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虽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和误区。作为传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过度包装与改编的负面效果已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将以金湖秧歌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与改编的具体表现,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误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走访,分析保定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在媒体设备普及、非遗数据智库、网络移动平台和大众媒体传播方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品一道招牌菜,就是在回味一段历史。2020年6月28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支持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拉开帷幕。共有118个非遗美食项目报名参评,最终有30个项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作为知识传承的发源地,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承担着非遗文化传承的重任。基于此,该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合与传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了解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调研分析非遗小学校园教育的现状,探究非遗教学的不足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小学教育中融合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响应新时代“立德树人”“构建文化自信”的号召,彰显具有时代性的国家主流意识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一个兼具大陆和海洋生态多样性的国家,大陆和海洋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造就了我们这个文化遗产大国。非遗保护不断加强,法律体系开始建立。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逐渐走上轨道;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标志着非遗保护正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6.
"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人才、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设施等方面有着潜在优势,其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以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保护,以学术科研提供理论支撑,以学科建设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非遗"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育人背景下,校园重视运用非遗文化展开教育活动,如何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实现非遗进校园的目标,成为学校要探究的问题。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该文针对非遗进校园的必要性、现状与实施策略加以探究,探究结果表明:非遗进校园有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五育并举、扩充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学校需健全基本框架,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因地制宜,三级课堂联动,善用网络资源,还要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赋予非遗文化教育长效性、特色性、经常性与专业性,继而提升基于非遗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10.
信阳民间舞蹈受荆楚文化、淮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舞蹈种类多样,在长久的舞蹈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格。自2007年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信阳民间舞蹈非遗保护工作立足长远,稳步发展。但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日趋深化、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薄弱、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现象的显现,如今信阳民间舞蹈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聚焦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舞蹈,依托文化生态的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利用等静态保护方式,结合民间传承、艺人传承、教育传承等动态传承途径,完善信阳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进而推进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一些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问题也逐渐凸现。其中,"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可谓备受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在此,本文拟通过对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特别关注到区域性发展战略项目和大型  相似文献   

12.
陈靖姑是闾山派女神,也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其信俗文化在柘荣有广泛的传承,迄今600多年。但是由于社会变动,陈靖姑信俗传承在上世纪40年代一度近乎中止,直至90年代开始复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开展,陈靖姑信俗的宗教性逐渐减弱,民间主体被动化的改变等,显示了列入"非遗"后政府对民间信仰的强力在场。虽然如此,民间信仰类"非遗"想要更具生命力,需要政府建立群体性传承人制度,并搭建与相关人士平等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在非遗保护中普遍存在文化的冲击、时代的悖论性、形式化的保护、过度商业化和人为干预的破坏及政府扶持的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思想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原汁原味",也要"与时俱进"。政府、各级保护部门、传承人、研究者,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观念藩篱,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发展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多民族省份,省内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了中华传统的诸多方面。近年来,辽宁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有章有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浅层次。该文从“以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创化为核心,引领社会潮流”“文创产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且贴近生活”“以少数民族非遗文创‘品牌化’为抓手,打造城市发展硬支撑”等三方面,探索辽宁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传承及文创转化路径,以非遗为抓手,助力辽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有"中华第一灯"美称的"千角灯"作为东莞市"非遗"名录中最有分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精品,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制作技艺复杂,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千角灯"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渐减少。本文对"千角灯"的发展保护现状进行调研,探索"千角灯"传承保护的创新发展路径,以为东莞市本土特色文化乃至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支持非遗产业扶贫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灵山竹编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由于传承人数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难题,灵山竹编发展陷入困境。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钦州灵山非遗竹编跨境电商直播现状,探讨非遗与跨境电商创新结合的可行性,从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内容策划和推广策略、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方面提出了非遗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以期帮助传统手工艺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人搬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愿意传承非遗的农村年轻人则缺少资助,而许多城市又缺少传承和展示非遗的场所。以国家此轮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城市管理者应把非遗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建设中,利用古建筑场所展示非遗,在城区中保留和修建非遗传承场所、城市标识,完善非遗产业园区内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非遗为核心,规划设计特色风情小镇,让非遗传承者参与城市建设,弘扬非遗,推动非遗在城市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东亚文明。2016"东亚文化之都"花落宁波,并于4月15日举行盛大的东亚"非遗"展,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东亚非遗文化。展会以"海丝之路"为创意点,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为主题,展示了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做好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建设,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努力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科学开展教育传承,使传承工作更加符合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规律,更加科学、有序、深入地向前推进。只有做好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扶持工作,使传承人能够充分履行责任、发挥作用,同时着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