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人应是读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原本想说,档案人也是文化人,但我觉得"文化"的概念显得有些浮泛,充其量已经沦落到只剩下一张可供撩人眼目的名片,因此,说档案人也是文化人,难免会有一种被托举而踏空的感觉。虽然"档案"的确也是文化,但我不能拿一个可  相似文献   

2.
<正>一路走来,满载而归,千恩万谢,感恩共产党。回忆起2011年6月,刚报到时,一位女档案工作者开玩笑说:"到档案局犹如退休。"顿时,我心里忐忑不安、此起彼伏,虽然心里装着:"服从组织安排。"但我还是去了县委组织部,文刚部长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档案是国家的重点保障工作。"这句话使我心悦诚服、受益匪浅,一直扎在我心里,一干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3.
几点建议     
我在乡镇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虽然不是档案工作者,但文秘工作的性质使我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感兴趣.贵刊我是每期必读,认真学习,"写作讲座"、"文史知识"、"照片档案"、"文苑"等栏目都是我很喜欢读的,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一年多来,贵刊质量不断提高,更具指导性和可读性,我对贵刊也更加喜爱和欣赏了.  相似文献   

4.
我是从1981年开始搞文书档案工作的,虽然工作调动了三个不同单位,但从事文书档案工作这个"岗位"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5.
"档案工作虽然默默无闻,枯燥乏味,但我觉得是光荣的.我一向奉行这样的原则,只要这项工作需要我,我就一直干到底",田爱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总工会调任档案局当局长,7年我来,她始终坚持自警、自省、自励、自强,饱尝了档案部门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6.
王辉 《中国档案》2015,(1):38-40
"既然认定我适合做档案工作,那么我只有努力把它干好了。"——南宁市档案局(馆)长廖茂隆2009年2月,南宁市委组织部长和市委副书记找到时任良庆区党委副书记的廖茂隆,开门见山的一句是:"茂隆啊,档案工作很重要啊……"廖茂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最后工作站"就是档案局了!此前,廖茂隆对档案工作还没有基本的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纸张发黄的文件不用了就交给档案局保存去"。虽然不清楚档案工作具体要干些什么事情,但他还是爽快地表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市委决定,我一定要为档案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档案工作30多年,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但我把全部的青春、智慧、汗水都献给了这一伟大的事业。我先后被任命为档案科副科长、科长、副处级调研员等职务,先后晋升为档案馆员、助理研究馆员业务职称。虽然档案工作单调、清苦、寂寞,但我真心地爱着这份事业。虽然它给我的不是高官厚禄的职位,不是有口皆碑的业绩,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一种默默无闻的付出,对我是何等的重要。当我把记录着大连医科大学一步步前行发展的档案史册一卷卷翻阅,一幕幕回忆的时候,我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和欣慰。因为,它记载着大医人的光荣、辉煌和曾经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3,(Z4):35-36
<正>一天,儿子指着我正在整理的鞍山气象档案资料汇编,用他那稚嫩的声音问我":妈妈:什么是气象档案啊?很早就有气象档案了吗?"我虽然对孩子的好奇心很是惊讶,但还是很认真地给他进行了讲解":气象档案从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古代人们在甲骨、简牍、缣帛和纸张等载体上,对自然寒暑进行观测,形成了以旱、风、云、雨、晕等大气现象为主的气象观测记录。它们以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的气象档案遗存记载了人们对于四时更替、气候变化等规律的掌握过程,不断地为后代  相似文献   

9.
档案见证     
我是迁安市档案局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和馆内保存的十八万卷的档案打交道,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充实。每天上班,我都会经过市政广场前的音乐喷泉,这里树木滴翠,花草葱郁,喷泉开启时那飞溅的水珠如清泉沁人心脾。那日和往常一样,8点20分,我走进玻璃大厅,有一对中年夫妇已经在等候了,我快步走向办公室,边走边询问:"是查婚姻档案还是查其他的?"  相似文献   

10.
一、档案数字化加工存在的问题1、管理手段与模式落后。目前,虽然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已经在机关、单位非常普遍,但仍有许多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原始化",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有的单位各类档案的管理,虽然开展了电子管理,但还是处于初级状态。这些管理手段已经与时代发展"不合拍",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2、缺乏档案数字化人才。档案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史寒君,是长沙市人民检察院的档案员. 我今年34岁,从事档案工作7年,与前辈们相比,还是一名新兵.但作为一名“八○后”的年轻档案人,我有我的梦想和追求,也一直期待着梦想之花在求索中绽放. 我本科的专业就是档案学.虽然我的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但说实话,对档案、档案工作感觉还是有点距离.  相似文献   

