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凸透镜实验的设计与探讨钟祥市实验小学张自强(431900)小学《自然》第5册第11课,课题是“凸透镜”。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凸透镜的三大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成象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时...  相似文献   

2.
我教自然《凸透镜》的一课,通过三个简单的实验,学生初步懂得了凸透镜有聚热、放大,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课后作业有这样一个问题:照相机里的镜头也是凸透镜,镜头后面暗箱里的底片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里的纸屏。要使所照景物的图清晰地落在底片上,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反复讲了多次,学生还是含糊不清。  相似文献   

3.
在教《凸透镜》一课中,当学生认识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这一性质后,我就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枚曲别针,让他们用曲别针蘸水的方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学生很快将曲别针插入水中并取出,试着透过圆圈上的水滴看课本上的字。这一非常简单的实验,我足足给了学  相似文献   

4.
《凸透镜》(《自然》第五章第十一课)属实验课课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宽学生的光学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发现成像规律是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再研讨概括,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凸透镜》(人教版自然第5册第11课)一课的教学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往住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教学时间不够用。难点是学生不易做好凸透镜在阳光下点燃火柴的实验和成像实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要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鄂教版《眼睛的科学》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明白,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睛为什么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教材中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来进行类比实验。学生按课文中实验操作,较容易地解答了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仍对晶状体的凸度变化和肌肉收缩舒张情况难以感知。为揭开眼睛看远近不同物体之谜,教师设  相似文献   

7.
《凸透镜》一课是观察实验课。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凸透镜的有关知识。我在教学《凸透镜》一课时,布置学生自带凸透镜、平面镜若干片,蜡烛、火柴、纸屏等。上课时,先让学生取出透镜,看一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他们对于凸透镜和有关的光学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并且掌握一般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跟这个实验有关的光学知识主要是透镜成象的原理。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焦距,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反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各光线成为会聚光束,并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上某一点的实象。若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各光线成为发散光束。所有发散光束反方向的延长线仍会聚在一点。这一点是物体上某一点的虚象。当学生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他们就能理解:作图成象时只要应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在各种光学仪器上,若透镜的焦距一定,则透镜的直径愈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四透镜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能把物体放大,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能把物体缩小.下面的实验能让凸透镜变成凹透镜, 看着透镜如何变脸?  相似文献   

10.
正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不断慢慢增大凸透镜与书本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窗边的同学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书本上居然出来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通  相似文献   

1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各种性质像的条件外,还要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图1)或正立的虚像(图2).这一规律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可是,在图1的实验中,有学生注意到,在物体同侧通过透镜由左向右看过去,能够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和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两个像不同于实验要观察的像.也就是说,一个透镜同时形成三个像.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章节时,普遍觉得让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很困难,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章节的知识,物理教师们常常伤透了脑筋.这一章节之所以难以让学生理解是由于吸引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复杂的概念、让学生自主的掌握概念这三个环节非常难把握.在这里,我提出一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三个重点环节一一攻破.  相似文献   

14.
正凸透镜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已成为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教学难点。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由于物距的变化,导致所成的像的大小、虚实、倒正随之相应变化,对于这一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体会到,学生在实验中都能做出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的像,但像和像距以及物距的大小变化规律却很难找出,而且过一段时间学生会遗忘或张冠李戴。为此,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将实像看成了虚像黄式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511700)不用光屏,在特定的范围内也可以看到凸透镜成的实像(如图1所示光路),看到的实像应该相对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另一侧.图1但是,学生在做实验中发现:用眼睛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在成倒立缩小...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关于凸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苏科版物理教材把重点放在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凸透镜,以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交流合作定性分析有关问题,开展针对性实践活动,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本文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数学不等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处理问题,且围绕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境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预习1.凸透镜对光有___作用。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___叫做透镜的主轴,跟主轴___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常用字母___.表示,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___,常用字母___来表示。2.本实验我们用___作为物体,使其像成在___上。3.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而成的像叫___像,此像一定呈现在光屏上。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仍然发散,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叫做_像,此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可用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到。4.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用_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8.
凸透镜成像一次实验看到四种像,经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看到的四种像,一种是凸面镜反射成像,一种是凹面镜反射成像,另两种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和眼睛两次折射成的像。明确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一次折射只成一种像。  相似文献   

19.
眼睛的自述     
我叫“眼睛”,我是人类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更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能够通过眼睛看清各种物体,判断距离远近,欣赏那五彩缤纷的美景。如果你对我还不十分了解,那就让我来详细地做一下自我表现介绍吧。介绍一我的结构我就像一架天生的小小照相机:眼球里有一个象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晶状体和里面的玻璃体(透明液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整个眼球对光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双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这个镜头的焦距约为1.5cm。一般情况下,物体总在眼球的二倍焦距之外。当人们看物体的时候,来自物体的光线会通过我的瞳…  相似文献   

20.
研究凸透镜成象的实验是通过观察、测量来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实验.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贯穿于全课,让学生思考回答. 1引人新课的问题 (l)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主轴) (2)与_(主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_(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 (焦点). 〔3)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焦距)(f). (4)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z一). (5)象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象距)(们. (6)怎样测焦距?(对着太阳光,会聚点与透镜光心的距离;使之成倒立等大的实象.此时,‘二Zf,v=Zf) (7)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自左向右放到光具座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