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青 《培训与研究》2004,21(6):31-33
幽玄一词起源于中国。它作为日本中世学的最高学理念,对日本学、日本化的发展,以及日本人传统美意识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简而言之,幽玄是一种境界,它传达的是一种深邃幽远的韵味,并充满了朦胧的余情。特别是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作为重要的歌风之一,幽玄的境界得以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扬雄《太玄》论述的“玄”,学术界多认为是一个“观念性的实体”,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体系”。本文则认为:第一,从扬雄同一时期的其他著作看,他谈到过元气,如《核灵赋》、《剧秦美新》;第二,从同时代人的评论看,如桓谭就十分肯定《太玄》,并将“玄”与《周易》的“易”、老子的“道”、孔子的“元”相提并论;第三,从文字训诂看,玄即元,亦即气;第四,从《太玄》对“玄”的描写看,“玄”其实就是一团元气。因此本文肯定扬雄的玄是一个物质性实体,是一个唯物主义命题  相似文献   

3.
刘正中 《文教资料》2010,(14):38-39
“玄”词义有很多,《汉语大字典》收“玄”义项16条,说明“玄”的词义是不断引申出来的,为了理解“玄”的意义.我们就要了解其词义引申脉络。本文主要描绘“玄”词义引申系统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地玄麦冬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鉴别黄芩、连翘采取理化和薄层色谱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方法可靠,可用于地玄麦冬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是"集重玄之大成,宗六代之奥论".从其来源看,玄学、佛学、道学是建构成玄英重玄思想大厦的三大支柱;从其内容看,成玄英的重玄论说主要作为本体的重玄之道、方法的重玄之智和境界的重玄之域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东晋中期思想领域中玄、儒、道、佛的盛行致使王羲之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其中尤以玄、儒为甚。王羲之的多元化思想导致其多样化风,以写景叙事入手,进而转向言志抒怀、表达玄思成为其风主要特点。另外,言辞激切、悠闲轻淡之风也偶见于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别智玄法师》一诗在文学史上是一则公案,研究者对于智玄其人为谁及其与李商隐的关系和此诗的写作背景历来没弄清楚。根据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考证,智玄就是唐代法师知玄,李商隐与知玄有过密切的交往,此诗是李商隐临终前夕写给知玄的诀别诗。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清而不玄林清玄》的文章。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不玄,则是说他的文章明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经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近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会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相似文献   

9.
冯平 《华章》2011,(11)
从"玄道"到"重玄之道",是道教融摄先秦道家之思想理论的阶段性发展.本文以道教思想的融摄发展为背景,论述了唐道教学者成玄英的道教重玄思想的主要范畴、人生哲学、意义及影响,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道教重玄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别智玄法师》是其晚年一首重要作品,但此诗写作的具体时间一直没有确定,对此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存在不少误解。根据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考证,智玄就是唐代法师知玄,李商隐与知玄有过密切的交往,此诗是李临终前夕写给知玄的诀别诗,也是他的绝部分笔。  相似文献   

11.
“幽玄”这一美学理念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诗歌创作理念之一,后经汉译佛经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和歌的最高美学理想。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和日本中世纪这相距整整一千年的两个动荡年代的诗歌进行比较学的平行研究,跨越时空的距离探寻中日两国诗歌中既相通又相异的幽玄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玄”字本义索解与“道”之原型探求朱炳祥“道”是老子哲学的第一范畴,也是中国哲学的第一范畴。但是“道”的原型是什么,却是古往今来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在道家创始人老子那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道”;玄扎之门,是谓天地根”中的“玄牝”也是“道...  相似文献   

13.
“物哀”、“幽玄”是日本古典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念。他们对日本美学流变的影响是深远的。本着意分析了“物哀”、“幽玄”的表现及深刻内涵,它们既源于日本民族纤细温和的情感体验,又因受佛教的影响而渗入了理性因素,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玄学的那场争论,双方都是各执一偏的。这主要是他们都还没有弄清科学和旋(玄)学的本质及其绝对相对的关系。其实,科学是静态学,旋(玄)学是动态学;科学是绝对的,旋(玄)学是相对的。可见,科学与旋(玄)学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06,(5):69-70
风中跌倒不为风 林清玄 路过乡间一座三合院,看见一个孩子正在放声大哭,妈妈心疼地在旁边安慰。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人的色彩世界中,“玄”是一种泛紫的黑色,常与礼仪相关联;“檀”是红木的颜色,富有美感;“碧”是青色玉石的颜色,带有晶莹剔透的特质。在诗文中,这三种颜色常常用来形容各种意象,具备丰富的内涵。请看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的解读——玄、檀、碧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三种颜色,有着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薷名为<清而不玄林清玄>的文章.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不玄,则是说他的文章明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经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近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会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相似文献   

18.
魏晋玄学     
《现代语文》2007,(9):17-17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经学的主流思潮,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兴起,杂糅道家和儒学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流派。玄学出于《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蕴藏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体现了无穷万物变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19.
徐昌才 《初中生》2006,(11):36-37
刘禹锡是唐代学家、诗人,他诗成就卓,还是一条硬汉子,他两度题诗玄都观见证了他的铁骨豪情。  相似文献   

20.
道教重玄派以“重玄”来建构人的生存 ,即将人的生命本质看作是“空有”或“玄无” ,并在这种“空有”或“玄无”中实现生命的永存。因此 ,重玄派试图以“重玄”(玄而又玄 )来超越现实 ,把对生存无限的追求亦看作是“玄无”或“空有” ,并通过“坐忘”、“灭执”和“双遣”达到身体的无痛苦和思想的无烦恼 ,从而进入超然自适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意识建构将修道与心理疗法相结合 ,深化了中国哲学的主题 ,凸显了人格独立和生命自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