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杨绛的人生关联使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婚恋模式上的互文特征,俩人的小说创作皆有其“诗可以怨”的为文动机,杨绛小说对钱氏小说中相关婚恋困境的思想内涵作出了呼应与反正,杨绛小说创作的情感历程是一个从愤懑的扭曲到分裂的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杨绛所记叙的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平凡的生活琐事,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我们仨>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结构上看,作品三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从三个部分的关系看,虚实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整个作品含义丰富、蕴藉多端.  相似文献   

3.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杨绛所记叙的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平凡的生活琐事,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我们仨》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结构上看,作品三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从三个部分的关系看,虚实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整个作品含义丰富、蕴藉多端。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之后,回到我们视野中的杨绛焕发出人生第二次艺术生命力.新时期以来,杨绛创作了一系列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解读杨绛作品时,会发现她以一种与其它作家迥然不同的眼光去审视那个年代.平淡而旷达.含蓄而蕴籍。  相似文献   

5.
《洗澡》是杨绛先生的一部社会小说,其人物带有典型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色彩。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作品所展示的时代政治背景下,以余楠、许彦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前后其精神内涵、政治态度及情感世界种种差异性表现的分析,来探究杨绛先生经过历史的狂热与浮躁之后,冷静自处,默然静观,从客观、理性的视角洞析知识分子复杂心境的大智者风骨,并以此来探寻杨绛先生以历史见证人的深邃,达观,对知识分子复杂心迹深刻理解,对社会、历史、人生进行冷静思考的现实主义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做人的智慧,反映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独特精神风貌。 《我们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可以看作是整个文本的序言,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了序幕。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完全“用梦境  相似文献   

7.
钱锺书杨绛夫妇在抗战期间沦陷沪上的生活状态同钱氏自由自适的品性构成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钱杨小说创作的情感动因与内容素材,并构成他们小说局部的主题特征。钱氏小说书写了婚姻爱情等人生"围城"对人的束缚及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杨绛小说则将盲目地否定现状的"东山望得西山高"的人性弱点充分展现,并对人们对自由的非理性逐求等"人生非现实的想望"予以理性的规束与嘲谑。  相似文献   

8.
书讯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著商务印书馆定价:16.00元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9.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做人的智慧,反映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独特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后殖民时代作家奈保尔一直密切关注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人生景况,“寻求个人归属感”的主题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在他的封笔长篇小说《魔种》中,这一主题得到了极富哲理的诠释.本文通过对《魔种》进行文本解读,探讨小说主人公威利追寻个人归属感的人生历程,以及个人归属感的缺失原因;同时揭示作者借助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并联系当代,阐释探寻个人归属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后殖民时代作家奈保尔一直密切关注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人生景况,“寻求个人归属感”的主题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在他的封笔长篇小说《魔种》中,这一主题得到了极富哲理的诠释.本文通过对《魔种》进行文本解读,探讨小说主人公威利追寻个人归属感的人生历程,以及个人归属感的缺失原因;同时揭示作者借助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并联系当代,阐释探寻个人归属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学中,杨绛的创作是很有特色的。各种因素造就了杨绛的睿智,使她在艰难的政治风波中度过了困厄,也使她解放前和革后的两个时期的创作中贯穿着共同的“智性”特点。她的创作完全可以称为“智的写作”。这一创作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其中更折射着时代政治化的巨大变迁,以及这一变迁所给予作心灵的沉重磨蚀。  相似文献   

13.
王蒙的小说对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政治革命时代下的个体人生形态价值指向作了典型的呈示:第一,林震与刘世吾体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第二,王蒙的“少共”情结决定了其创作时的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双重视角;第三,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价值指向的具体呈现形态“在路上”对目的地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文本出发,苏舜钦的诗歌创作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诗歌在数量、体裁、内容上都有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时期创作古体诗较多,内容多反映时政;第二个时期开始大量创作近体律诗,写景记游诗大量增加;第三个时期近体律诗创作较多,政治诗、交游诗与送别诗增加;第四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近体律绝,尤其是七言绝句,写景记游诗、感怀诗较多。这些特点的形成和他的人生历程、思想及文学观念的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杨绛夫妇与林非、肖凤夫妇在文革中曾有一次悲剧性的冲突。在杨绛旧事重提之后,肖凤披露了冲突的真相,由此展开了一场笔战。而有关钱、杨的传记等没有进行客观的调查,不加分析地渲染了此事。这种创作态度不利于传记文学的创作;杨、肖也应从历史事实出发,化解个人的恩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与扬州素有不解之缘。考察其非凡关系,给人们以深刻启示:吴敬梓在该地区的行踪与人际交往,无疑构成了他人生轨迹和身心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儒林外史》正是对包括扬州在内的广阔地域、社会生活、时代面貌的生动反映和折射;吴敬梓的扬州诗词是袒露作家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并为他本人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李斌 《华章》2011,(13)
本文叙述了杨绛学术成就,知识结构,治学态度,并提出了杨绛平凡而智慧的人生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钱锺书杨绛夫妇共同的人生经历与理念使其小说颇具互文性。对应《璐璐,不用愁!》,《纪念》作为相隔十年的回应,创作上别有指归。两文呈现了两种婚恋生活的形态与结果,而后者在思想意蕴、故事情节与人物构设上与前者交错呼应。互文关联使得前者的故事在后者中创造性地得到了延续和新的探索与演绎。  相似文献   

20.
我的小书柜     
◆本期推荐一:《我们仨》(杨绛,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收藏指数:★★★★★内容简介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钱钟书先生在世的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遍及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经历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这是一本介绍星座知识的精美图册。它以图为主,形象直观,铜版纸彩色印刷,每一页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