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冯至<昨日之歌>的抒情内容和独特的抒情风格,认为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2.
电话铃声在那天清晨破空响起,房里残存的睡意惊悚而去。我放下盥洗工具接起话筒,只听对方清脆地叫道:“张老师在吗?我找他有事!”端的什幺好事,一大早就来骚扰!大概是妻子的学生。我这样想着且不分畛域地喊妻子接电话,随后我径自忙着弄我们的早餐工程去了。不料妻几乎接踵而至,诡秘而悠悠地说:“找你的!。”我不禁“啊”了一声,很是纳闷儿,谁找我?竟然不知是我接了电话!  相似文献   

3.
冯至的早期诗集《昨日之歌》,蕴含着诗人对永久至美境地的无限渴望。这种渴望在各种内在、外在场景中成为一种最高价值参照,映照出人生在世的许多失落与伤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作为个体生命对永恒的不断感悟与不息追求。  相似文献   

4.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威廉.布莱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作《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从背景人物、语气心境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即天真与经验,但他们又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缺一不可。就像"羔羊(善)"与"老虎(恶)",均属上帝之作,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人生从天真到经验之过程的对立统一,不仅对人类是生存必需,而且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么《青春之歌》中的爱情描写则赋予了爱情常新而持久的魅力。根植于不同时代的爱情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习惯流连于现代唯美爱情的读者们触碰到抗战时期的革命爱情时,不觉为之一震。  相似文献   

9.
This is a review on Longfellow‘s poem “The Slave‘s Dream“, in which the poet described vividly the miserable life of a slave who finally died in the field while dreaming about his happy and free life in his previous tribe. This poem is a song of freedom which, on one hand, discloses the evils of the slavery, on the other hand, makes us cherish our own freedom more than before. Freedom is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n one‘s lif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being‘s society is one that people strived for liberty.  相似文献   

10.
冯至先生的《十四行集》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他通过体验的诗学原则置身于自身生命之流中,并与自然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体验是其诗的内核,赋予生命与自然以全新的内在关联,并在伟人不朽的精神中,在现实苦难者身上,在瑰丽的大自然中使诗获得一种超越性,传达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他的诗有一种原野的双重视域即在参照中了解习以为常的东西的非常态,并把原野作为体验的精神之乡。原野意识应成为现代诗学上重要的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董迎春的诗集《漫游者之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现代性的诗学写作,二是对"孤寂学"的文本阐释,三是表现了神圣而沉重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12.
以经典动画电影《海洋之歌》作为参照系,可见《大鱼海棠》在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上已有了与世界经典动画接轨的创见,但其不足也显而易见:叙事不力,情感张力不足,各种中国元素未能充分服务于影片的叙事与抒情。  相似文献   

13.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冯至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1921年,他考入京大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1927年4月,冯至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相似文献   

14.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4):17-17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个艰苦的磨炼和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的《夜之歌》被收录在包括《21世纪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划教材》在内多个版本大学教材,代表象征主义诗歌在现代诗歌作品中独树一帜.因其具有象征主义诗歌主题的朦胧性、情感的病态美、主导风格的非理性、章法上的无序性等特点,对《夜之歌》进行专门赏析的论文寥寥无几.本文从作者情感潜在的连续性出发,紧扣《夜之歌》的失恋者心态,将文本分为绝别、忆恋和求索三个部分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期给《夜之歌》的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湖州籍诗人江岳浪是和中国诗歌会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王瑶、叶丁易在建国初期的文学史著作中都曾提到过他.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情况却知之甚少.一直到近年,经调查、了解才有所发掘.文章介绍了江岳浪的生平活动轨迹,并对其代表作《路工之歌》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执教《浪之歌》这一课时,进行到了评读这一环节,一个意外出现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具体的评点一下吧。"当班里最擅长演讲的同学范读完后,我问道。  相似文献   

18.
《玫瑰之歌》流淌着穆旦对历史及现实的思考,是微观切入穆旦诗境的佳径之一。其后来诗歌的诸多元素在这首诗里初现端倪,诸如清醒的历史观、静观默省的情感、独特的生命体验等。穆旦在诗里自喻:“一颗冬日的种子期待着新生”,实际上,这也是一颗具有丰富内涵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大地之歌》是马勒用生命谱写的,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页,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马勒与我国古代诗人李白一样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以音乐为载体,借用唐诗的内涵倾诉对人生的感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典音乐。本文对《大地之歌》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情绪进行分析,希望对作品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