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艾功 《学语文》2008,(6):17-17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于是,不少论者认为《陈情表》是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抒情方式,在“孝”字上大作文章而感动晋武帝,最终流传百世。其实不然,哀哀孝情只不过是其抒情的外核。真正打动晋武帝的却是其艺术地传达的内核——忠情。  相似文献   

2.
李密以亡国旧臣身份,面对暴虐的晋武帝的征召,巧妙地利用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口号,详陈“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况及“愿乞终养”的“乌鸟私情”,终于受到晋武帝的同情,排除出仕晋朝的疑虑而写了《陈情表》,此表具有感情真挚、陈情委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而且是著名的散文作家。除了他的写景散文《醉翁亭记》历来为人熟知外,他还有许多祭文、墓表等名作,流传于世,为人们称道。《祭石曼卿文》就是一篇情意真切、感人肺腑的祭文。石曼卿,名延年,先世为幽州人,后迁宋州之宋城(今河南商丘县南),遂为宋州人.《宋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论及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时曾说过:“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谈“五四”以来的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因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5.
储晓军 《学语文》2003,(3):15-15
晋武帝即位后,大力网罗蜀吴旧臣,一是以怀柔的政治策略,培植前朝旧臣对新王朝的情感;二是以诱以官禄的人才策略,切断前朝旧臣对旧王朝的眷念。然而,一旦受招者不受王命,就可能被视为或腹诽  相似文献   

6.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第五单元所选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尤其是它的抒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里略谈一二,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圣命难违,凡有违者,轻则贬官削秩,重则杀身乃至株连宗族。尤其是当这个国君比较多疑、冷酷时,批龙颜、逆圣听就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历史上敢于这样做的人很少,李密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李宗利 《学语文》2010,(3):16-17
情感,本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属人的隐秘,作为古文化人.对情感表述以含誉、委婉为美。而李密为何要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出来,其目的何在?  相似文献   

10.
“表”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又称“奏表”、“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上书的称谓有多种,大多与上书内容有关,常见的有“奏”、“议”、“表”、“章”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对章和表两种文体进行了区分,他说:“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可知章这类文体,公文性强,不应有更多情采,而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  相似文献   

11.
一、以弱动人示弱原是极高的智慧,脆弱和顺从,是寻求保护的一种姿态。李密面对晋武帝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示弱,但示弱并不是摇尾乞怜,而是让武帝明白自己的苦衷,进而同情他。更重要的是,武帝曾在公元268年颁下五条诏书,其中有一条就是"抚孤寡"。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近体诗的高峰。无论是题材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达到了异彩纷呈的繁荣时代。唐代诗人吸取了前人的创作经验,借鉴并熔铸了姊妹艺术的手法与技巧,使唐诗的艺术臻于完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艺术的娴熟,多样的风格,生动地再现了无数难状之境,难述之情。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后半部分引用了六朝的一赋一曲,透过引用得以窥探作者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隐秘情感,有对自己所处社会时代的无限失望,有对旧俗消逝的遗憾,有对自由爱情的艳羡,有对江南的眷恋,文章因此具有了婉曲传情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中篇小说《寒夜》,描写的是一个小家庭的悲剧,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后期的陪都重庆。小说是在充满了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和家庭内部矛盾的背景上展开的。特殊的环境,复杂的人事关系,使作者比较集中地运用到了“婉曲”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个“有话不能直说”的时代。纵观全篇,“婉曲”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五种: 一、换个角度,从侧面谈 有些话,由于某种表达上的需要,不易从正面直说,需要换个角度,从侧面谈,使本来平直的话,变得婉转一些。  相似文献   

15.
<正>清人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中评价李密的《陈情表》:"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情至性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陈情表》中李密抓住晋武帝的心理,着力描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情、被征召后左右为难、忠孝难以兼顾的狼狈处境,动之以情,晓之以  相似文献   

16.
<正>李密的《陈情表》幸运地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一篇佳作得以保全,而作者李密也以《陈情表》名传千古。这样的结局对李密来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是迫不得已,他正处于忠孝两难、进退狼狈之境。李密向谁陈情呢?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辞不就职"。他"少仕伪朝(蜀国)",新朝——西晋建国后,地方官员"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央政府先以"郎中"后以"太子洗马"征召,李密都"辞不赴命"。不难  相似文献   

17.
《陈情表》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  相似文献   

18.
《陈情表》乃千古名篇,文章极大的说服力令人赞叹。作者李密,字令伯,一名虔,曾仕蜀汉任尚书郎,并多次出使东吴,颇有辩才。后来蜀汉被司马昭所灭,李密遂成了亡国之臣。晋武帝司马炎为笼络人心,承袭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此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安定。李密当时因“孝”而闻名天下,所以武帝屡次请他出来做官。先是州郡举荐,后又诏书特下。官职也步步加高,直至太子洗马,远远超过李密在蜀汉时的职务。可是李密总以奉养祖母为由,“累召不应”,“辞不就职”。对此,晋武帝十分恼火,认为李密说供养祖母是假,不愿出仕新朝是真。于是,朝…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情感是写作的灵感,著名的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令人心醉,文章的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法否认的,但是,象应用文这类文体的写作是否也需要情感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