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与具体的历史场阈、文本细读、精神播撒相关联,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达到怡情、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共主体论教学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中的互识与共识构筑了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认识高校的德育共同体性质,是把握高校"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中国高校的德育实施过程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交互性和集体协同性等特征。目标一致性导向一种价值共同体,体现师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目标;主体交互性建构一种关系共同体,立足多元育人主体间的交往理性和交往行为,在共同体视野下构筑高校多元育人体系;集体协同性生成一种实践共同体,各主体在集体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实现德育意义和主体身份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改变本课程不断被边缘化的现状。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才能保证中国现代文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习共同体呈现出主体二元性,交互主体双方建构出了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在“主体一主体”的交往模式中,学习者以对话的形式相互体验,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在启发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启发而实现自我启发,即相互启发原理。其认知过程是:“原型激活一新异类比一打破思维定势”。这一原理直接指导着共同体的实践,如本文中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对学习共同体内认知机制的探究,对于教育教学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构小学语文"情感—交往型"课堂,需要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顺畅交往、情感和谐共振的立体桥,其实践路径为:与文本链接,走近情感世界;与他人交往,分享情感经验;与自我对话,加深情感体验。这样处理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生语文认知学习与情感的协同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程玮 《高教探索》2013,(1):77-82,109
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阐明了教学文化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交互生成集体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在交往学习场域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生成互文性的特质来呈现教育生活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形塑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学主体间及文本借助于对话、交往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主体间性看后现代课程中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在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共主体论(intersubjecty)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在21世纪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中,“对话”成为主体间性课程的重要主题词.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与对话达成的互识与共识中完成了后现代课程对文本的超越和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改变本课程不断被边缘化的现状。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才能保证中国现代文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教学,采取以提高交际能力为中心的学生主体教学摸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认知结构转化与重组,达到完善语言认知结构和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商务专业知识,掌握实用语言技巧,也有助于他们分析问题并通过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是人类最简便、最经济、使用频率最高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拟从目前高职院校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提高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力争给高职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导致学习者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应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实现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有助于建构理性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交往理性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生成。基于此,在现代课堂教学交往中,合理性的教学交往应以目的性交往统整工具性交往,以凸显主体间的对话意识为旨归以及借助有效的言语行为从而达成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教师要依托教材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表演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分析商务汉语的语用现象,及商务汉语语言交际中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从语用、语体的角度探讨商务汉语教学策略,以提高汉语言习得者的商务汉语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形式教学是汉语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语言形式教学只有与自然习得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任务教学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由于交际任务所提供的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学习者对于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将语言形式教学和交际任务融合起来.本文尝试探讨在汉语教学中通过对交际任务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在表达意义的同时对目标语法点的注意,从而达到在使用过程中习得目标语,提升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网络语言不仅流行于网络,也快速地走进了现代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的产生,一方面,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现有内容,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汉语体系的完整性、规范性构成了冲击,也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基本词汇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网络新词构成了教学中的具体矛盾,现有的一般词汇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实际交际需求。为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对网络新词采取有效的教学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交际策略的使用是培养留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留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常常会使用一些交际策略来表达意图,完成交际。基于此,从交际策略的概念、分类入手,讨论交际策略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能力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出台,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口语能力必然包含跨文化能力,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并未涵盖对学生文化能力的评估。鉴于测试对教学具有强大的反拉作用,各高校不仅有必要设立口语测试,而且应该把跨文化能力纳入口语测试的范围,从而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