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导——发现”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是根据“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而形成的、师生双方凭借教材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就它的实质意义而言,可以表述为:教师根据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认识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同步划分为几个相互联系、发展着的“发现”结构层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和思维活  相似文献   

2.
余淑娣 《文教资料》2013,(20):53-54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其主旨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的表现如何出色,而是看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就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励学习主动学习的三个环节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主体教育呼唤传统阅读教学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阅读教学,以主体教育为指导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笔者参与实施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深刻领会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根据主体教育的思想创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宋薇 《天津教育》2008,(7):47-47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更加有效,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以自身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成功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三全参与”即指在教师引领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合作互动效应,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做到三个参与——“全感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所有的感官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发展的生理时空和心理时空,使他们通过“全感参与”轻松做数学,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教案的预设,于是,在备课中就有了预案的概念。随着《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深入实施,语教师越来越重视生成性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那么,在阅读教学的程序设计中,究竟是应该“预设”,还是“生成”呢?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预先对阅读教学的课堂环节、教学进程等作一展望性设计。很显然,这种“预设”,不纯粹是教师的一意孤行,也不是毫无目的的凭空设计,它带有较强的目标性、预测性。所谓“生成”,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原有教学程序进行调整,并灵活地据情施教,以达到阅读教学效益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单  相似文献   

7.
教学程序通常指一篇课的教学过程,一般说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并非随意的、无原则的组合在一起,其实质是师生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的教学程序,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它以不同的形式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因此,它始终是教学领域探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无度”、“低效”状态。具体表现在:学生急于求成。阅读教材只求“新”不求深,过于依赖,遇到难题不理解。只求“师”不求“思”,过于迷信老师,当忠实“听客”,厌倦情绪产生,应付了事。老师走不出自己,讲得多,对学生不放手,牵的多,凡此种种严重地削弱了阅读教学的训练功能。而以前的探索与研究,基本上是在阅读教学的讲读过程,较为偏重知识教育,在方法上注重分析和概括。虽都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序列,但仍缺少明显的阅读教学特点。本针对以往阅读教学程序的弊端和阅读教学的特点,在新的语教育理念和学生心理学基础上,提出了以朗读为中心的“四读八步”阅读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往往耗时最多,收获最小。教师条分缕析地讲,学生辛辛苦苦地听,到头来阅读能力却收效甚少。其重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试图通过自己对课文理性化的、简单的肢解,来实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很少有主动的“言语参与”,只是记下一些结论,阅读理解并没有真正深入,因而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抓住“言语参与”这个“牛鼻子”,促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层次进行积极的“言语参与”,以增加其阅读理解的深度,养成良好的精读基本功。怎样…  相似文献   

9.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它引导学生学习思路 ,突出重难点 ,形成知识结构。旧的教学观念认为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 ,学生被看成板书的接受器 ,只能被动地抄写老师设计的板书 ,不可能参与设计。我校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法学法课题组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 ,全盘授予的局面 ,进行了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的教学实验 ,激活了课堂气氛 ,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模式的教学程序 :学生自读自主设计小组分工及合作设计反馈→师生合作设计一、怎样引导学生参与板书设计主要是通过“填—改—仿—…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语文教学目标的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讲能力”,是至今还极少或者尚未论及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自读课文”组织学生开展“自讲”活动,既是检测阅读教学是否实现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目标的重要方式,又是培养学生具备“自讲能力”,实现阅读教学新目标的主要途径。培养自讲能力的可能性要靠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发挥主动作用;培养自讲能力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施讲、质疑讨论、教师评价等四个阶段。培养自讲能力的意义是逐步实现阅读能力的纵向迁移,实现学生情感的横向迁移,实现教养,教育与发展目标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三全参与”是指在教师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群体效应,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做到三个参与,即“全感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发展的生理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一、“误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是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包括学生集体)四者之间的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误读”便是学生在与读本作者、与编者、与教师对话交流中产生的理解结果,因此误读产生的原因与这四者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桂淑 《家长》2023,(26):121-123
<正>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向多元化、开放性、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学者提出了“读—思—言”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读—思—言”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阅读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组”的教学——从教“读写例话”说起□山东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胡焕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潘翠柏 《中学文科》2009,(16):127-127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倾倒”。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教好英语的关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个性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的个性发展,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艺术的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尽量发挥模式的优越性,创设情境,指导方法,使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学习,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全员参与。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出发,为全体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可设计如下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报数,说出自己的学号,通过对这一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许花 《成才之路》2023,(12):113-116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状况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通过机械性的方式记忆生字和新词,难以形成深刻印象。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引入“语块”阅读分层教学,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得到激发,使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语块”阅读分层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语块”阅读教学备课分层,“语块”阅读教学过程分层,“语块”阅读指导分层,“语块”阅读作业分层。  相似文献   

18.
韦婉秋 《广西教育》2008,(28):36-36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笔者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疑”为线索,以“学”为核心组织教学,把“疑”和“学”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敏华 《福建教育》2005,(2A):34-35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谈语文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不论时代如何发展,语文教学如何改革都必须把语言之“根”留住。然而冷静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不少阅读教学课堂中语言遭受冷落,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正遭此“疫情”侵袭。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务之急应该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防止几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的第一条,足见阅读教学在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让学生喜欢阅读呢?一年来,我从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着手,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分享学生阅读成果,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