12.
中小型档案馆网络信息平台的组建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引言 信息网络化是时势所趋,档案界能否紧跟这一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决定着其未来发展的成败.虽然"档案信息上网"、"建立全国档案信息网"的呼声日高,国内亦已建立了二三十个档案网站,但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仍处于概念性探讨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推进我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增强机关档案业务能力,提高机关档案工作质量和水平,落实《机关档案管理规定》,10月28日-29日,红河州举办了全州档案基础知识培训班,来自州级机关及各市、县档案局(馆)的档案人员和业务指导人员共计24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根据平时在监督指导过程中发现的"档案室设置不规范、零散文件较多、档案没有定期移交、机关档案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四个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文书档案  相似文献   

14.
搞了多年与档案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忽然发现档案是一个很立体的东西,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它、研究它,会有不同的结果。我虽然后来学杂了些,但基本还是师出档案这一门。当我刚刚入门时,档案与历史关系还一直火热。我个人觉得,当时档案学“势单力薄”,跟历史学这门我国有着正宗血统的古老学科挂钩,确乎有点傍“大款”的意思。斯时,教材、论著都告诉我们这两者的关系,就是历史离不开档案的关系。从孔子、老子、司马迁到章学诚,一个不少地都被我们拉进自己的圈子。全国高校中的档案学专业,除少量外,大都隶属于历史学系,档案学还没有独立的文凭,…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书橱里有不少档案专业期刊,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浙江档案》。一是因为《浙江档案》是全国最早出月刊的省级档案专业刊物;二是因为我是《浙江档案》的老读者。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习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细细阅读她,从中了解档案学术研究动态,汲取来自档案实际工作的养分。同时,她也成了我发表学术见解的重要园地之一。档案专业期刊有七、八十种之多,《浙江档案》以其鲜明的特色、上乘的品位而独树一帜。翻开《浙江档案》不难发现每一期中都有几篇好文章,或视角独特、或观点新颖、或言辞犀利、或意味隽永,使人掩卷不忘。正因为如此,在历…  相似文献   

16.
1 档案收集难与易是相对的,有条件地存在、变化着的 <档案管理>杂志主办的<档案界>网站上,有个"业务问题一百问".百问中的第一问是:"为什么档案收集工作那么难做?怎样解决收集难的问题?"虽然有人称此问题太简单,甚至是伪问题,但我却认为它是影响档案业务提高的第一等的大问题,很不简单,是档案界多年关注、经常讨论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虽然不是档案"局中人",但是我这个档案"局外人",竟对"档案"以及档案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难以割舍的缘分。 记得,2001年7月的一天,天津市宝坻区档案局的同志给我打电话,介绍宝坻区档案馆在整理尘封多年的档案时,发现一本1947年10月1日冀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自传》,让我过去看看。凭着我在宝坻电视台工作的新闻职业敏感和自己的直觉,感到这一"发现"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8.
在档案"词典"中,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名词恐怕要数"档案袋"了!2004年2月24日,当我得知中共浙江省委一纸任命将我派到浙江省档案局工作时,我的大脑记忆库中即刻蹦出"档案袋"三个字。虽然"档案袋"家喻户晓,但翻遍身边所有的工具书,并没有找到一个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我想每个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形成  相似文献   

19.
"五一"长假期间,闲来无事,摊开2002年5月2日出版的<中国档案报>,很快读到第三版一则题为某地"发现明代王恕诰命"的报道.该文所配发的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视线:楼顶上,阳光下(或许是阴天),两位先生正手拎珍贵档案在向人展示.年代久远的珍贵档案横空出世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笔者却因这一幅照片要发出一些与之不合谐的"杂音".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部门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档案与每个人关系密切,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档案;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现状的写照。笔者有10年组织工作经历、5年市委办工作经历、2年档案工作经历,对冷热工作的开展有着切身感受。档案部门作为"冷"部门,对于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升服务水平,并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和思考。一是档案工作必须紧贴中心大局,有为才有影响力。档案部门虽然是"冷"部门,但档案工作必须"热"做,必须紧贴中心大局,积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