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影》是一篇传统的美文,我想,肯定会受学生的欢迎,教学应该是快乐和顺利的。于是,按课前预设的环节,朗读起课文,想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突然.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传出了嘻嘻的说笑声,“眼泪又来了,够方便的,哈——”。声音虽然很轻,于我却是分外的刺耳。毫无预兆,便出现了这样的“花絮”,真让我猝不及防。这情景,犹如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的情感氛围,不仅能诱发学生求知欲,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创造意识,倾心投入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便是真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4.
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语认知、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说,语课堂便是一个情感场。因此,在语教学中,应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式或措施,动之以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每每听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语文课,或看到她的课堂实录,总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动,学生们也会被她的激情所感染。究其原因,是窦老师始终把培养美好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视野和人文胸怀得到无限的拓展,进而提升生命的价值。然而,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呢?为什么一些学生一上语文课便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教学中很少有人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甚至老师本身也少有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刘通洲 《教育艺术》2008,(11):65-65
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教育,应该从教材所含的艺术性、思想性、情感性出发,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用真实动人的语文教学去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陶冶学生的心灵。最近.我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达标验收,一位教师选上的课文是《爱如荣莉》(苏教版小学第十册16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每每听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语文课,或看到她的课堂实录,总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动,学生们也会被她蓬勃张扬的激情所感染。究其原因,是窦老师始终把培养美好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一、导入课文,以情激情  相似文献   

9.
[缘起]一次,学校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观看电影<暖春>.这是一部弘扬人间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好影片.有人甚至说:看<暖春>请带好纸巾.  相似文献   

10.
张强云 《成才之路》2010,(31):44-44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情感目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激发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应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为现代散文作品中的经典篇目,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然,作为成年人,特别是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读者更容易理解文中的父子之情,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更懂得生活的艰辛,更容易和作者发生共鸣。但作为教学文本,由于文章所叙故事毕竟时代较远,加之学生的人生阅历不够,想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学习《背影》一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抓住文本的内核--“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果这一点做成功了,一定是最大的成功。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了几则故事(学生对故事一般都感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伟严 《考试周刊》2011,(65):44-44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受到感动,也就是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针对工作中的一些设想和实践效果,浅谈学生情感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语文课堂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情感,但“对情感的重视,往往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地学习的手段,还没有注意到课堂生活本身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学如果不懂得维护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弦,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那么教学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品德课教学的手段,起着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师生之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当我们听到一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时,我们常常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喝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暖春》与其说是讲述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不如说是真正抒写了一首人性善的颂歌.“上善若水”对于善良的歌颂,给日益物质化、功利化、世俗化的社会重新丰富了生活的意义.文章从思想内涵、叙事风格、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该剧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储开芬 《教书育人》2014,(10):26-2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悟情、抒情,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相似文献   

20.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便是真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