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地也已是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带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春风般吹进我们的校园,影响着我们师生的生活。语文教学从此与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充满了迷人的生活气息。我们的语文,生活化了;我们的生活,语文化了。一、语文“生活化”。1.课文讲读“生活化”。课文是语文学习的载体,课文的讲读是语文学科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课本上选载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范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教师在讲读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构建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3.
语文是一门生活性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所谓“大语文”。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即“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认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课开视野。平均 3周去一次图书馆上两堂阅读课,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文摘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同时明确要求。可写内容提要、精彩片断摘录、知识性内容的收集等等,形式不拘。   二、延伸课广拓展。对于教读课文,我们每次上完新课后,选用较短小精悍的课外阅读材料,有名家名篇,也有与课文体例类似的优秀习作,拓展阅读,比较阅读。我们还经常利用早读课,介绍名家名篇的诗文赏析。   三、活动课激兴趣。我们结合澳门回归这个实例,开展现场作文竞赛活动,结合放澳门回归仪式的精彩瞬间,听《七子歌》和介绍闻一多创…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学习了一些知识,但其运用生活,服务读  相似文献   

7.
语运题向来是语文高考命题人的“试验田”,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命题特点,凝聚着命题人的创新精神。在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运题,在坚持对传统题型考查的基础上,如仿写句子、变换句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题型的探索,一道道融多个考查点为一体、彰显“生活化”的试题,成为试卷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凸现了“语文生活化”的命题特点。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他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只有架设好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才能让语文和生活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当前初中特别是笔者所涉及到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背离的问题,导致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我在教学实践中将语文课堂与时尚嫁接、语文课堂与生活接轨,尽量调出学生喜爱的语文味,让学生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入语文学习天地。  相似文献   

10.
11.
如何让作文成为“我手写我心”的载体?如何将所见所闻直抒情感而了无隔阂?怎样才能唤起孩子“勤写”、“乐写”?我们不妨试用生活化的“招”。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教师需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从环境中寻找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活动中选择素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摘抄和做读书笔记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从生活中来,语文该回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早已偏离了“完整的人的教育”这一基点。文章本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却被教师弄得支离破碎、了无生气。学生的情感熏陶几乎无从谈起。无怪乎有人悲叹 :语文是只可爱的小鸟 ,可教师手里却拿着一把解剖刀。大部分学生早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 :多做习题 ,就能学好语文。 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 ,有位阅卷老师事后说 :“我判的一本 ( 30份 )作文里 ,有六篇都是写‘父母双亡’。”真可谓 :生命诚可贵 ,分数价更高。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急功近利 ,不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不无忧虑的指出 :“别的东西耽误…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  相似文献   

15.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设立了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生活语文作为一般性课程中的必修课,强化了培智教育要“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生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同在,学习语文的天地很广阔。在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7.
缘起:对语文教学现实的忧虑语文是小学的第一大学科,课时最多、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广,而且教语文的教师最多,研究语文的人员最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的口号也最多,流派也最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出“生活化语文”?这是基于我们对语文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四无”教学充斥着我们的教学生活,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严重缺失。1.无用——目标脱离生活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觉就是语文是语文、生活是生活,只有语文课上学的才是语文,在生活中用不上语文。所以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儿童完全不能把校外获得的经验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所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教育思想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他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是生活气息最浓郁的一门课程,也是对生活资源需求最旺盛的一门课程。笔者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统计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一些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词汇的出现频次:“学校”8次、“教师”17次、“课堂”4次、“课文”20次、“教材”15次,而“生活”出现了31次。  相似文献   

19.
黄震 《考试周刊》2010,(34):63-64
生活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生活积累是理解之源、生活情景是感悟之源、生活经历是写作之源。同时,语文教学也要最终回归生活。可以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排解学生的多种心理问题,这样才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生活化教学即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中所包含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面展开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