体系迈向智能化发展,研究范式发生革新,使我国教育哲学的实证研究转向成为可能。鉴于“思辨”主导与“数据”偏失、遗落“数据人”假设以及经验逻辑与数据价值对立的问题,我国教育哲学实证研究应厘清理论基础、框架与路径,尤其应注意“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数据价值”与“人文情怀”的交融以及对“传统”与“现代”教育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话语。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从我国社会文化与现实国情出发,着重从词源、文化意蕴、政治话语三个层次对“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开话语分析。“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现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层层演进的历史逻辑,遵循从渐进到加速的逻辑演进理路:目标重点从“普及”入学转向“提高”质量,对象范围从“三类残疾”到面向“所有残疾儿童”,实践方向从重视发展格局走向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方式从“特惠”到“特惠普惠”并重,保障机制从“有限支持”到构建完整的“支持体系”。未来我国特殊教育将继续依托“强化普惠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特殊教育现代化的生成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始于对布鲁贝克经典著作《高等教育哲学》的解读.布鲁贝克提出的“两点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两点论”的阐释、批判与超越,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经历了从解读经典到建构本土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国高等教育哲学本土理论由于受到演绎逻辑思维方式的影响,因而缺乏理论的丰富性与现实的解释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应该摆脱演绎逻辑的桎梏,走向基于经验事实与归纳逻辑的理论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步入质量提升阶段。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特殊教育发展目标,2022年9月25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重点学科研究机构特殊教育研究院举办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当下学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着“主体化”理论的空场。马克思主义主体化概念的提出,以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为基础,借鉴和矫正西方主体性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主体化的统一是差异、对立中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经典作家的论述以及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体现了这种统一性。“主体化”是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化”是主体化的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除了要重视时代化、民族化、本土化,还要重视研究者、教育者、学习者、应用者维度的主体化。  相似文献   

11.
China has a massive popul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o address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se children, special/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early 1980s onwards. This Special Issue puts together seven empirical studies emerging from the Chinese societies. These studies analyse inclusive discourses embedded in the education policy documents; scrutinis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eachers; evaluate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job-related social skills education provided to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debate the required in-class support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teachers; and discuss the 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foci, methods and theories vary across the seven studies, while their aims converge. These studies are seeking best possible approaches and best available resources that facilitate inclusion. Knowledge built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se studies will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强调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培养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师资是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传统高等特师培养出的教师,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对多样化特殊教育人才的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该立足服务地方特殊教育事业并基于自身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工作等方面积极尝试改革,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西、河北两省146名特殊教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成败的归因特征,认为:其一,特殊教育教师的总体教学成败归因中稳定归因得分最高,外部归因得分最低。教学成功时,内部归因得分最高,外部归因得分最低;教学失败时,稳定归因得分最高,内部归因得分最低。其二,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成败归因在性别、学历、学生类型与是否在编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教学失败时,内部归因在不同教龄的特殊教育教师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SPEKO) Project in Sweden. The major aim of the project is to investigate processes of defining target populations for special education in Swedish schoo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st educators defined special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gener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was perceived as an activity aimed at training basic cognitive and social skills with relatively few pupils at a slow pace. Furthermore, definitions of target groups for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re decided more or less randomly, especially if they (the definitions) are related to pattern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and within schools.  相似文献   

15.
论特殊教育教师的作用和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教育体现了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怀,可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师,残疾儿童的潜能和对社会的价值就很难体现。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课程是培养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主要媒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师范院校设置特殊教育课程缺乏法律保障以及缺乏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等是师范院校未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主要成因,并针对上述成因提出转变教育观念、设立专门的特殊教育法、多途径发展特教师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专门学校是日本最典型的市场化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以私立小规模学校为主,长期处于日本学校体制之外,没有制度上的支撑,完全依靠教育以及人才市场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经过几十年努力,专门学校在总体规模上成为仅次于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专门学校的历史、现状、特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适应教育市场及人才市场需求,不断自律、取信于社会并争取政府支持,是专门学校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语词理解的多维性导致了对特殊教育理论基础探讨的不同思路,从活动的角度来看,可根据活动的组织程度与发展水平来分析特殊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与特殊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可根据学科的归属与独立特性来分析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特殊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与特殊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之间是彼此密切联系的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在认识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时需要关注理论背后的理论,理论背后的学科及学科背后的学科等.  相似文献   

19.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必将做出相应的转变,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资源中心的功能将日益强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定位,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教育功能转变为多重服务功能,即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功能,成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培训中心”,发挥“巡回指导”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单一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兼具“教育者”、“合作者”、“协调者”和“督导者”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20.
The Government of Uganda aims to provide good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learners in inclusive schools. However, some learners who have severe disabilities, including those who are deaf, will, for some time, continue to receive their education in special schools. In this article, Kirsten Kristensen, consultant in inclusive and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for many countries in East Africa, Martin Omagor-Loican, Commissioner for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Negris Onen, Principal Education Officer for Special Needs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both 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Sports in Uganda, and Daniel Okot, co-ordinator for the Diploma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t Kyambogo University, provide an account of their study of 15 such schools. The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indicate a striking need for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While Uganda has an advanced structure for training teachers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materials in special schools, is poor. Often children are admitted to special schools without proper assessment of their educational needs and the resources are not available to provide them with an appropriate range of experiences.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call for a thoroughgoing review of provision and make a series of coherent and persuasive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ments in policy and practice focused on enabling special schools in Uganda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future as resource centres supporting an inclusive edu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